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美国民歌传奇:保罗·西蒙与加芬克尔《斯卡布罗集市》

时间:2020-10-18 17:55:19    来源:
一次偶然的机缘让西蒙得到了一次去BBC电台演唱的机会。当时英国的广播被BBC垄断,
BBC隶属的三个电台成了歌手唯一能向全国听众演唱的机会。西蒙的歌曲播出后受到听众热烈
的欢迎,哥伦比亚公司在英国的分公司立刻邀请西蒙去录制了一张完全原声的专辑《保罗·西蒙
歌本》( The Paul Simon Songbook)。这张专辑除了收有《寂静的声音》以外,还收录了大量西蒙在英国期间创作的歌曲,如《回家》、《凯西之歌》、《绿色的树叶》( Leaves That Are Green)《四月她一
定会来》( April Come She Wil)和《我是一块岩石》( I Am a rock)等。从这些歌曲我们可以看出西
蒙本质上和迪伦完全不同,他很少写很直接的抗议歌曲,歌词也没有迪伦那种垮掉的感觉
满了伤感。西蒙也很少唱源自美国山区的老民歌,相反,他创作的许多歌曲表现出很浓的英国民
谣的味道,加之他的声线非常柔软,听上去更像是一些流行歌曲。比如这首《四月她一定会来)
就是很典型的西蒙的作品。歌词里你绝对读不出什么深奥的哲理,反而更像一个失恋的十大芳
少年写的一首小诗
 
四月她一定会来
当山谷间再一次溪水潺潺
五月她留了下来
轻轻地靠着我的臂弯
六月她变得烦躁不安
在漆黑的夜里独自徘徊
七月她就会飞远
没有人知道她什么时候离开
八月她一定会死去
当秋天的寒风一阵阵吹来
九月我无法忘怀
那段早已逝去的爱
 
这首歌的旋律特别出色,后来加芬克尔用他那又高又飘的嗓音把歌曲进行了新的诠释,一
首小歌终于变成了一首难得的佳作,在听众中广泛流传。
俗话说,好酒不怕巷子深。西蒙的才华不可能永远被埋没。一个波士顿地区的电台DJ无意
中发现那张被遗忘的专辑《星期三凌晨三点》专辑里有一首名叫《寂静的声音》的好歌,便在他主
 
持的电台里播放,结果受到波士顿地区的大学生们的欢迎。他把这个信息传递给哥伦比重公司
威尔逊那时正好在琢磨怎样把迪伦的民歌变成摇滚乐,于是他在录了几首迪伦的歌曲后
让那几个棚虫把《寂静的声音》也“插上电”。结果,加上了鼓和电吉他的《寂静的声音情地是
入了排行榜,并终于在1965年末登上了冠军宝座!这一切发生时西蒙还在英国的民歌俱乐
卖唱呢!
听到这个消息,西蒙立刻回到了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当然要趁热打铁,马上把西蒙和加
尔召进了录音棚,录制了一张名字就叫做《寂静的声音》的专辑。里面的主要歌曲都是选自部张
在英国录的《保罗·西蒙歌本》。《回家》也立刻被做成单曲出版,在美国受到了热烈欢迎。随后
曲《我是一块岩石》也进入了排行榜前10名,这三首成功的单曲一举确立了“西蒙和加芬克尔
这对组合“歌坛新星”的地位
1966年底,又一张主要以西蒙在英国期间创作的歌曲为主的专辑出版了。专辑的名称
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是专辑主打歌《斯卡布罗集市/颂歌》( Scarborough Fair/ Cantic中
的一句歌词。此歌原是一首古老的英国民歌,其起源可一直追溯到中世纪。它曾被伊万,麦科尔
选进他编辑的一本介绍英国民歌的书中。后来英国民歌手马汀·卡西( Martin Carthy)在原歌的基
础上加进了自己的再创造(尤其是里面那优美的吉他伴奏),把它变成了一首非常优美的爱情
曲。西蒙在英国时从卡西那里学会了这首歌,他又创造性地把自己写的一首反战歌曲《山坡上
( The side of a hil)作为副歌和这首歌混在一起,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加芬克尔
为副歌作了曲,成为歌中的“颂歌”部分。两人在录音时利用多轨技术把多个声部叠加在一起使
人声显得特别丰富。当年崔健在“七合板乐队”出版的一张专辑里曾翻唱过这首歌曲(括号内是
同时唱出的“颂歌”的歌词)
 
斯卡布罗集市/颂歌
你要去斯卡布罗集市吗?
那里有醉人的香草和鲜花
请替我问候一位住在那里的姑娘
我曾经狂热地爱过她
(山坡上有一片深绿色的丛林
头戴雪冠的棕色麻雀留下了一行脚印
毯子下面躺着一个山里的孩子
他永远地睡着了,再也不会苏醒)
 
对于歌曲的意义笔者曾见过许多种解释,以前在国内曾有人认为欧芹、鼠尾草、迷选香和百
这四种植物都具有很浓的香味,这种香味让歌者联想到了斯卡布罗集市,而歌中作者提出
些要求其实是在考验那个姑娘的能力。崔健的那首翻唱就是这么认为的。而卡西则在他自
2本中指出,这四种草药在英国传统中都和死亡有着某种联系,它们都被认为是能抵抗死
的草药。联想到歌中演唱者要求心爱的姑娘做的那三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似乎是在暗示那
姑娘已经死去了,歌者正虔诚地祈祷,让死神把她还回来。
最近有人经过研究,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释。歌里的那个斯卡布罗集市其实是暗指那个姑
毫无原由地离开了这位歌者,而歌者对姑娘提出的这些完全不可能实现的要求是在向她表
司,爱情有时必须要求双方做出在常人看来不可能的事情才会持久。当一个人为了爱情去尝试
明知不可能的事情,才最能表明他(她)对爱情的忠贞。而欧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这四种
植物则在中世纪时的欧洲分别代表善良、力量、温柔和勇气,这也是歌者对姑娘的期望。
不管当初歌者的动机是什么,此歌那独特的词句和优美的旋律使得这首歌永远地和爱情联
这首歌的出版曾引起过不小的争议。本来谁都有权翻唱一首属于民歌范畴的歌曲,可“西蒙
系在了一起
和加芬克尔”的唱片内没有按惯例表明这是首改编歌曲,结果大多数听众都以为这是首西蒙的
原创作品。其实西蒙根本没有必要这样做,他们两人出色的改编和演唱早已使这首歌成为“西蒙
和加芬克尔”的标志性歌曲之一,别人想学也学不像了。
念、这张专辑里有一首歌值得一提,歌名叫做《一个单纯散漫的菲利匹克》( A Simple Desultory
lippie)。这纯粹是一首讽刺性的歌曲,里面用嘲弄的手法列出了一个西蒙不喜欢的人的名单。
西蒙在歌里多次提到了迪伦,甚至西蒙的唱腔也是完全模仿迪伦,最后他还不忘嘲弄似地说到:
我忘记带口琴了!艾伯特。”更是不加掩饰地嘲弄了迪伦和他的经纪人艾伯特·格罗斯曼。前面
提到过,西蒙第一次在格林尼治村演唱时曾遭到过迪伦的“怠慢”,从此他处处跟迪伦过不去,有
时甚至可以说到了不讲理的地步。比如有一次他对记者说自己(指“西蒙和加芬克尔”)用的是真
名字,而迪伦用了假名,欺骗了听众。可他忘了自己成名前也曾用过至少两个假名,最后他们用
氧名字还是因为哥伦比亚公司副总裁的一句话才定下来的!再有,当伊万·麦科尔在英国的一本
杂志上批评迪伦的歌词“假装深沉”时,几乎没有人同意,而西蒙却马上跟了篇“美国读者来信”
科尔的观点
 
要说西蒙对迪伦的仇恨完全来自“民歌城”的那一次“事故”,倒可能是小瞧了西蒙,他对
伦的不满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西蒙是个非常自负的人,而当时迪伦是无可争议的民歌之王
都拿迪伦当标尺,去衡量后来的每一个民歌手。这一点伤害了很多人的自尊心,西蒙是其中比
有名的一个。谁愿意老是做“迪伦第二”呢?不过西蒙很快就用自己的实力,在一个硬性的标
唱片销量上超越了迪伦
《寂静的声音》和《欧芹、鼠尾草、迷选香和百里香》均出版于1966年,两张专辑都卖出了几
十万张,算得上是很成功了。但西蒙在英国当流浪歌手期间完成的新歌也都被用完了。整个
1967年西蒙都处于一种潜心创作的阶段,他发誓要做出一张完美的唱片。那一年“披头士”出版
了一张划时代的实验性专辑,在美国乐坛掀起了一股实验热。西蒙自然也不例外,他早年在组约
录音棚里打工的时候就熟悉了录音的各个环节。他和录音师海立一头钻进哥伦比亚公司的录音
棚,尝试各种新颖的录音方法。他们把两台当时最先进的8轨录音机并联起来,当16轨使用,以
期获得更丰富的音效。最后录成的这张新专辑就是《书挡》( Bookends)。
与此同时,好莱坞新锐导演迈克,尼科尔斯( Mike nichols)找到了西蒙。他正在准备导演
部新片,讲述了一个迷茫青年踏人社会后经历的一段奇特的爱情故事。题材选自一本1963年出
版的备受赞扬的小说,评论家都认为那部小说是继《麦田守望者》之后又一部表现当代青少年心
理的出色作品。尼科尔斯选用了一个影坛新人扮演那个迷茫青年,他的名字就叫达斯汀·霍夫
曼,这部电影就是著名的《毕业生》( The graduate)
尼科尔斯是“西蒙和加芬克尔”的歌迷,他力邀西蒙来为电影写插曲。谁知西蒙把整个心思
都用在了专辑《书挡》上面,写出的几首歌曲都十分乏味。眼看电影就快杀青了,西蒙仍然没有拿
出一首像样的作品来,只有一段还未完成的歌曲的前奏还能用。尼古拉斯干脆就把西蒙前两张
专辑里的几首歌曲原封不动地拿来做了电影插曲,其中就有《寂静的声音)和《四月她一定会
来》。《寂静的声音》中所描述的现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正好十分符合电影的主题
与人们预期的一样,《毕业生》成了当年最出色的电影,并被称为是反映六十年代的最贴切
的电影之一。哥伦比亚公司自然非常想出版一张电影原声唱片,大捞一把。可西蒙和加芬克尔坚
决不同意,他们认为电影里的插曲已经出版过了,重复出版是对听众的欺骗。可哥伦比亚公司的
总裁克莱夫·戴维斯( Clive davis)不这么看,这个从公司会计一步步爬到总裁高位的人对唱片重
有着极为精明的眼光,他认定这是一个绝好的商机,而且这将把“西蒙和加芬克尔”这对黄金组
合推向世界舞台。他们两人原来的歌迷都是属于常买唱片的爱乐族,戴维斯认为这张电影原声
唱片会让那些不常买唱片的人掏腰包。双方几经争执之后,西蒙和加芬克尔做出了让步。结果证
明这是他们俩最聪明的选择。这张电影原声唱片成了1968年美国乐坛的热门唱片之一,它的君
销甚至带动了他们同年出版的《书挡》专辑,两张唱片当年合计共卖出了500万张,西蒙和加芬
克尔成了真正的世界级明星
 
从这张唱片中选出的第一支单曲名叫《罗宾逊夫人》(Mrs. robinson),电影《毕业生》中只用
了其前奏部分,因为当时歌曲还没有写好,电影上映后西蒙才终于完成了它。此歌借电影的成功
而冲上了排行榜的冠军。但专辑中最出色的歌曲应该算是那首《美国》( America),西蒙以自己和
西的经历为蓝本,描写了一对男女青年坐灰狗长途汽车周游美国的情景,引起了当年那批同
样喜收坐着汽车周游美国的嬉皮士们的共鸣。
整个1969年西蒙和加芬克尔只出版了一首单曲,名叫《拳击手》( The boxer),描写了一名贫
穷的外省青年在纽约奋斗的故事。这首精雕细刻的歌曲在制作时动用最先进的多轨录音技术,
明显带有斯佩克特式的“声音墙”的效果。后来有好事者认为此歌的主人公就是迪伦,因为在格
林尼治村的民歌圈子里迪伦有个外号就叫“拳击手”,而且歌词有多处都隐含有迪伦的影子。但
后来西蒙对记者说其实歌里唱的是他自己早年在格林尼治村当民歌手的生活。那时人们都不把
他当回事儿,他受尽了冷遇后发誓要努力创作,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