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莫里哀 传记 -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

时间:2020-10-18 18:29:20    来源:

莫里哀( Moliere,1622-1673)是法国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他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莫里哀本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Jampiste Poquelir)。他的父亲是王家室内陈设商,这是一个既有地位、又有殷实资财作为后盾的职务,属于中上层资产阶级。一六三五年莫里哀进入贵族子弟学校读书。一六三七年他父亲把世袭权利过到他这个长子的名下,一六四○年给他买下法学硕士头衔和律师职务。莫里哀在中学里学会了拉丁文,接触到古代哲学和人文科学,他甚至试译过古罗马唯物主义哲学家卢克莱斯的《物性论》。他的志趣并不在商业,而在戏剧。一六四三年他宣布放弃世袭权力,成立“光耀剧团”。可是,剧团营业惨淡,负债累累,莫里哀被控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另剧团,离开巴黎。他不顾当时蔑视演戏的风气和家庭的反对,毅然出走,表现了藐视传统观念的极大勇气。他在外省度过了十二年多的时间,周游了大半个法国,目睹了社会的风俗世态和形形色色的人物,获得丰富的生活素材。这是他认识社会、积累生活经验的时期。五十年代莫里哀成为剧团领导人,编演些即兴闹剧,驰名远近,最后凯旋式地返回巴黎。自此,莫里哀一直在巴黎进行创作活动。

从一六五九年到一六六三年是莫里哀开创古典主义喜剧的时期。一六五九年莫里哀上演了《可笑的女才子》,引起了一场激烈斗争。

这出散文体独幕喜剧描写一对青年不会贵族沙龙谈情说爱的语言,遭到拒婚,而他们的仆人扮作侯爵赋诗论文,却得到赏识。剧本辛辣地讽刺了资产者的附庸风雅,抨击了贵族社会所谓“典雅”生活的腐朽无聊。剧本触犯了贵族反动势力,他们上演(真正的女才子)等剧,企图回击,并宣布禁演《可笑的女才子》。莫里哀没有被吓倒,继(丈夫学堂)演出之后,一六六三年又写出了《太太学堂》。

《太太学堂》是一出五幕诗体喜剧。描写一对青年男女阿涅丝和奥拉斯相爱奥拉斯把秘密告诉了阿涅丝的保护人阿尔诺耳弗,招来一连串麻烦。阿尔诺耳弗早年把阿涅丝送到修道院,企图把她培养成愚昧驯顺的妻子,让她只知祷告上帝和缝缝纺纺,甘心让一个老头子来主宰自己的生活和命运。但阿涅丝一且同社会接触,便受到新思想的影响,要求冲破封建牢笼。奥拉斯愤怒地遗责修道院教育和封建夫权思想是伤天害理。最后,这对青年的父亲出场,解决了矛盾。剧本演出后被指责为“轻佛”、“淫秽”、“有伤风化”、“诋毁宗教”,受到禁演。一六六三年莫里哀相继写出《太太学堂的批评》和《凡尔赛宫即兴》,这两出论战性的短剧挖苦那些攻击《太太学堂》的贵族,维护了这个剧本从一六六四年到一六六八年是莫里哀创作的成熟期。当时,法国的封建社会正达到鼎盛时期,莫里哀却敢于同反动的贵族、教会势力进行斗争,接二连三地写出几个优秀剧本。

六六四年莫里哀写出他的代表作《达尔杜弗或者骗子)(即《伪君子》)这是一出五幕诗体喜剧。宗教骗子达尔杜弗以伪装的虔诚骗得富商奥尔恭的信任,成为奥尔恭家的上宾和精神导师。奥尔恭不顾妻子儿女的反对要撕毁女儿的婚约,把女儿嫁给达尔杜弗。道貌岸然的达尔杜弗却看中奥尔恭年轻的续妻艾耳密耳。艾耳密耳巧施计谋,让奥尔恭亲眼看见达尔杜弗向自己调情的丑恶表演。奥尔恭醒悟过来,要把达尔杜弗赶出家门。但达尔杜弗掌握了奥尔恭的政治秘密,企图陷害奥尔恭。国王洞察一切,下令逮捕了达尔杜弗,并赦免了奥尔恭。

达尔杜弗这个形象是莫里哀的最高艺术成就之一,达尔社弗一词在法语中已成为“伪君子”的同义词。作者在这个人物身上集中了一切伪善的特征他口头上宣传苦行主义,却吃得又粗又胖;他故意不接受奥尔恭的施与,却图谋奥尔恭的全部财产;他连捏死一只跳蚤也要忏悔,但必要时他却把自己的恩人置于死地;他假惺惺地表示不能看妇女袒肩露臂的装束,实际上却是一个好色之徒。通过他作者抨击了上层阶级的伪善。莫里哀给这个伪君子穿上教士的黑袍,使剧本具有更深刻的思想意义。天主教教士,号称是人们的“良心导师”,背地里却无恶不作,在达尔杜弗身上,生动地概括了宗教骗子们的本质。达尔杜弗不仅是个性格典型,他的恶行还反映了当时教会势力的猖獗富商奥尔恭的形象也具有现实意义。他愚骏而专横,耳目闭塞,受人愚弄。在作者笔下,这是一个迷途者。他最后觉悟了,国王也给他以宽恕。当时,几派政治势力对上层资产阶级的争夺相当激烈。天主教反动势力力图把魔爪伸向这一阶层。国王则竭力拉拢上层资产阶级。剧中这个富商的形象就反映了这场斗争的剧烈状况。

剧本塑造了一个英明果断的国王。资产阶级当时需要依附王权,以求得发展;另外,莫里哀也需要国王的支持,所以他要歌颂国王。剧中的女仆桃丽娜形象十分生动,她在前几幕非常活跃,对达尔杜弗的观察颇能击中要害。这个剧本在凡尔赛宫的游园会上演之后,遭到反动势力的围攻。莫里哀曾向路易十四上过三次陈情表并多方进行活动,一直到一六六九年,剧本才获准公演。

一六六五年,莫里哀上演了《堂璜或石像的宴会》。这出五幕诗体剧根据西班牙流传的故事写成。主人公堂璜是个荒淫无耻的贵族,他诱惑了不知多少“名门闺秀”,两个农民救了他的性命,他却要勾引他们的未婚妻。他欠债不还,却自有一套对付资产阶级债主的手腕。他披着伪善的外衣,到处寻欢作乐,招摇撞骗。《堂璜》一剧对十七世纪腐朽糜烂、横行霸道的贵族阶级作了愤怒的揭发,剧中这个恶贯满盈的贵族典型最后遭到了毁灭,预示了这个阶级将来不妙的下场,不过,石像显灵,不信神的恶徒受到“上帝惩罚”等情节,也宣扬了宗教迷信

《恨世者》(166)描绘和嘲讽了形形色色的官廷贵族。主人公阿尔赛斯特是一个“愤世嫉俗者”,他对现实和宫廷贵族十分不满。他最后选择了隐居生活,表明他是一个消极的遁世者。

一六六八年,莫里哀创作了他的另一部代表作《吝啬鬼》,这是一部五幕散文体喜剧。高利贷者阿尔巴贡打算让儿子娶个有钱的寡妇,让女儿嫁给半百的老头,他自已却打算不花钱就讨个年轻貌美的姑娘。这姑娘恰是他儿子克莱昂特的情人玛丽亚娜。克莱昂特为了帮助玛丽亚娜,偷走了阿尔巴贡埋在花园里的一万金币,阿尔巴贡发现后痛不欲生。追赃追到管家法赖尔身上,原来管家和他女儿艾莉亚是一对情人。这时,法赖尔和玛丽亚娜的父亲来了,他表示愿意拿出一切结婚费用,成全这两对男女青年,阿尔巴贡才算点头应允。《吝啬鬼》)成功地刻画了资产者贪婪吝啬的丑恶本质。阿尔巴贡是法国文学最著名的典型形象之一。在他身上,体现了处于发展初期的资产者的特征既贪婪又悭吝。他最怕别人伸手向他要钱,他克扣子女的花销,吞没他们所继承的母亲的遗产,逼得他们到处举债;他出嫁女儿看中的是男方不要嫁妆;他请客时要以八个人的饭菜款待十个人;他甚至想偷出一些喂马的荞麦而挨打。

他发现失窃后的心理独白是“爱钱如命”的生动写照。他虽然已过花甲之年却仍然沉迷于女色之中;既要满足肉欲,又想尽量少花钱。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他宁可选择后者。作为高利贷者,他的心理特征被刻画得维妙维肖:无论什么事他都要同放债联系起来;他放债的手段狡黠毒辣,要二分半利息还不算,一部分债款还要以破烂的实物顶替;他计算利息精确麻利。连他儿子也痛斥他这样放印子钱是杀人不见血的凶手。阿尔巴贡这个形象有助于人们了解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产者的活动方式和阶级本质。

从一六六八年开始,莫里哀的创作进入了另一个阶段。莫里哀同路易十四的关系一向相当密切,但随着斗争的深入发展,莫里哀同王权的关系产生了裂痕,这在他的创作中得到了反映

一六六八年,莫里哀写出了《乔治唐丹或受气丈夫》。这出三幕散文体喜剧描写一个和贵族女子结婚的资产者乔治·唐丹如何被妻子和她的情夫百般捉弄。剧本嘲笑了那种想通过和贵族攀亲成为长袍贵族的资产者,同时也暴露了贵族的道德堕落

贵人迷》(1670)更进一步描绘了资产阶级企图挤进贵族阶层的社会心理。主人公汝尔丹是一个醉心贵族的资产者,贵族的一切举止便是他行动的标准,他认为老待在下层社会是死脑筋,既然有财产,就需要有身分,他公开声言宁可少两个手指头,也愿意生下来就是贵族。他甘心情愿借钱给破落贵族受人欺骗。他宁愿改信伊斯兰教,也要混个假的外国贵族当当。其时,路易十四的宫廷极其豪华煊赫,贵族阶级飞扬跋扈,富有的资产阶级纷纷攀附贵族企图挤入贵族阶层。《贵人迷》对这种资产阶级的庸俗心理进行了无情的讽刺

《司卡班的诡计)(1671)是莫里哀的一部重要剧作。这是一出三幕散文体喜剧。主人公司卡班是个听差。他的小主人赖昂德爱上一个“埃及女人其实是赖昂德父亲皆隆特的朋友阿尔冈特之女。阿尔冈特之子奥克特弗又恰巧与赖昂德失散多年的妹妹相爱。司卡班为了成全这两对情人,使出了种种诡计,编造出赖昂德被土耳其人的战船劫走的谎言,从两个吝啬的家长手中拿到赎回这两个女子所需要的钱款。司卡班还把皆隆特骗进口袋痛打了一顿最后,两家失散的女儿都认了父亲,再加上婚事的喜悦,皆隆特饶过了司卡班剧本对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是莫大的触犯。司卡班这个“下等人”比他主人更有智慧这种民间传统形象本不能为统治阶级所接受,而现在“下等人”竟在光天化日之下痛打他的主人,事后还没有受到惩罚,这就更为封建正统道德观念所不容了。十七世纪封建等级观念是极其森严的,即使在第三等级中,等级也决不能逾越,否则就是“犯上作乱”。剧本上演后古典主义理论家波瓦洛代表王权指责莫里哀要求他“少作人民的朋友”。另外,剧本对司法机构的抨击也颇为淋滴尽致。司卡班揭露上诉的手续烦难要一重一重的审理,官员们个个见钱眼开、贪赃枉法。剧本揭示了封建统治黑幕的一角。

莫里哀在后期还写出了《普索雅克先生》、《艾丝卡芭雅丝伯爵夫人》、《女博士)《(没病找病》等较好的剧作。

莫里哀一生写了近三十部喜剧,其中大部分是讽刺喜剧它们具有强烈的战斗精神。莫里哀接受了十六世纪人文主义的进步传统接受了伽桑狄和古代哲学家的唯物论,在同下层人民的接触中形成了一些民主主义的思想,这些都有助于他的创作达到其他古典主义作家达不到的深度和广度。他的优秀喜剧敢于猛烈抨击贵族和教会反动势力,以这一惯常是讽刺小人物的形式来嘲笑大人物。与此同时,他对资产阶级的讽刺也十分犀利。他还塑造了不少具有反抗性的下层人物。莫里哀的讽刺喜剧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十分广阔。莫里哀在艺术上也有高度成就。

首先,他的戏剧主张具有现实主义的因素。他提出要运用讽刺的武器,“抨击本世纪的恶习”。他的喜剧的最大特色,就是直接嘲讽现实,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这既不同于旧喜剧脱离现实的恶劣倾向,又有别于古典主义悲剧影射现实、从侧面反映现实的手法。莫里哀要求笔下人物要酷似真人,要直接反映和批判现实,这是他把欧洲喜剧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在塑造人物方面,莫里哀明确认识到刻画典型的重要性。他善于运用集中、概括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莫里哀塑造的人物形象数量众多

莫里哀的创作同民间艺术关系密切。他的喜剧几乎都含有闹剧的因素。闹剧的形式在莫里哀手里获得发展,增添了作品中的生活气息,成为莫里哀讽刺喜剧的一个重要特点

莫里哀在语言运用上也有突出成就。他把日常语言搬上舞台,使人物语言与身分相称。他的不少人物独白在后世成为谚语。

莫里哀的喜剧仍然受到宫廷艺术的影响,有不少喜剧是为了迎合路易十四的喜好而写作的。他笔下的人物,性格有不够丰满之嫌,往往显得是单的,成不变的。

莫里哀演了一辈子喜剧,但他的死却是一场悲剧。他为了维持剧团开支,带病演出,在上演《没病找病》第四场后咯血倒下。他死后,由于教会阻挠,葬礼十分冷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