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获取“自重感”是人的本能,而“被轻视”则是一种消极的社交情绪。
原则上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重要的,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同。
但事实上,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被轻视”对于普通人来说,几乎是在所难免的。
不过,好在“自重感”并不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被轻视”也不是什么毁灭性的打击,关键还在于我们自己怎样对待这件事情。
01
面对轻视,要有坦然的胸襟与智慧。
小时候,邻居A总是瞧不起邻居B。
因为邻居A的孩子都工作了,日子过得比较富裕,而邻居B的三个孩子都在上学,夫妻俩每天早出晚归,挣的钱也只能勉强供养孩子上学,家里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
邻居A总是三天两头找茬,借机说出“你们家里吃得太简单了,你看看我们家,我们家早饭都炒四个菜”之类让人哭笑不得的话。
邻居A常常没事就跑到我们家,“好心”替邻居B操心:你看那一家子,指望什么盖房子哟,两个儿子指望什么娶媳妇哟。
但邻居B似乎并不在意这些,每次都巧妙地避免与邻居A的冲突。
夫妻俩每天依旧勤勤恳恳地出工干活,见人很和气,他们家的孩子也很有礼貌,每次去他们家串门都让我想起刘禹锡的《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后来,邻居B的孩子跟我一样长大了,大学毕业后工作很好,老家的房子也盖得很漂亮,两个儿子也都成家了。
我现在还能回忆起邻居A对他们一家的轻视,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假若邻居B面对他人的轻视选择一味地反驳或是急于证明自己,这样的针锋相对换来的可能不是别人的尊重,而是平白消耗的精力与心智。
退让与置之不理表面上看是一种软弱,但其实正是生命的韧性与生存的智慧。
正如李敖所说:"用一百个理由证明自己不是懦夫,不如用一个理由证明自己是勇士。"
02
面对别人的轻视,要有坚信自己的勇气。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自我证明,就是一个人事先对自己做出一种预期,而后就会朝着这个方向不断趋近,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证实自己先前的预言。
换句话说,自己那句“我早就知道会这样”可能正是事情发生的魔咒。
高中时,在我们学校做志愿活动的运动员佩佩,向我们讲述了她考清华的经历。
印象中像她这样身高一米八的学霸型体育人,考清华应该是顺风顺水的。
然而佩佩告诉我们,最初确立目标时,很多人对她的“清华梦”嗤之以鼻,甚至一起训练的队友也当面问她“是不是在做梦”。
其实就文化课成绩来说,佩佩并不是学校里数一数二的,但作为艺体生考上清华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佩佩心里清楚自己的境况,别人的看法确实会有一些影响,但最终对自己人生负责任的却只能是自己。
如果自己首先在心里确立了“我考不上”的预期,那接下来每次遇到的挫折都会强化你的这种想法,你的行动也会以“考不上”为指导,可学可不学的,你都会选择不学,可努力可不努力的,你都会选择不努力,最终慢慢向“考不上”这个预期靠近。
相反,如果你对自己怀有信心,那接下来的一切行动都会以“考上”为纲,排除万难地奔向自己的目标,为自己的成功争取最大的可能性。
也正是怀着这种坚定和执着,佩佩最终在过度训练导致跟腱萎缩的情况下仍旧成功被清华录取。
人生的挑战不止是高考。有人被不合心意的学校录取,感觉到了别人对普通大学的轻视,听见别人说普通大学毕业找不到好工作,在心里给自己设立了“找不到好工作”的预期。
于是在大学里浑浑噩噩,既不愿学习专业技能也不愿参与社会实践,结果大学毕业后果真找不到称心的工作。于是说“我早知道是这样”。
其实并不是命运的判决书决定了你的命运,而是你首先被别人的轻视打倒,树立了不相信自己的消极预期,而后又一步一步的证明了自己的预言。
03
不纠结于别人的轻视,也不要记恨别人。
《奇葩大会》的选手臧鸿飞是知名的音乐人,他讲述早年未成名时被街坊邻居轻视的经历,他说,即使是现在路过那条巷子,脑袋都没法往巷子的方向转过去,并强调这不是原谅不原谅的问题,而是一种生理反应。
可见被轻视会对人造成多么大的心理阴影!
不纠结于别人的轻视,表面上看是对施暴者的宽容,但其实最终受益的是被轻视的受害者本人。
如果怀着一颗别人亏欠你的心,那你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保持平和的心态,反而更容易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更容易体会到温情与快乐,自信与洒脱。
人生这么短暂,我们应该翻越别人轻视与嘲讽的藩篱,听从自己内心世界的召唤。
平凡日子里,谁都有过英雄梦想,但在英雄梦想实现之前,你得容许别人不认同你做的事情,你也得有为自己绕过“轻视”的干扰,披荆斩棘做自己的勇气。
-END-
作者简介:李月纯,为中文系苦,为中文系乐的学生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