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的父亲
父亲小时候爱用铅笔写字,不爱用钢笔。祖母纠正了很长时间,他都没有改过来。祖母问父亲为什么不用钢笔。他回答说自己脑子笨,铅笔写错的字,可以用橡皮檫抹掉。长大后,父亲不得已学会了用钢笔写字,可还是忘不了铅笔。后来他又想到,人生不是铅笔字,不是每一次错误都有机会去改正。
一次偶然的突发状况,使得父亲觉察到在我们中国社会竟然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一套是给穷人用的,另一套则是为富人量身定做的。在花钱的问题上,富人叫做节俭,穷人只能被嘲讽为吝啬;在人品问题上,富人被美化为“浪子回头金不换”,穷人叫“烂泥扶不上墙”;在相同的创业背景下,穷人说成是瞎折腾。而富人被吹捧为历练。这种取悦于强者刻意打压弱者的扭曲价值观也让父亲深刻的感悟到:“从来只有锦上添花,很少有人雪中送炭。”
一直以来,父亲都带着一副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个世界。别人学雷锋做好事,他揣测是别有所图;别人工作坚持原则,被他嘲讽为食古不化;别人追赶潮流,在他眼里就是矫情做作。不光是父亲个人,几乎和他同时代的大部分人都是如此。在他们眼里,这个世界处处都是陷阱,哪里都是漩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精神疾病,那是他们曾经的生活太苦了,以至于他们无法感受生活的美好。如何让他们尽快获取到足够的幸福感,是一个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的问题。
有一年,朋友家盖房子,父亲闲来无事跑去给一位满脸沧桑的小工帮忙搬水泥。结果遭到了朋友的训斥,朋友的本意是不想让父亲累着,那个小工是他家花钱雇来的。父亲当时还是选择给那个小工帮忙,我记得他说过:“钱可以买来方便,但换不来良知和道义。”因为父亲在本质上和那个小工一样,都是生存能力低下且没有一技之长的穷人。
朋友、父亲以及那个小工都是艰难世事下的终极产物。其实朋友从根上讲,也是穷人。只不过他靠自身的努力已经暂时摆脱了贫穷。但是以他为代表的社会精英仍旧处在一种心穷的状态上。这种只顾自己对他人不闻不问缺乏一定共情能力的做法也是当下我们中国主流社会的一种常态。从这件事情以后,父亲的思维、性格、人品以及精神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变得越来越精明,但就是做不到冷酷无情。父亲经常沉默寡言,不是他不想说话,而是自身的地位支撑不起他所要说的话。唯一被父亲保留下来的是他的善良,那也是克服一切困难的法宝。
我听父亲说,从前有一个专属于牛的节日。在这一天里,牛什么都不用干。有的人给牛吃最好的草料;有的人会像宠爱孩子一样给牛洗澡打扮;也有的人会牵着牛来到它们犁过的每一寸土地;更有的人会牛的面前诉说着它一年来的辛劳,说来也奇怪,每当牛听完这些,都会不自觉的流下眼泪,甚至还有的人会在老人们的带领下集体向牛下跪。
因为在农业社会里,牛就是农民的保护神。农民会像疼爱亲人一样,去呵护耕牛。牛也是农民认可的唯一一种可以任其老死的动物。而当下一切都变了,每当父亲看到餐桌上的牛肉、用牛皮做成的腰带以及别人脚上的牛皮鞋,他都会感到痛心疾首。牛曾经是中国人最好的朋友,可现在它却沦为我们的掌中玩物。在这一点上,父亲到目前为止都想不通这到底是为什么。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兄妹四人的思想都不自由,个人的一些行为也饱受别人的非议。起初我们觉得可能是生存环境出现了问题,可父亲却意识到是我们把人生的顺序搞反了。我们所谓的奋斗其实是一种炫耀式的“形式主义”,而真正的努力是先懂得爱自己、爱家人朋友,然后懂得爱自己所居住的村子、爱身边的环境和一草一木,最后才有可能将爱扩展到爱我们这个民族以及整个国家。
潘振荣,陕西蓝田人。从十五岁起开始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