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南大陈昌凯教授说最近台湾调查显示,今天百分之六十台湾青年的职业理想竟然都是当主播。
虽然我自身比较“反流行”,但我一向还是承认现代科技对传播媒介的巨大影响的。可我万万没想到,这样一种媒介的发展,能够给当下的青年带来如此庞大的影响。
一向不相信“魔弹论”的我开始沉思……
芝加哥学派的奠基人查尔斯·H·库利有一个著名的“镜中我”理论,库利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
而在科技飞速发展,媒介迅速进步的今天,库利所说的“社会互动”成为我们在微信微博以及各类社交直播客户端上各类交流。我们的大脑越来越依赖网络,我们的“基模”也越来越空虚。
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是怎样的?这些原先更多源自我们自身内心思考反省的思考,很多时候显得极其模糊与暧昧。
几千年前,曾子还能够通过一日三省其身去发现自己,认知自己,从而发掘出自己“忠”“信”等人格。但今天的我们却在逐渐消失这样一种“发现自己人格”的能力,因为仿佛一切我不知道的东西都可以通过“百度”“谷歌”去得以知道,一切我的行为都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得到应答。
我们的人格从哪里来?
他打开微博微信,数着转发,点赞的次数。
我们的人格从哪里来?
他打开直播软件,数着自己“房间”里的游客
算着今天收获的收入。
我们的人格从哪里来?
他沉默地点开手机里的知乎百度。
最后附上陈昌凯教授“人格心理学”相关的书单作为彩蛋:
1.《心理学与文学》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著,冯川,苏克译。
2.《超越自卑》阿德勒著,黄光国译.江西人民出版社.
3.《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埃里克·H·埃里克森著,孙名之译.浙江教育出版社.
4.《我们内心的冲突》卡伦·霍妮上海文艺出版社.
5.《超越自由与尊严》斯金纳著,王映桥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
6.《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一社会认知论》班杜拉著,林颖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动机与人格(第三版)》马斯洛著,许金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爱与意志》罗洛·梅著,宏梅,梁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活出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著,吕娜译华夏出版社。
10.弗洛伊德相关书籍
11.物质理论相关书籍
作者:独思社 来源:自在独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