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巴黎大火,关你屁事?关我屁事?

时间:2020-10-18 17:51:21    来源:
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不管你跟他说什么,他都来一句“关你屁事”或“关我屁事”。
 
你说,巴黎圣母院失火了。
 
他说,巴黎?我在中国啊,关我屁事。
 
你说,有个奔驰女车主爬到车盖上去了。
 
他说,你又买不起奔驰,关你屁事啊!
 
你说,蔡徐坤告B站被群嘲了。
 
他说,蔡徐坤那么娘,被骂活该。他被骂关我屁事?
 
然而,
 
当你痛惜人类艺术文明又遭难时,他来一句:圆明园大火时,你怎么不痛惜?
 
当你谴责4S店乱收费时,他就凑上来评论:说得好像你有奔驰似的。
 
当你讨论公众人物的名誉权时,他说,你又不是公众人物有什么好讨论的,你那么想红啊?
 
三观不同,才是人与人最大的差别。性别、地域、年龄都不是。
 
那些把巴黎圣母院失火和圆明园被掠夺放火,放在一起比谁更惨的人,他们既不了解巴黎圣母院,也不熟悉圆明园。
 
他们只是找个由头谴责你,把你拉到和他们的三观一个水平的地方,用他们习以为常的惯性思维,打败你。好让你闭嘴,好让他自己活在“我的观点就是对,你们都该跟我一样”的世界里。
 
01
 
远离“关你屁事”的人
 
把“关你屁事”挂在嘴边的人,面对问题时,总用惯性思维。
 
他只要认定了一个观点,就不会改变。
 
并且,他会屏蔽一切与他观点相违背的信息源。
 
他害怕别人改变他的观点,害怕走出舒适圈,所以在面对争论时,他总说“关你屁事”。
 
他既不想显露自己的无知,又懒得去改变无知的状态,所以遇到新问题时,他总说“关我屁事”。
 
微博上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常说,
 
“女人年龄越大,越不值钱。”
 
“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上都有毛病。”
 
“河南人手脚不干净。”
 
……
 
如果你真的找他讨论个人价值、原生家庭、地域歧视,他就会回一句“关你屁事”。
 
认定了几个观点
 
有人在说这几个观点以外的事情?
 
有人违背我的观点?
 
困在已有的几个观点里
 
看看惯性思维的逻辑图,真是完美的闭环啊!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可以参考《欢乐颂》里曲筱绡的应对方式:
 
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02
 
提防自己变成一个“关我屁事”的人
 
有人说他之所以对巴黎圣母院失火漠不关心,是因为他从来没亲眼看过巴黎圣母院,只在历史课本上看过一眼。同样的,他对霍金的去世也无动于衷,因为霍金也只存在于课本上。
 
他很不解为什么那么多人说痛惜,巴黎圣母院关他们什么事啊?
 
在他的世界观里,只有与他本人息息相关的事情,才值得他关心。
 
我想起语文课本上有一篇王勃的《滕王阁序》,在我国南昌还有一座滕王阁。
 
滕王阁在历史上几次因为战争被损毁,而几次都被修缮起来了。难道是因为人们想纪念那个昏庸的滕王吗?不,人们是不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美妙的意境,失去了实体的依附。
 
我不是南昌人,但我读了《滕王阁序》就一直想去南昌登上滕王阁看看,王勃描绘的究竟是怎样的美景?我25岁时第一次登上滕王阁,距离我第一次读《滕王阁序》有十年的光阴。当我站在阁楼上,看到晚霞与水面连在了一起,自然界那无滤镜的渐变色真的震撼了我。
 
我站在滕王阁上拍的全景,唐代时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应该是真正的“秋水共长天一色吧?”
 
是因为先从王勃那里耳闻了滕王阁的美,我才去了解滕王阁的历史,才去搜索滕王是怎样一个人,才想去亲眼看一看滕王阁。
 
滕王阁一景,让我感受到王勃的那句“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试问,那些从未去见过巴黎圣母院的人,他们痛惜的,不正是想一睹巴黎圣母院风采的愿景吗?
 
他们可能是在历史课本上看到了巴黎圣母院,可能是听留法的朋友说起了巴黎圣母院,也可能从ins上看到了许多巴黎圣母院的打卡照片。他们也想去亲眼看一看,甚至已经把它列入了“遗愿清单”。但突然就冒出来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消息,他们怎么会不痛心呢?
 
说实话,此前我对巴黎圣母院不是很感冒。但当我看到它失火新闻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去了解巴黎圣母院,我打开Wiki,看到了它的玫瑰窗,我被上面的花纹与配色所吸引。(据BBC报道,玫瑰窗已在本次大火中被烧毁)
 
甚至,在失火后的照片里,我也能感受到这座建筑的美。
 
接着,我了解到拿破仑就是在这里加冕的,那他为什么选在这里为自己加冕呢?我产生了疑问。我还想看看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我想知道为什么它令那么多人着迷。
 
可如果我对自己说了句“关我屁事”。那么,我就会错过一个了解人类艺术文明的机会。
 
你可以在了解巴黎圣母院后说你对它不感兴趣,但如果你连了解都没有去做,怎么敢说出那一句“关我屁事”?你又有什么立场去谴责为失火而痛惜的人呢?
 
常说“关我屁事”的人,他的思维是封闭的,就像井底之蛙。
 
看过几篇公号文,就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
 
去过几个热门景点,就是行万里路了。
 
和几个朋友吃过饭,就看透人性了。
 
他的三观来源主要是环境,父母的三观几乎决定了他的三观,他亲身经历的事情也会主导他的三观。
 
他对这个世界没有好奇心,不会主动思考问题,更不会主动提出问题。
 
他为什么会这样?
 
我看到过一个很好的回答:
 
——不吃学习的苦就会吃生活的苦,为什么还是有人明明原生家庭很一般却还是不愿意学习?
 
——答案是,因为学习的苦必须要你主动去吃,而生活的苦,你躺着它就会自己找上门来。
 
所以,我们要提防自己成为一个说“关我屁事”的人。
 
我们要关心热点时事,因为大多数人都在关心的问题,往往最能反映人与人的差距。
 
你可以从高层次的人那里学到不一样的看问题角度,也可以辨别出身边那些人与你三观不合。
 
知道的越多,越不容易被别人忽悠,越能主宰自己的人生
 
而关你屁事,关我屁事,就会把自己封闭在狭隘的低层次里。
 
-end-
 
原创:奔跑的楠子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