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7月18日,长春的刘先生开车上班途中,遇到一对夫妻强行拦车,称小孩晕倒急需送医,恳请刘先生帮忙开车送到医院。
当刘先生稍有犹豫,急躁的孩子母亲竟然扬言:“你不走今天也不行,你看我干死你”“不走我干死你”之类的话。
刘先生体谅为人父母的心情,在夫妻的催促声中,闯了红灯也不顾,用最快的车速把小孩送到医院,所幸小孩经检查后无大碍。但拦车夫妻事后却连一句道歉的话也没说!
见为勇为,乐于助人是美德,但不是义务!
社会需要更多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人,但帮助人不是应尽的义务,社会美德是对人们高尚情操的赞誉,但不是暴力语言的借口和遮羞布!
求人帮忙,再高尚的人都没义务惯着别人的暴力语言。
我们可以理解身为父母的焦急,但不能惯着这种不理智的口出狂言,更何况事后都没意识到自己言语的失当,连一句道歉的话也没有,把别人的帮助当成是一种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得人恩果千年记”,心存感恩,知恩图报,本是受恩者的基本道德。一个不懂感恩的人,凭什么要别人施恩于你?凭什么拿着道德标准充当语言暴力的基调?
02
每每搭乘公交车,看到有需要的人,我都会让座,这也不是什么多高尚的事,习惯使然吧。
然而,是否让座就是一种必然,不让座就是没道德的人呢?
7月12日,四川成都一公交车上,一名大爷一直让一小男孩让座位,面对其他乘客质疑,大爷连续两次坐在了男孩身上。最终男孩让座,并拒绝跟大爷坐一起。
目击者称,大爷一直说小孩没父母教养,他是老年人,男孩不应该坐在这里。
客观说,给有需要人让座,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但挟“美德”之名“暴力”抢座,强行要求别人让座,就超出道德范畴了!为一己之私的道德暴力是可耻的!
无奈在“美德”外衣下,此类“道德暴力”比比皆是……
7月1日,在洛阳一公交车上,一位提着塑料袋的老太上车后强行将一名女孩赶到邻座,并扬言我就坐这,年轻人都该让我。
另一名男乘客对此很不满,怒斥老太:不像话,不是你老了就有特权。不过老太也很有底气:摔了怨你?
长此以往,丧失的将是一个社会道德的基本价值和意义!做好事是美德,但凭什么要求别人惯着你的暴力恶习?因为道德么?
03
今天,楼上邻居发生一起纠纷。
楼上邻居是一位五十岁的大妈,爱狗人士,家里养了3只狗,其中一只狗,体型较大,一米多长,个人主观应该是很凶猛那种,冷不丁遇到,我一成年人也会被吓到,更别说小孩子了。
事情起因是大妈在溜狗时,吓到小区里一小女孩(8岁左右),看到大狗来,小女孩吓得直跑,摔倒了,膝盖出血,小女孩母亲心疼找大妈理论。
小区养狗孰是孰非莫有定论。近期,重庆的绿地城小区就因业主与养狗人士发生激烈争论,引发骂战!但令人气愤的是大妈所说的话,大妈首先力证小女孩是自己摔倒,与狗无关。
然后指责小女孩母亲“没爱心”,“不爱动物”,“狗这么好为什么要害怕”,“狗只是动物,和畜生较什么真?”……不爱狗就是没爱心,这是什么道德逻辑?
爱护动物,没错!但养宠物只是个人自由,不要拿着道德高义的幌子掩饰一已之私。
任何道德都不是建立在伤害妨碍别人的基础上的!
04
从前,有两户人家是邻居,其中一家比较富裕。
有一年,天灾导致田中颗粒无收。穷的一家没了收成,只能等死。富的一家有很多粮食,就给穷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穷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过最艰苦的时刻后,穷人就前去感谢富人。
说话间,谈起明年的种子还没有着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说:这样吧,我这里的粮食还有很多,你再拿去一斗吧。穷人千恩万谢地拿着一斗米回家了。
回家后,家里人说,这斗米能做什么?根本就不够明年地里的种子,他们太过分了,既然这么有钱,就应该多送我们一些粮食!
这话传到了富人耳朵里,他很生气,心想,我白白送你这么多的粮食,你不仅不感谢我,还把我当仇人一样忌恨。
于是,本来关系不错的两家人,从此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来。
这就是“升米恩,斗米仇”的故事。
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提倡良好的社会公德,赞美品德高尚的人,鼓励人们多行好事,多帮助别人,是道德的正能量的体现。
但受帮助受恩惠的人更应该有感恩之心,而不是养成理所当然的习惯。没有人有义务天经地义要帮你!更不应该把社会公德当成一种冠冕堂皇的索取借口。
道德的自由法则:不刻意欺压别人,也不能让别人故意欺压自己。
提倡道德,鼓励人们自发做好事,多帮别人的同时,也应该向“道德暴力”大声说“不”!这才是对道德最好的尊重,也是一种美德!纵容别人不道德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END-
作者简介:距离,70后,自由职业人,用脚步不断缩小现实与梦想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