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一代评书大师单田芳的离世,让我们好不伤感。因为对于出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我们是听着广播评书长大的,评书在我们的成长记忆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是我们这一代人丢不下忘不了的童趣儿。
那个年代小孩子没有别的娱乐活动,除了上学,平常时间就是在一起胡乱疯跑游戏玩耍等等,当时家家户户连收音机都还没有普及,更别说电视机了,家里也没有闲钱给我们购买学习之外的书看。我记得我小的时候,一到评书播讲的时间就跑到我的堂叔家里,和他、我堂哥我们三个一块儿,在收音机前收听广播评书《杨家将》,听完再回家吃饭,奶奶一撇嘴埋怨我说,都听的入迷了。每每听到村里的大喇叭传来《岳飞传》的时候,就会从家里跑出来,蹲在水坑边儿专心致志的听评书,有时候我从家里出来晚的时候,坑边上已经来了好些人,大家伙儿或蹲或站或倚在树上,还有的大人喜欢蹲在地上端着饭碗边吃边听,没有一个人说话,大家伙儿哪个专心致志的劲头儿,真是太投入了。在坑边上听广播评书因为没有障碍物的遮挡,听的比较清楚,所以那时候的人习惯于在空旷的水坑边树荫之下听广播评书,听得津津有味,已经完全被评书中的故事情节给深深地吸引住了。很多时候,我们经常在上学来回路上或者课间的时候,同学之间谈论评书中的热闹情节,甚至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个情景再现,真是有趣极了。
广播评书的兴起,让我从小就了解了许多历史故事,像袁阔成播讲的《三国演义》、田连元播讲的《水浒传》等都给儿时的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广播评书因为演说者吐字清晰表达清楚风趣幽默,把很多历史人物描述的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评书故事更是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让人大有身临其境之感。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知道了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兵的精彩故事,知道了杨家将满门忠烈保边疆的壮烈激昂,也是从那时起打心底里激发起了强烈的爱国意识,知晓了保国忠臣就会受到万人敬仰世代颂扬,反之卖国求荣就会受到万世唾骂永远不得翻身。正因为深受历史评书的影响,没少央求家人给我购买《岳飞传》、《杨家将》等等历史题材的小人书,从小就对岳飞、杨六郎、秦琼、关云长等这些历史人物无比崇拜,同时也鼓励着自己长大以后能像他们一样驰骋疆场奋勇杀敌。
我收听单田芳老先生的评书,是从收听《百年风云》开始的,从他略带沙哑但有磁性的声音里,我详细了解了从鸦片战争、虎门销烟、太平天国、义和团、八国联军进北京、火烧圆明园、一直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连串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具体过程,知道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对内弹压欺凌,对外软弱投降,为了达到长期奴役和压榨中国老百姓的目的,不惜一次次地签订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把一个地大物博物阜民丰的东方古国逐渐沦为烽烟四起民不聊生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历史是一面镜子是一剂良药,发人深省催人奋进,防止我们重蹈覆辙悲剧重演,让人自立自强永振家邦。
单田芳老先生播讲的评书比较多,像《三侠五义》《白眉大侠》《童林传》《隋唐演义》等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优秀上乘之作,而且他还坚持写书,把家传的评书编辑成册出版发行希望能够世代相传,他是一个博学多才思想开放的评书艺人作家,深受我国老百姓的喜爱。凡有水井处,皆有单田芳。以至于现在许多遛弯的老人,对单老的评书是情有独钟百听不厌,成了他们安度晚年的一大乐事。历史评书是即将或已经步入中年的我们这一代人特殊的嗜好,如今现代传媒日新月异,新一代年轻人钟情于新奇的网络世界,随着老一代评书艺人的逐渐离去,广播书场也将走进历史的尘埃,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之一,让人感到惋惜的同时又感到特别的欣慰。
【作者简介】聊城市东昌府区人,现为公司职员,中共党员,业余时间爱好读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