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珍贵电影资料可能有错别字和标点符号没有校对准确,请读者理解)
很多人看完影片,包括制作人在内,都认为这是部不可思议的灾难片,我觉得自己成功了。衡量影片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当海啸来临时,小孩子们都认为是波姐来了。
日本广为流传的很多传统故事都是因为人类的愚昧才使善良的人鱼返回大海,引起大海的愤怒,最终惹祸上身,比如小川未明攔写的《红蜡烛和美人鱼》。但是人鱼回到大海后,大海为什么会怒吼?两者之间其实是有因果关系的,但是这种关系在各种书里我都没有找到,对此我是无法接受的。http://www.meiwenjx.com/article/44358.html
这就好比事物的运动和人的心理活动是有一定联系的。有的人说,“不就是文学改编的电影嘛,有什么难的?”但是他们都忘记了一件事情,就是文字如何转换成画面。想想浦岛太郎骑着乌龟潜入水中的时候,水面和浦岛太郎的脸部表情会是什么样的?哪里可以体现这种联系?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浦岛太郎是否会游泳,还是一声尖叫之后就沉入海里溺水身亡?或者即使喝到了水也不在乎?如果我们要树立浦岛太郎这个人物形象,那么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因为入水的细节我们都要想尽办法描绘出来。
不这样做的话,电影就很难进行下去,当然也就很难吸引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