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绿茶 茶语微笑
昨天,有事出门。
之前把车停在小区旁边的玉兰树下,前一天夜里下了雨,前挡风玻璃上有灰尘,有雨迹,有落叶,还有两团绿色的小东西。
我把车子启动后开了雨刷,那团绿色的东西被雨刷刮到了我的左前方,仔细一看,是一小团青苔。
大概是从树上掉下来的青苔。
也有可能是鸟从某处衔来的。
我摇下车窗,探身伸手,刚好可以把青苔拿下来,放在了车的仪表盘上方。
挺可爱的一小团绿。
我很喜欢,视它为自己今天收到的一份礼物,它的绿,它的纤细,它的绵密茂盛,生机盎然,都是美意。
今天,好友从北京回天门老家,经过武汉,我们约着中午见面。
一早在微信语音里,她告诉我,刚刚去吃了一碗热干面。然后,她欣喜地感叹,武汉的空气真湿润啊,在北京从来没有呼吸过这样湿润的空气。
我就笑。
女儿每次从北京回来,第一句话也是如此。无论那天是否是今天这样的雨后天气,还是晴空万里。
这里空气中的水分子是比北京要高很多的。
要不然,怎么就会在树上也长青苔呢。
我想起了昨天我在车玻璃上捡到的那一小团青苔。
只有潮湿的地方才会长青苔。
武汉这样一座水边的城市,这样一座湖泊连缀的城市,湿度相应就会比较高,它的空气含着水份,它的土壤中的水份更多。
自然也就多青苔。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此地风景。
南京是我个人觉得和武汉的气候、地貌甚至人文都最接近的一座城市。
几年前去那里参加莫愁杂志社组织的笔会,和北京作者安住一个标准间,相处愉快。
我们去参观明孝陵,安看到砖缝间的青苔,甚是惊讶。她告诉我,这是她第一次看到青苔。
她在北方长大,在北京生活多年,她说之前只知道有青苔,但真的没有看到过青苔。
所以,她小心翼翼地挖了一团,装到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子里,她说,想带回家养。
当时,我在一边笑得好开心。
南北水土之差异,此时就体现在一撮青苔上。
在我的老家,有一个神奇的发音,tai(三声),是一个无以形之的发音。没有一个汉字可以对应它,但是它却存在于我的父老乡亲的口耳相传之中。
其意味也很丰富。
一则,它等同于“非常”、“很”、“特别”这样的程度副词。比如说,某种食物很好吃,我们那里就说,它tai(三声)好吃(qi)。
这是标志性的天门方言。
我的女儿三四岁时,有一年春节,我们要上班先回武汉,把她放在外婆家玩了十天之后,再随外婆一起到武汉来。
我下班回家,看到她晒黑了,长壮实了,小脸红扑扑的,见了我很高兴地过来,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个果冻,递给我,说,妈妈,这个东西tai(三声)好吃(qi)。
我当场笑倒。
在老家待上十天,她说出了如此地道的天门话。
她看着我笑,并不知道我在笑什么。
前年回老家过年,在镇上办年货,顺便到处转转,看街边的商铺,其中一家的招牌上赫然写着“苔好吃美食城”。
我大笑,然后指给身边的女儿看,给她讲当年她的那一句“苔好吃”,她也笑。
二则,在天门话里,tai(三声)还有另外一种无以名之的意味,例如,讲当地人不太听得懂的方言的外乡人,会被称之为tai(三声)子,大概就是另类的意思吧。
虽然“苔”是tai(二声),但是也只有它最接近于那个独特而又无字以形之的音了。
从苔好吃,到苔子。
凡此种种,大概是我看到青苔就莫名地觉得可爱与亲切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