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克·显克维奇( Henryk Sienkiewic 1846-1916),波兰作家。
1846年5月5日出生于博德拉斯卡地区的一个小贵族家庭后来父亲卖掉田庄,全家迁居华沙。186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华沙中央学校(华沙大学前身)医学系学习,1年后改学文学当1871年沙俄政府将华沙中央学校改名为华沙帝国大学时,他表示强烈不满,并拒绝参加毕业考试,愤然离校。早在大学期间,他便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1872年起,以李特沃斯笔名在《波兰报》等报刊发表讽刺作品和短篇小说。1876年以《波兰报》特派记者身份经英、法到美国旅行采访,历时3年,并写出《旅美书简》。在旅美和稍后的几年间,发表了一系列短篇小说,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炭笔素描》、《音乐迷杨柯》、《家庭教师日记》、《为了面包》《灯塔看守人》等。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1879年后,他又曾旅居意大利和法国,直到1882年回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又移居瑞士的韦维,被选为新组织“波兰战争牺牲者救济委员会”主席。其间,创作了大量的著作,被译成40多种文字,深受波兰国内外读者的欢迎,被誉为“波兰语言大师”。其重要著作有1872年出版的第1部中篇小说《徒劳无益》;1883至1888年先后出版了历史小说三部曲《火与剑》、《洪流》和《伏沃迪沃夫斯基先生》;189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毫无规则》;189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波瓦涅茨基一家》;18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你往何处去》;1900年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十字军骑士》;1905年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在光荣的战场上》;1909年出版的长篇现实小说《旋涡》:1910年出版的儿童历险小说《在荒原和沙漠中》。1916年11月5日在瑞土韦维病逝。1924年11月他的遗骨从瑞士运回波兰,安葬在华沙圣约翰大教堂的墓穴里。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火与剑》、《洪流》、《毫无规则》、《你往何处去》和《十字军骑士》。
1905年,显克维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