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吴云萍:你没喝完的酒,我干了

时间:2020-10-18 18:25:48    来源:
——谨以此篇纪念我的父亲母亲
 
父母的婚姻跟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一样,是典型的包办婚姻。那时母亲娘家穷得叮当响,全家靠租种地主家的几亩薄田和在县河里捕鱼为生,为了给其他兄弟姐妹省几口粮食,就把年仅八岁的母亲送到父亲家做了童养媳,先当使唤丫头,等长大了再圆房。
 
爷爷是勤俭持家的一把好手,靠着精明能干、勤劳节俭买下了几亩良田,置办了一些家业,日子过得还算殷实。只是很吝啬,对母亲很刻薄,每次出门时连坛子里的米都要用尺量一下,做下暗记号,生怕母亲拿米去接济了娘家。
 
父亲比母亲小三岁,从小养尊处优,脾气爆燥,因为被母亲伺候惯了,向来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油瓶倒了都不扶一下。母亲性情温和,勤劳善良,童养媳的身份让她养成了谦卑、忍让、逆来顺受的性格,所以母亲凡事总是顺着父亲。
 
我也曾怀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关系,夫妻之间会有爱吗?也许,旧式的婚姻真像穿鞋,穿的日子久了,自然就合脚了。后来,我竟然发现,父母之间是有感情的,而且很深,他们的感情纯朴、厚重,经得住风雨。
 
父母的感情并不是从结婚才开始,而是源于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得,互相适应,相互信任,他们已经成为了对方不可分割的一部方。在母亲眼里,父亲的地位不可撼动,可以说就是她的天,她欣赏他的聪明才智,容忍他的坏脾气,愿意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心甘情愿,无怨无悔。而父亲更离不开母亲,他觉得母亲做的饭菜最可口,母亲的心最善良。他习惯了母亲的无微不至,习惯了每天下班后向母亲唠叨一些生活琐事和所见所闻,或者向母亲发号施令,习惯让母亲与他一起感受他的喜怒哀乐。
 
尽管他们经常吵架,父亲会暴怒地骂母亲憨,不会迎乖卖巧,母亲总是不急不燥,不怒不恼。父亲一个人骂了半天,见没人理会,也觉得理亏,便草草鸣锣收兵。当然,有时母亲惹急了也会还嘴说父亲不是东西,有时父亲狂怒了也会掀桌子,砸碗筷,但很快他们就会和好如初。等气消了,母亲心平气和地收拾好一地狼藉,默默地重新炒菜做饭,再给父亲摆好碗筷,斟上酒。母亲的宽厚和隐忍,让父亲感到了些许愧疚,他会用一种歉意的眼神怜惜地看向母亲,这目光给了母亲一种说不出的宽慰。
 
别看父亲脾气不好,其实他及其胆小怕事,只会在家里横。因为解放前参加过国民党的三青团,这成为他人生的污点,所以在外面做事总是谨小慎微,生怕说错话做错事,就连晚上在家里说话都怕别人听了壁根去打小报告,神经质地非得开门查看了才放心。
 
父亲本质是非常善良的,他崇尚儒家思想,坚守道德准则,从未做过损人利己的事,在单位工作也踏实肯干,尽心尽责。对于钱财方面,父亲仗着自己工资高,家庭负担轻,很舍得花钱,从来不把钱财当回事,与节俭的爷爷正好相反。他平生最爱交朋结友,常常呼朋唤友到家里来吃吃喝喝,高朋满座,推杯换盏。母亲因忙于烧火煮饭没少跟着受累,但母亲从来没有抱怨过,每次都是满脸堆笑,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朋友。
 
父亲平生嗜酒如命,却格外怕鬼,晚上去屋后的茅房解手都要母亲拿着手电筒站在外面给他做伴。父亲在工作之余,除了每天都须饮酒以外,还有三大爱好:打牌、看戏、捕鱼。那时政府对赌博摸牌管的紧,父亲只能晚上约几位牌友偷偷摸摸地躲在自家拖檐子里摸半夜“上大人”的纸牌过过瘾,母亲一点也不反对,还半夜起来给他们做宵夜。
 
父母亲对花鼓戏和皮影戏都很痴迷,白天不管有多累,戏台有多远,他们都会结伴前往,直看到“挖台角”才余兴未了的摸黑回家,有母亲的陪伴,父亲也不怕在路上遇见鬼了。父亲最爱用罾子板鱼了,因为工作忙,这点爱好只能晚上进行,县河里经常淹死人,父亲怕板鱼的时候水鬼拉他去换“地土”,河里一有动静他总是吓得胆颤心惊,魂飞魄散,母亲只好提了马灯,拖着疲惫的身体,去县河边给父亲壮胆。
 
我们家是“半边户”,父亲在单位上班,拿工资挣活钱,很让村里人羡慕,而且风不吹雨不淋的,蓄得细皮嫩肉,又从来不干家务活,衣服也穿的干净整洁。母亲在生产队务农,不仅每天上工铃一响就要下田劳动,整天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在太阳下暴晒,还要抽空侍弄好自留地里的蔬菜,洗衣做饭,纺纱做鞋,操持家务,每天都是起早贪黑地忙碌,十分辛苦,哪有时间收拾打扮,任凭自己蓬头垢面,不修边幅,好在父亲并不嫌弃。
 
母亲的贤惠是出了名的,她无论多么辛苦,都会给父亲准备几样下酒菜,等父亲下班回家吃。母亲又非常能干,简单的饭菜能做得花样百出。父亲是个话唠,一餐晚饭连喝酒带聊天能吃几个小时。困难时期,没人挣活钱的家庭,半年都不见一点荤腥,所以,常常有村里人到我们家来与父亲谈古论今,顺便蹭点酒喝,打打牙祭。母亲总是热情相待,她常说:“有好吃的就分给大家尝尝吧,一人吃了一人香,十人吃了十人香。”
 
父亲也心疼母亲太辛苦,却不愿表达自己的温情,只是把好点的菜推到母亲面前,绷着脸说:“你也赶紧吃吧,你现在不跟着我吃点好的,等我死了你恐怕是想吃都吃不到啰。”
 
父亲每天回家,只要没看见母亲,就会问:“你妈呢?”然后就房前屋后河坡到处找,找不到就气急败坏地扯着嗓子喊:“你死到哪里去了喔?”他们从来不叫对方名字。
 
母亲对父亲的好,现在的女性会觉得是在犯傻,也没人愿意那样一味地付出。但母亲却觉得理所当然,她愿意这样做,而且乐此不疲。记得当年父亲生病住院的时候,母亲急得天天去请活菩萨下马,烧香磕头烧纸钱,祈祷父亲早日康复。后来父亲病危,医生让拉回家来准备后事,母亲非常伤心,见有几个小孩在我家门前唱歌,一向和善的母亲火冒三丈,操起棍子就冲了出去,把孩子们吓得四散而逃。
 
是的,母亲怕失去父亲,但父亲还是先走了。多年后,母亲谈起父亲,总会说:“要是你大在就好了……”“唉,你大那么爱打牌,没赶上好时候,现在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打麻将了。”
 
也许,父亲对母亲的专横与依赖,母亲对父亲的迁就和宽容,在年轻人看来很不能理解,但对于他们来说,我挣的钱你花,你喝不完的酒我干了,这就是一种幸福
 
吴云萍,湖北天门黄潭人,现居天津。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