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的新港民歌节正式把迪伦推上了“抗议民歌王国”的国王宝座。同年出版的迪伦的第三张唱片《时代变了》进一步确立了迪伦的抗议歌手形象
1963年5月,就在《自由自在的鲍勃·迪伦》出版前儿天,迪伦飞到加州的蒙特利市(Montey),参加在那里举办的一个民歌节。那时美国西部民歌爱好者的欣赏水平还停留在《跟米奇起唱》的“卡拉OK”阶段,远远落在东部的后面,台下也很少有人知道迪伦。在迪伦演唱完他新创作的几首抗议歌曲后,一脸茫然的听众只是礼节性地鼓了鼓掌,对他们来说,只有能跟着一起拍手唱的民歌才是好民歌,《大雨将至》这样的歌曲实在是太深奥了。但台下有一个人却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在迪伦演唱完后马上跑到后台,对迪伦说:
“你的歌太棒了!它们说出了我一直想说的话,你真是一个天才!我请你到我那里住几天行吗?你可以安安静静地写歌。
迪伦立刻就答应了,因为那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琼·贝兹!
贝兹那时可以说正处于她事业的顶峰。她的全国巡演全部满座,唱片也排在了全美流行歌
曲排行榜的前列,1962年11月2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还用她的肖像作为封面,把她的成功
为民歌复兴运动的代表性事件。贝兹成了名人。
可那时贝兹的个人生活却正陷入低谷。她先是和相处四年的男朋友分了手,马上却又和
个只有十七岁的姑娘金(Kim)发生了不同寻常的友谊。可后来贝兹又和一个路上认识的英俊
子发生了一段短暂的恋情,把金气跑了。好在贝兹的演艺事业十分成功,让她很快就忘记了
痛。但她的那位出色的经纪人格林希尔却看出了问题:就在迪伦等一大批年轻民歌手开始写
映时事的抗议民歌的时候,贝兹还在唱着古老的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的民谣!格林希尔决心让
兹转型,强迫她听迪伦的唱片。贝兹在1961年“民歌城”的胡克演唱会上就见过迪伦,她当时
本没有在意,倒是那天迪伦曾打过当时年仅十四岁的妹妹咪咪的主意,让贝兹很是紧张了一
作为姐姐贝兹警告妹妹不要理睬迪伦,不过第二天她们俩便离开了纽约,贝兹也就把这个冒失
的迪伦忘得一干二净了
可当《答案在风中飘》从唱机里响起的时候,贝兹立刻就被彻底镇住了!从
议歌曲写得这么有诗意,这么美。贝兹一下子对这个迪伦感起兴趣来。当她听说他要来参加蒙特
米没有人能把抗
利民歌节后,便专门来听他的演唱,一听之下,更是被他的才华所折服,便力邀迪伦去她在加州
小镇卡莫的住处住上几天。能得到这么一位漂亮而又出名的姑娘的背睐,迪伦自然也是求之不
得,结果两人在幽静的卡莫山谷里一住就是好几个星期。迪伦在这里写成了两首歌曲。其中一首
名叫《海蒂·卡罗尔的孤独之死》( The Lonesome Death of Hattie Carrol),描写了1963年发生在巴
尔的摩市的一个真实案例。一个白人烟草大王用手杖把自己的黑人女仆海蒂,卡罗尔打死了,只
因为她没有及时把酒送到房间里。结果这个杀人犯却只被判了六个月徒刑。这首歌详细记述了
整个事件的过程,写得催人泪下,是迪伦创作的最直接的抗议歌曲之一。后来贝兹也经常在她的
流唱会上唱起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