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理性认知的灵魂体验
◆ ◆ ◆
文 | 李彦芳
陈老师:
虽未曾谋面,却神交已久。想起与你聊天,真是件幸福的事情。你在南方还好吗?
疫情如阴云,布满二月的天空。三月春花烂漫,阳光普照,微风吹过,北方的天空如水洗般清澈。捧本书,坐在阳台,任阳光流泄在身上,生命此刻是温暖的、温馨的,更是安静的、宏大的。
之前,我们讨论过家庭、读书、责任等话题,但从未涉及幸福。因为我们知道,幸福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它是个人对生活的认知和体悟。有时它伸手可触,有时它却很奢侈。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任何时代、任何国民,幸福均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而物质的满足是要奋斗才能得来。
国民幸福感如何,与国情息息相关。小我的幸福首先是建立在良好的国情体制下。这次蔓延世界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站在统一的标准上来说,国情不同,民众的幸福感就不同。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暴露和展示了各国的文化制度与实力。许多定居国外者不惜重金,买高价机票,也要回到五星红旗飘扬的祖国的怀抱,享受国内体制及医疗条件带来的安全感。此时,安全是盏灯,照亮生命,让渴盼能被救治的患者体验到温暖。国家,是安全的港湾。
另外,疫情让我们居家一月有余,街道寂静,寻常不再。那段日子,我们渴望能如往常一样,走在街上,看车辆穿梭,听小贩吆喝,随意购买喜欢的蔬果,回到烟火气息中来。此时,深深体味,烟火气息才是人间最美的物质。享受最美便是幸福。
作为普通百姓,寻常人家,幸福就是柴米油盐,平安顺遂,是由点滴时光串成的快乐日子。无需为三斗米折腰,无需劳碌奔波,身无大疾,无后顾之忧,能儿孙绕膝,安享晚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此人生,倒也怕是万里挑一。
幸福于我,一半已成追不回来的记忆。人到中年,父母健在,与他们聊聊天,做做饭,带他们看看三月桃花,回到家,能喊一声“爸、妈”便足已;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幸福感定有缺失。所以,在人生的长河中,幸福是分阶段而言的。
陈老师,我知道,你除了每天照顾生意,就是读书和运动,读书是你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的事情,疫情期间更不例外吧。
你说,上世纪七十年代,物质相对匮乏,读书是很奢侈的事,尤其是课外书。我又何尝不是呢?那时读的大多是小人书,一本小人书常常被翻得卷边、破烂,还视若珍宝。
每次得到一本书,就像《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一样,如饥似渴,那种读书的兴奋状态与感觉,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都是相同的、难忘的,更是快乐的、忘我的。
春天来了,吹风吹拂,山花遍野,你有出去踏青吗?那日,应春天之邀,我们全家去了黄河口梯子崖。梯子崖位居黄河之滨,悬崖峭壁,台阶陡直。其桃花谷风景秀丽,植被覆盖,青涩枯枝,嫩叶莹绿。粉黄小花,有的羞答答含苞待放,有的迷眼迎视游客。
寂静的山谷,清风徐来,溪水潺潺,瀑布欢唱,身居其间,快乐和惬意油然而生。此刻,人们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是经历曲折才到达的。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腿部关节愈加发软,看着陡峭的台阶,脚下便是河水,心中发怯,恨不能飞流直下。当踏上平坦的路面时,家人感叹到:原来走在平路上是这么幸福的事情。
所以说,幸福不是你看我腰缠万贯便幸福、身着褴褛便苦楚的感观看法,而是深植于个人心中的感觉,是理性认知的灵魂体验。幸福的重点在于,自己内心对物质与精神的追求如何定位。
有的人物质贫乏,但容易满足,阳光、新鲜的空气、一朵花、一丛绿,都会让他心生快乐,从而倍感幸福;有的人物质富裕,却精神空虚,小事化大,徒生烦恼,便失去了对幸福最真的体会。
我认为,一切快乐汇聚成幸福的海洋,纵使生活有万般痛苦、磨难和挫折,但每个人一定也都有幸福的体验,知足者体会更多更深。总之,幸福就是那繁杂人生中的点点开心和快乐!
陈老师,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追求不同,无所谓对错与好坏,你说呢?
就此搁笔。
祝
安好!
李彦芳
2020年3月25日
文章作者简介:
李彦芳,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