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庸
能够成为这一本书,首先得感谢《新民晚报》“文学角”的主编南妮小姐,不是她给了我写专栏的机会,我暂时形成不了这样一本书
书里面的文章相当部分来自我整个90年代的读书生活,那时较闲散,多的是时间,习惯冥想,疏于交往,或者说入住乡村,也有碍于交往。于是写诗歌、编小说、玩古董,来打发无聊的时光。写了小说三部曲,抒情长诗,等等,皆不合时宜,被打入冷宫。写作之余,不断地看书,那时崇洋迷外,厚古薄今,只看洋人和古人的小说,时间又富裕,看了就记录一点鸡零狗碎的感想,如今回过头来捡拾,倒也有好几十篇文字。当时有朋友说,这大好时光应该多用来写作,而你傻乎乎地把时间耗在阅读上,现在想起这个话,发现是对的,但为时已晚
我原先的阅读动机,是认为多看才能多写,现在看来不尽然,对于我来说,多看了反而少写了,写得少,自然笔力弱。写作的本来含义,恐怕就是写出来的,而不是看出来的。有人之所以拥有一套行云流水的文字,其实是练习了成千上万次的缘故。不要相信随便写写就能流畅如风,有人文字艰涩,则多半是练笔少另外,小说看得多,不等于能写,写和看是两码事。写作者,特别是年轻的写作者,应该多写,写到一定的数量,就成功了。正如有一大缸水,把水写干了,一定是书法家一样。当然我不是说把写出的东西都送去投稿,若自爱一点,应该选一小部分成熟的拿去发表。
我不懂理论,没有能力写某某作家的专论,只是把自己多年来读书和写作的一点感想,琐琐碎碎的,运用在这些三不像的文章中,作为阅读者的角度,和读者交流,并求得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