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 Jaroslav seif 1901~1986),捷克斯洛伐克诗人。
1901年9月23日出生于布拉格日什科夫区的一个工人家庭。中学未毕业,就步入社会,投身于新闻工作和文学创作活动,曾先后在《红色权利报》、《平等报》任职,并为《人民权利》、《六月》、《树于》等报刊撰稿。当时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积极投身于捷克人民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运动,并加入共产党。1921年出版第1部诗集《泪城》。20年代,他成为捷克最有影响的现代派文学团体“旋覆花社”的主将,退出共产党。30年代,他的创作进入成熟期。1945年,捷克解放后,他在国家总工会机关报《劳动报》任编辑,主编文学月刊《花束》,并继续从事诗歌创作。1949年起,成为专业诗人。1954年发表的诗作《母亲》,曾获得国家奖。50年代后期起,遭到公开批判,封笔多年。60年代中期重返诗坛。1986年1月10日病逝于布拉格。他一生共创作30部诗集,此外,还出版了散文集、回忆录以及译作。其重要著作还有:1923年出版的诗集《全是爱》;1925年出版的诗集《无线电波》:1929年出版的诗集《信鸽》;1933年出版的诗集《裙兜里的苹果》;1936年出版的诗集《维纳斯之手》1937年出版的诗集《别了,春天》1938年出版的诗集《把灯熄掉1940年出版的诗集《鲍日娜·聂姆曹娃的扇子》、《身披霞光1944年出版的诗集《石桥》;1945年出版的诗集《泥盔》、《浪迹江湖的穷作家》1950年出版的诗集《维克托尔卡之歌》1954年出版的诗集《母亲》1956年出版的诗集《少年与星星》1965年出版的诗集《岛上音乐会》1967年出版的诗集《哈雷彗星》《铸钟》;1978年出版的诗集《皮卡迪利的伞》;1981年出版的诗集《避瘟柱》、《身为诗人》。其代表作为诗集《泪城》、《母亲》和《皮卡迪利的伞》
1984年,塞弗尔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