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郁氏先祖喜容失传之憾(作者/郁志发)

时间:2020-10-18 18:52:56    来源:
溯源寻祖,孝道之人,对祖上的出身之谜永怀眷恋之心、之情。本篇讲述家族先辈的点点滴滴,告诉此辈、儿辈、孙辈,只有和谐才能共生的道理。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每当农历过年的时候,除夕之夜,祖母就用草纸把我的嘴巴擦干净,寓意在新年新岁说了不吉利的话似同放屁。大年初一,小孩子在衣袋里装满炒熟的长生果(花生)去看“喜容”。如今我已步入老年,想起这些引发了我的一番思索。
 
一、郁氏家族之宝
 
在照相技术还不普及的那个年代,在大年夜里,富裕家庭将先人们的大幅画像挂在家中的醒目位置,叫挂“喜容”。“喜容”是一幅裱好的长轴卷画。初一早晨,在画像前奉上供品,点上香烛,子孙们在“喜容”前面跪拜叩头,到了元宵节,“喜容”才被取下來妥善保管。
 
海门三星永富郁家老宅的公堂屋堂名叫“積善堂”,建于清道光四年。长房长孙郁彥荣在北墻壁挂起远祖的尊容,他们是:一代郁鼎昌夫妇画像、二代郁龢桐和继房小夫人双人直立图、老大房三代郁文浩夫妇及继子四代郁茂岳夫妇画像;
 
二房长孙郁彥宾在西墙壁挂起老二房三代郁文忠夫妇及其独子郁茂连和前房陆氏的画像、继房奚氏婆巧生的大镜框,以及郁彥宾前妻倪氏大姐的画像;
 
在积善堂东侧郁彥文(聪郎)家的西墻壁,挂的是郁茂岳之子郁宰清(征东)夫妇的画像;
 
在里宅朝东屋郁宰高的大厅里,挂的是老三房三代郁文孝夫妇及其次子郁茂常夫妇以及郁宰高前妻沈氏的画像。
 
据郁氏宗谱记载,在这些人物里,男性留长辫,女性裹小脚,身着服装服饰大多是清朝时期的。这批“喜容”是郁氏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份,属于家族的传世之宝,只可惜已经失传。
 
二、一帧画一个故事
 
郁家的故事多,每幅喜容都有一个或几个故事。囿于篇幅仅举三例。
 
其一,郁龢桐六十岁得幼子。郁龢桐双人直立画像特别引人注目,画像中的男性五十多岁,一双眼晴,面带微笑,没有胡子,酷似文化人。画像中的女性极显年轻,相貌极其美丽,身穿紫黑色长旗袍,旗袍上一朵朵白印花十分醒目。她是郁龢桐的继房“小夫人”。据郁氏宗谱记载,郁龢桐有六个儿子,他将土地分成六份,给每个儿子分得7200步(18亩)土地。郁龢桐前妻故去后又娶了小夫人,在他60岁时喜得七子,家产怎么分配成了问题。在老二房三代郁文忠的支持下,小夫人将7000步坟祭田分给了七子,用她那宽容的胸怀,平息了亲生子与前房之子的财产纠纷。所以,永富郁氏后代每年清明去西北祖坟祭祀的时候,不象连元镇古宅那样,上坟之后摆宴席享受。
 
其二,征西之母抚育孙儿聪郎。在郁氏“喜容”中有这样一幅画面:征西之母郁茂岳夫人的相貌长得非常彪悍,她有一双大脚,下身穿直统裤。据《草房之地九代传人》一文中记述,征西逼其弟征东之妻剃长发改嫁,茂岳夫人知道后,坚决反对小孙子聪郎随母去当拖油瓶,在积善堂东侧两间瓦房里,自己养育聪郎并随时要提防征西的暗算。
 
其三,另一位小夫人奚巧生。在積善堂喜容中,有一个唯一的大镜框,里面的画像是我的嫡亲曾祖母奚氏巧生,她是曾祖郁茂连的继房。这又是一位小夫人。在茂连公因吸食鸦片出售一半祖传之地的窘境下,她筹措资金在中场院盖了朝东瓦屋,又在横沟沿盖了朝南瓦屋,加上原有两处瓦房,公平地分给了亲生的三个儿子和长兄。
 
三、喜容失传之因
 
纵观世事,总结喜容文化失传的原因有四:一是家族的历史纠葛把祖宗给忘了;二是尊祖观念的淡化将它视为无用之物丢弃;三是后人保管不善致其损毁;四是因政治因素或经济变故而失传。
 
郁家老宅的喜容遭遇厄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郁家老宅的破产,积善堂被族人拆除,高祖们的喜容面临无处存放的局面。家庭成分是贫农的郁彥荣,所住的草房无法存放,高祖们的喜容不知所踪。
 
五十年代初,家庭成分是地主的郁宰高因土改的来临将喜容付之一炬。
 
家庭成分中农的郁彦文搬出老宅时,虽然带走了其父母的喜容,但无人知道它的下落。
 
据笔者的先母讲,最后一批喜容的烧毁,发生在文革时期某位先人的忌日里,家庭成分是上中农的郁彥宾将喜容化课而去,不知此举是出于对“反四旧”的恐惧,还是喜容霉潮损坏而无法保存?或许兼而有之。
 
四、反问反思
 
喜容文化失传的种种原因,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遗憾,同时,也引起了世人的反思。
 
假如这批喜容保存完好,假如把它们展示出來,那么各房就能聚集一起,和睦地在瞻仰先人们吗?就能达到阖族同庆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的家庭或家族间常因利益冲突结怨。二是在长期的社会变革中,每个族人的意识形态或党派不同,阶级地位和出身也不同,房脉间由此产生的争斗铸下的历史怨恨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海峽两岸的分裂现状很能说明问题,这是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悲哀。
 
民族分裂尚且如此,郁氏家族作为大中华民族的一个小细胞,其家庭悲剧的上演当然是不可避免的,为了进一步说明此问题,举两个家族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例佐证:
 
其一,在郁氏宗谱中有一则“亲兄弟阋墻百年”的故事。在上世纪初,郁氏家族有两兄弟分家,东屋为上,西屋为下,按理哥哥应分在东屋。但精明的弟弟看准了两房高低不一,非要分比西屋高一尺的东屋。哥哥做了让步。后来,弟弟一路顺风顺水,多子多女,发达富有。住进西屋的哥哥的境遇却与弟弟大相径庭,家境逐渐衰落下来,雪上加霜的是其妻也随之得了重病,长期卧床不起,没熬多少年就撒手人寰了。哥哥不能释怀自己的如此遭遇,求助于风水先生,经风水先生指点,哥哥把自己的所有的不幸归因于当时的分家,认为东房占了西房的风水。哥哥的这一认知与弟弟产生了强烈的冲突,为此,与弟弟结下了怨。再后来,两家后人无论是外出谋生,还是留乡事农,都发展得很好。虽然两家后人用自己的成功证明了风水之说纯属无稽之谈,但因传承了先人的恩怨,双方视同陌路,从不往来。这种僵局一直持续了一百多年。哥哥有一个孙子,是上海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他在2009年回乡参加同宗老干部逝世15周年的追思会,晚上破天荒地走进了一位从不来往的叔叔家门,诚恳地说:“小伯伯,土改和文革中我们都是受害者,两家今后要友好来往啊。”这话刚一说完,就惊得这位小叔叔连忙将人推出门外。笔者猜测,这位小叔在没有征得哥哥们同意的前提下,是不会做出两家和解的任何举动的,一声不吭是他们的唯一选择。
 
其二,为了编写郁氏宗谱,抢救濒临失传的族史,缕清家族发展的轨迹,构筑家族各房系的联络平台,激活和强化族人间的血脉之情,笔者用了十年时间。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没有想到,一位牙科名医出身的远房堂叔却拒绝配合。经过多次沟通也没有成功,致使族人名录中缺了他这一支几十人的信息,给家谱留下了遗憾。究其原因,他的家庭出身是地主,而我是中农,我的先父是共产党员,而他先人的政见与此不同。他说:“之所以不参与家谱的编制,只因阶级不同。”在说这话的同时,他还说起了一件陈年旧事:他的太祖所建的一间穿堂屋,上面的屋料在折除的时候被宅上穷人分了。他不配合我的另一个原因,说起来有点可笑:七岁的时候,我在玩跳房子游戏的过程中与他的四弟打了一架,事后他把写了我名字的牌位放在积善堂内,诅咒我早死。可事与愿违,我无恙活到了今天,而老宅在三年内有五位族人非正常死亡。他可能还对这段往事难以释怀。
 
五、姐弟互怼的启示
 
狗年大年三十酉时,老家宗亲发来贺岁短信,并告知一件事:有一家人吃年夜饭的时候,突然闯进来一位娘家弟媳,骂骂咧咧地向孩子的姑妈讨要三千元。姑妈说早就还了,可来者不认。为此姐弟二人互怼起来。此事之所以成为一条新闻,原因是两家的关系一向很铁,为了区区三千元,闹得吃年夜饭也没得安宁。
 
猪年初一,儿子开车去河北易县清西陵旅游,我也随同。在光绪皇帝的崇陵里,我得知光绪38岁被其亲母慈禧用砒霜毒死。由于政治理念的不同,慈禧向亲子下了毒手。
 
前者由于认知的不同,造成了兄弟阋墙的局面。正如谚语所说,斗米养恩,石米养仇,借钱磕头,还钱踢脚;后者由于政见的不同,母子也能反目成仇。审视现实生活,此种现象不足为怪。君不见,家族中,农村里,邻里间,街坊内,见先(占便宜)、黑心(侵占他人财物)的现象屡见不鲜。
 
有人说,见“郁”就是自己人,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并不是所有的郁姓都是同道者。据网上曝光,骗钱骗物者、恶语伤人者、拉黑者是同一姓氏者大有人在。中华郁氏一家亲这话没错,但它是就广义而言。以文立郁,传承郁氏文化精髓才是联结、凝聚全国郁氏的钮带!
 
民族和谐与家族和睦如同惩恶扬善一样,也是一种普世价值观,是社会永恒的主旋律。时至今日,国共两党谈合作,上层人士言和解,作为社会基层的郁氏后人们,为何不应该把以往的恩恩怨怨一笔勾销呢?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时过境迁后,我们应该向前看。
 
实现家族的和谐,其任重和道远由此可见一斑。
 
作者简介
 
郁志发,男,生于1940年2月,海门市人,居北京。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