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郑福平:南门桥头

时间:2020-10-18 18:06:48    来源:
郑福平
 
天门地处江汉平原北部,素有"水乡"之称,土地肥沃,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竟陵镇位于中部地区,县河横贯其境,自西蜿蜒东流。
 
"东湖的鲫鱼西湖的藕,南门的包子北门的酒"。这是清未和民国时期,天门民众囗囗相传的民间俗语。"南门的包子"赞美南门桥头附近,"勤行铺"的肉包子。雁叫街,沿河街,大巷子,南门桥头,天王堂,是竟陵城内与城外的5个菜市集贸交易点。南门桥头究竟在哪里呢?1949年以前指竟陵城南城门石拱桥桥头。石拱桥位置在今鸿渐大道与人民大道交叉十字路囗,人们称它南门桥头。
 
据县志记载,竟陵城在明正德九年(1514)开始,将原土城改建成砖城,历时1O年又8个月竣工。城高7米,周长2283米,建有东,南,西,北4个城门。城门上有谯楼,出城门护城壕沟上有石拱桥,壕沟水与东湖,南湖,西湖相连。城的东面是东湖,西面是西湖,出北门桥是照墙街,出南门桥是淌子街。
 
自明末清初起,随着县河运输的发达,商业和家庭手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竟陵城内满足不了增长的需求,商业与手工业重心从城内逐步南移至县河堤街(今竟陵大道)。到清末和民国时已经形成了老城区和城外以鸿渐关为中心的商业区,南门石拱桥是两区之间的重要纽带。
 
竟陵城数次遭遇战火,水灾损坏,但灾后都得到了修复。民国28年(1939),曰军入侵天门后,实行"三光"政策,将城门谯楼及城墙雉碟、儒学学宫、钟谭合祠、四十八牌楼、西塔寺等天门古建筑毁坏殆尽,此后再没修复。
 
建国之初,折城墙连接商业区,把城南护城壕沟修建成人民大道东湖至孝子里。只有竟陵城北门石拱桥(1957年改为混凝土单拱桥),少量护城壕沟,还有老县政府驻地北面大约150米长的古城墙保留下来。现文学泉和涵碧堂南面木桥长廊上,还能见到此段残余古城墙遗址。东、南、西石拱桥和城墙先后被拆除,填平了护城壕沟。
 
鸿渐关码头至鸿渐关原名叫鸿渐关巷,鸿渐关至南门桥原名叫淌子街,南门桥至北门桥原名叫城内长街。拆除南门桥三街连接成一街,扩宽后命名鸿渐大道,南北方向。直穿与县河平行东西方向的竞陵大道和人民大道,成为竞陵城区主要三条街道。三条大道交叉点的鸿渐关,南门桥头是全镇的闹市中心。
 
60年代未的南门桥头,它的东南角是中国人民银行天门县支行,西南角是天门农副土特产品公司。东北角是一片旧房居民区,197O年搬迁居民,兴建天门商场,竣工后的商场为三层砖混结构,占地面积200O平方米,一,二楼设为营业区,底层向鸿渐大道和人民大道两边开门,是天门当时最大的国营商场。西北角是几间2层楼的旧民房,74年发生火灾后,饮食公司在此建成竟陵酒楼。
 
南门桥头南连天门最繁华的商业区,当年有人戏称淌子街像是武汉的六渡桥。北接原城内主街,天门电影院(后改名竟陵电影院),邮政局电报电话邮政营业部门,与新建的天门商场隔街相望,吸引着南来北往的人。东西人民大道两旁(东湖至孝子里段),先后建有汽车站,蔬菜公司,天门饭店,天门大酒店,照像馆,百货公司,副食品公司,两层楼天门电影院,露天电影院等众多单位。让南门桥头独领风采几十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太阳落山,街灯初照,南门桥头周边人行道上,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园。那时候多数人家里没有电灯,只有屈指可数的街灯,免费照着少年玩耍。三五成群的女孩唱着儿歌跳橡皮筋:“妹妹,妹妹,跟着姐姐走,姐姐的纪念章大大的有……”还有的玩圈房子,踢毽子的游戏。男孩打珠果啰,打撇撇(香烟纸折叠成三角形),谁用撇把别人的撇打翻,被打翻的那张是战利品。二人或者多人一起玩,围观的人常常发出叹息声和"打的好"的赞美声。假期里一支支学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街灯下演出样板戏片段,合唱语录歌,活泼的小演员跳舞十分认真。
 
夏曰炎炎骄阳似火,街上行人越来越少。南门桥头的人会比其他地方的多些。天门商场,天门电影院是聚集人气的场所。在文化生活贫乏的年代,看电影是群众喜爱的娱乐活动。每逢新片上影,电影院白天夜晩连续放映几天。经常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电影《花墙会》连映7天,场场观众满座,平常夜场一般也要放2至3场,一场观众90O人左右,出场的人与准备进场的人形成密集的人流。
 
"冰棒三分,又甜又香的牛奶冰棒五分钱一个",卖冰棒的人穿梭在人群里,大声叫卖冰棒。过一会儿就用毛巾擦擦脸和手臂上的汗水,汗衫早已可拧出水来。南门桥头周边还有生产队派来卖酥瓜,牛瓜,香瓜的滩点。特别是岳囗人来卖的大籽红沙西瓜和大籽黄沙西瓜,一小丫(a)伍分钱,一大丫壹毛钱,吃一口满嘴跑沙,清甜可囗,美好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
 
暮春的风雨送走了百花盛开的春天,严冬的飞雪又把春天接到了人间。南门桥头最早迎接新春的是做糖塑的手艺人。每年寒露前后,糖人担子便在墙角处开始营生。年前年后大概做半年时间,气温暖和后糖塑容易化就做不了啦。
 
糖塑主要有两种营销形式,一是交钱后在游戏图案上转一次,转针停在什么图案上就可得到什么糖塑,或者用钱直接购买。二是摸点子比大小,扯牌九论输赢。玩的人是想以小愽大,虽输多赢少但运气好时,也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糖塑。前面几关为"鱼、龙虾、老鼠拖葫芦"等小玩艺,连续过七关可以得到"狮子滾绣球",第八关是"龙凤烛",后面还有"麒麟送子,三英战吕布"等。
 
一块糖坯在老艺人手中一吹一捏、一搓一挑、一拉一压之间,将吹与塑巧妙结合,加上辅助小工具,一件色彩绚丽,栩栩如生,形神兼备的糖塑作品完成了,称得上是独具风格的艺术品。
 
如今,我们小时候喜爱的天门糖塑,已经成功申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央视《探索•发现》栏目专题报道天门糖塑,其作品编入《民间美术》,入选小学生《美术》课本。非遗文化传承人的影像资料,许许多多的糖塑作品图像,被天门博物馆和有关文化部门收藏。
 
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时,见到糖人担子旁常常围着观看的人群。大多数都在南门桥头、鸿渐关、天门大桥、学校大门前等地方。九十年代后越来越少,现在是难得见到糖人担子。
 
南门桥头四角还零星闪落着砍老菱角卖菱米、卖熟花生、卖甘蔗的人。还有卖年画、卖烟花爆竹、写春联的摊子一个挨一个,时不时地响起爆竹声。新年来临之际,也是街上人最多的曰子,一直延续到大年三十。除夕之夜的鞭炮声此起彼伏通宵达旦,到处张灯结彩,尽显新年吉祥。
 
春节期间上街看热闹,大家喜欢去南门桥头,演出的队伍会在此进行表演。舞龙队、蚌鼓精、双狮抢绣球等轮番上阵表演。过了一会儿,搬运公司的彩莲船又来了,"彩莲船(哟哟),两头尖(呀嗬嘿)-------",在锣鼓声和伴唱人的配合下,一招一式演得好看,唱得好听,赢得阵阵掌声。演赶艄婆的丑角演员手拿大巴扇,做各种滑稽、风趣动作,逗得观众哈哈大笑,热情喝彩。
 
1976年l0月结束十年文革,竞陵地区招开万人庆祝大会,在校学生上街游行。我们天中77届高2(一)班有四位同学,装扮"四人帮"集团成员,头戴高帽子,低头走在队伍最前面。同学们振臂高呼,"热烈庆祝党中央采取英明果断措施,坚决拥护一举粉碎'王、张、江、姚'的伟大胜利------"。
 
77年元旦刚过去,竟陵地区各个单位收到上级通知,将举办元霄节灯会游行活动。新春之际,城区单位的大门上,早早的悬挂着,精心制作的走马灯、宫灯、大红灯笼等多种精美灯笼,增添了节曰欢乐喜庆气氛。単位职工,街道居民,在校高中生提前作好准备。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制作出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灯笼。
 
我们那届高中生幸运参加了元宵灯会游行活动。正月十五晚上,天空皓月高悬,地上人山灯海。远处有烟花冲天而上,点点繁星般的烟花如同仙女散花,五彩缤纷,美丽壮观。参与灯会游行者人人手持灯笼。有小白兔、熊、魚、寿桃、火炬、方形、圆形等品种丰富,千姿百态的灯笼。
 
学生游行方队到达南门桥头时,我放眼望去,南门桥头交叉的鸿渐大道与人民大道上,成了灯笼的海洋,火树银花,烛光辉煌,万民欢腾。一眼望不到头,真有些眼花缭乱,犹如天上银河落竟陵。五颜六色的灯笼,流光溢彩的元宵,那是一个令人欢乐,令人陶醉,令人难忘的夜晚。
 
渐进的岁月里,花开花落,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南门桥头与时间老人一道记载着天门的沧桑历史,记载着天门的发展变化,记载着天门儿女的轶事趣闻。
 
【作者简介】郑福平,世居天门竟陵,怀想往事,少年视角,岁月如梦。系首次在《鸿渐风》发表作品。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