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这个世界上卑劣的人太多了的缘故!高尚的人才会这么少,记的小时候,老师和大人们常教育我们说:要做一名三好学生。何为三好学生?便是品德好、学习好、体育好,说白了就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三者之间唯品德独占鳌头!再怎么优秀的学生,如果品德顽劣,势必将遭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唾骂,因此,思想品德便成为莘莘学子必修的课程,高尚的道德观,成为学校评判一个学生是好是坏的准则,成为社会衡量人格是优是劣的筹码,于是,学生在接受初级教育期间,品德成为了展现自我的矛头!其次才是学习和体育成绩,小学的孩子们最直接展现的过程只有一个,便是向雷锋同志学习,帮助应该帮助的人,争做学校的“红花少年”,还有一个就是以“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指示精神为准绳,以此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因为,对于懵懂的孩子们来说,五讲四美三热爱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可以说将品德二字诠释的淋漓尽致!那么,就再罗嗦一句,什么是“五讲四美三热爱”。
五讲: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便是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当然喽!热爱社会主义这一条,似乎与现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有点格格不入,只是感觉而已。)是的,这就是小时候我们接受初级教育时萌动在心底的根芽,也是那时最摄人魂魄的精神食粮!除了这些,我实在想不到还有哪些能够体现道德行为的方式,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小时候播在我们灵魂深处的品德种子,已逐渐枯萎,即将失去延续下去的生命!
就现在而言,当我们在人生阅历不断增加的同时,回过头来,去瞭望岁月曾经碾压过的痕迹,会猛然发现,品德二字被深深地遗忘在不知道去处的旮旯里,感觉到这个世界缺失了太多值得记住的东西,这些缺失了的东西是否已化作粒子形态,亦有亦无地只存在于虚伪装作或要制造一个噱头的空间里,从而让许多的人,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脱离了品德二字的低级卑劣的人!
正因为如此,我们一直试图寻找那些品德高尚的人,来净化我们生存的环境,因为,这个社会体需要高尚的高层建筑,只有高尚的人才能维护一片祥和安宁的气象!只有高尚的人才能感化卑劣的人,只有卑劣的人变成了高尚的人,我们的大家庭才会获得一个值得炫耀的荣誉!
切莫以为荣誉只是一个不顶吃、不顶穿的光环,荣誉却是支撑大厦的支柱,是承前启后的桥梁,荣誉是一种让人倾慕的眼神,荣誉是一束灼目的光亮,荣誉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拥有了荣誉,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就会跻身于强国之列!它的的确确是民族强大的命脉!
焦虑的是,卑劣的人若果要被同化到高尚的层面上去,这即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工程,因为,这个社会的词典中,遗失了许多有关真与善的词汇,如果你仔细瞅瞅周围的人和事,就会发现,像“红花少年”,像“向雷锋同志学习”、以及学校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之类的系列型活动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替而代之的是官二代、富二代、垄二代、拼爹等等杂七杂八的潮语,以及其他充斥在电视、网络、报刊里抨击卑劣事件的新闻报道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再加上那些“什么门”之类的丑陋话题,宛如“滔滔江水之天上来”完全不可扭转的气势覆盖在壮丽的山河之间!
这种波澜壮阔的覆盖效果,广义上来说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性,若深度剖析,则是一种丢失了道德,唯利是图的迫切心理!这现象铸就了脱离传统道德的非主流意识,进一步深化了这样一种情形:管他娘的三七二十一,俺只要将小康远远地甩在脑后,走向比小康更小康的康庄大道就行的极端思想,同时,这种思想加固了围着小皇帝、小公主转的俨父慈母们忘本的提防,让他(她)们脑颅内麻痹不仁的思想灌输到下一代的身心中去,再由下一代弥漫开来,于是乎!社会体出现了一种老中青三代相结合的惯性思维链条,从而导致的直接恶果是一大部分人丧失了伦理纲常,行为道德观念,让一大部分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发生了质的变化,在人性中缺失了高尚情操的操纵下,一切都以丑陋肮脏的现象不可思议地、顺其自然地发生在我们的眼皮底下,诚可谓卑劣的人何其多,高尚的人又何其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