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多菲·山陀尔( Petofi Sandor 1823-1849)是匈牙利革命民主主义诗人,一八四八年革命的战士和歌手。他以诗歌为武器抨击封建势力,同时他又手持武器奔赴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战场,最后为民族独立与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裴多菲出身于一个穷困的屠户家庭。他自幼过着清贫生活。他做过演员,当过兵。童年的流浪生活使他有机会同劳苦人民接近,使他进一步熟悉了内受贵族地主阶级剥削、外受奥地利殖民政策奴役的匈牙利最底层的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
裴多菲早期采用民歌体写诗,写当代人民的阶级斗争。同时他对民歌的形式加以发展语言加以提炼,创造出民歌体的艺术珍品。他在给阿兰尼雅诺什的信中说:“只有人民的诗歌,才是真正的诗歌
域中成为统治者,那就意味着他们在政治上成为统治者的日子不远了。”他用自己的诗歌创作的实践推翻了贵族阶级的文学家们从来就轻视农民语言的观点,驳倒了他们认为只能表达低级感受的“庄稼佬”的语言的滥调。诗人用极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调,把大自然的美、草原上的牧羊人、多瑙河畔的渔夫、田野里劳动的男女青年,都融化在他初期的诗歌里了。匈牙利人民读着裴多菲的早期作品,感觉不到诗人的创作和人民大众的民歌有什么区别。直到今天,有五十多首裴多菲的诗已经成了匈牙利真正的民歌,例如《谷子成熟了)、《傍晚》、《谁能让花不吐芯》等。鲁迅赞叹裴多菲的“所著诗歌,妙绝人世”,主要是指诗人第一阶段的创作
一八四四年裴多菲从故乡来到布达佩斯,担任《佩斯时耄报》的助理编辑。在当代著名诗人魏勒斯马尔蒂的资助下,出版了他的《诗集》、《爱德尔卡坟上的柏叶》(情诗集)和《旅行札记》(散文)。这几本集子一出版,立即引起资产阶级文学家们的恶毒攻击:“他把农民的粗俗的卑劣的语言带到诗歌的神圣的宫殿里来了…他在给老百姓和卑贱的人歌唱了……”这些叫嚣丝毫阻止不了广大劳苦人民对诗人的喜爱和欢迎。从此他成了全国著名的大诗人。他毫不理睬贵族文学家们的嘲骂,努力学习德语和英语,研究法国革命史,并从事海涅诗歌和莎士比亚戏剧的翻译工作。
一八四六年裴多菲曾一度陷入“淡淡的哀愁”、孤寂和绝望当中。这主要表现在他的组诗《云》和其他几首诗的创作方面;例如被鲁迅引入《野草》第七篇《希望》中的诗歌以及《疯人)《大地,你吃的是什么?》等作品。裴多菲的暂短的淡淡的哀愁“,正是作为劳动人民忠实的儿子裴多菲向法国革命欢呼,寻求民族解放而无出路的苦闷时期。但是裴多菲在绝望中,他的理想精神仍然是向上的。裴多菲的文艺创作思想是建立在黑格尔左派哲学思想基础之上的。因此他同劳动人民一起观察国家前途,在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主义,进行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达到这一目标,他积极从事政治活动,组成了匈牙利第一个作家团体—“十人协会”,并且宣布它的政治纲领:“我们不能在国家这只破鞋子上永远用补钉上打补钉的方法来修理了,我们要把祖国从头到脚装饰一新……”裴多菲起草的这个政治纲领表明:要求实行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资产阶级化贵族温和派的改革。从而他写出一系列政治抒情诗抨击封建制度和王权统治,例如《反对国王》《镣铐》等诗篇;同时对贵族地主阶级的残暴、懒惰、无知等方面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例如《贵族》、匈牙利的贵族等作品。
一八四六年开始,裴多菲团结进步作家,创办了进步的文艺刊物,同资产阶级和封建复古派作家们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这一时期,他的创作量极大地增加,写下长诗《仙梦》、《希拉依·彼斯达》、《萨尔沟城堡》以及剧本《老虎与土狼》等作品。政治抒情诗创作方面,在著名的《我的歌》、《一个念头烦恼着我》等作品中,诗人号召奴隶们起来,粉碎铁锁链,打倒专制制度;同时诗人认为匈牙利人民的自由与解放,只有作为全世界劳动人民争取自由与解放的部分才能实现。在他的这几首诗中,闪耀着伟大的民主主义思想和国际主义思想的光芒。
一八四六年秋天,裴多菲同森德莱·尤丽亚结识,一年后结婚。这一时期他的政治抒情诗的数量显著地增多;而且在他的爱情诗中同样渗透着强烈的政治内容。例如著名的《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是诗人走向革命的分水岭,是向革命迈进的誓言。诗人用凝炼的语言,集中地表达了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志士们的共同心声裴多菲诗中的三个因素(生命、爱情与自由),在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对青年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民族利益曾经起过积极的教育作用八四七年裴多菲的诗歌创作直接涉及当前政事。例如《致十九世纪的诗人)、(男人,应该有男人的骨气)、《为了人民》等诗篇,抒发了时代的声音,从而赢得十九世纪“匈牙利的抒情诗王”的光荣称号。这一时期,除了直接涉及当前政事的诗歌之外,在历史题材方面他主张描写农民起义,歌颂罗马奴隶统治时期的斯巴达克思的反抗精神。他的笔锋一直对准大贵族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号召奴隶们起来推翻封建王朝的专制
一八四八年初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家的革命相继爆发。裴多菲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他为首的佩斯激进青年们发动了三月十五日起义并写下著名的《民族之歌》、《大海沸腾了)《把国王吊上绞架》等革命诗篇。这次革命的目的是废除封建制度和把匈牙利从奥地利统治下解放出来。在裴多菲领导下,起义群众占领了兰德纳印刷所,印出裴多菲的《民族之歌》和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十二条》。
一八四八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的一年,是席卷欧洲各国的革命浪潮日益高涨的一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民主大斯拉夫主义》一文中说:“一八四八年的革命,迫使欧洲所有民族都要表明其赞成革命或反对革命的态度…在一个月之中,革命已经成熟了的民族都曾实行革命……”革命的火焰最早是在意大利燃烧起来的,接着在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捷克、奥地利也先后爆发了革命。最后,汹涌的革命浪潮席卷匈牙利,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三月十五日起义起义群众在三月十五日清晨集合在民族博物馆门前,装多菲当众朗诵了
起来,匈牙利人,祖国正在召唤!
是时候了,现在干,还不算太晚
愿意作自由人,还是作奴隶?
你们自己选择吧,就是这个问题!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匈牙利社会,民族压迫与阶级矛盾已达到白热化程度。奥地利皇室的压迫与连年的自然灾害,全国人民特别是农民过着难以忍受的痛苦生活。农民骚动此起彼伏。裴多菲把奴隶们看成是能使腐朽的社会求得再生和更新的唯一的力量。所以他高举民主革命的大旗,率领祖国人民迎接暴风雨的来临。
按匈牙利文的原意,《民族之歌》也可解释为《国歌)。实质上,在奥匈帝国与霍尔蒂统治时期,《民族之歌)在甸牙利人民心里,已经成为非正式的《国歌了。这首诗是采取匈牙利古老民歌的形式写成的,它的成功在于诗情越来越激昂,笔锋越来越锐利,不论内容、情节、布局、韵律都在最后的复句中达到统的高潮:
向匈牙利人的上帝宣誓
我们宣誓
我们宣誓,我们
不再继续作奴隶!
一八四八年秋天,奥地利侵略者向刚刚获得胜利的匈牙利进攻。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了。裴多菲的这一时期的政治抒情诗较完整地反映了革命的爆发、发展、失败的全部过程,它们是民族发展史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八四九年一月裴多菲参加了贝姆将军的部队,并任命为贝姆的少校副官,随同贝姆战斗在特兰西瓦尼亚一带。同年七月三十一日,裴多菲英勇地“死在哥萨克兵的矛尖上”,为祖国壮烈牺牲
裴多菲除了写下八百多首抒情诗以外,还写下八部长篇叙事诗;其中最著名的有三首:《农村的大锤)(184)、《雅诸什勇士)(84)和政纲性长诗《使徒》(1848)。《农村的大锤》和《雅诺什勇士》不论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是诗人向民歌学习的重要收获。诗人在《农村的大锤》一诗中讥讽了浪漫主义史诗中的夸张和矫揉造作的风格。他企图通过这部作品来摧毁古典诗歌的那种陈旧形式。对贵族地主阶级的憎恨与轻蔑,在这部长诗的内容乃至语言运用方面也了出来。诗人对旧社会的丑恶现象,有时是辛辣的讽刺,有时是幽默的叙述。这里就说明了裴多菲企图赋予文学语言以大众化的愿望。这首长诗突破了贵族文学那种“文雅风格”的局限,对于民族诗歌的发展,曾经起过推动作《雅诺什勇士》是诗人运用人民的语言,根据流行在民间的传说写成的长篇叙事诗。诗中的主人公雅诺什勇士为了追求幸福生活和崇高的爱情,经历了穷苦的折磨、黑暗的长夜、大海狂涛的卷扑,战胜了巨人国和黑暗国的威胁通过渺茫的寓言洋,终于到达仙人国,寻找到了幸福的牧歌的国土、生命的清泉和忠实的爱人伊露斯卡。裴多菲神往于无限美好的世界,热情地歌颂劳动人民的英雄性格;诗人赋予了民间传说以新的色彩和生命,创造出富有浪漫色彩的英雄和世界,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它成了鼓舞人民斗争和进步的力量。所以这部长诗在一九三○年中译本初版时,鲁迅亲自校订并写后记,赞叹它是匈牙利的一部杰作
《使徒》是诗人后期总结性的作品。这是一部革命的、带有政纲性的长诗。在这部作品中,诗人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它描写一个抱有崇高理想而未实现,终于因谋杀国王而被处死的革命者的一生。《使徒》是匈牙利人民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光辉的诗篇,它是诗人创作思想发展到最高峰的标志。长诗的主人公希勒万斯特不仅是为平民谋福利的英雄,更主要的他是第一个出现在匈牙利文学中的资产阶级激进派的革命者。从裴多菲的整个的诗歌创作与思想发展来看《使徒》融合了诗人三个不同创作时期的特点第一,(云时期的暂短的悲哀对世界的仇恨(1846);第二,尤丽亚的忠实的爱情以及诗人预料到他在为祖国尽忠后民族的一片惨景(1847);第三,革命浪潮高涨的年代(1848-1849)。从《使徒》的内容来看,裴多菲受到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欧文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裴多菲是诗人,但他也写过小说、戏剧、政论等作品。他的长篇小说《绞吏之绳》深受鲁迅喜爱;他的战斗性的政论对鼓舞匈牙利人民走上战场和鞭打自由主义妥协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裴多菲的诗欧创作和他的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曾经鼓舞和激励千百万被压迫民族和国家的人民,是敢于拿起武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一面光辉的旗帜
裴多菲是一位革命民主主义者,“他生于那时,当然没有现代的见解”(鲁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