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 茶语微笑
周日所做的那一场调解,与周六的剧情如出一辄。
都是重组家庭。
只不过周日的两位年龄差距小一点,只有7岁。女的前夫因车祸而亡,男的前妻因重疾去世。各有两个儿子。1999年组合在一起时,女方条件甚好,有一幢三层的楼房,开一片小店做早点生意,还有丈夫留下的一笔抚恤金,而男的欠有一万多的外债。
毕竟是在乡间生活,两个孩子都还小,一个女人确实有些孤单,需要有个依靠,所以,当这个男人来追求她时,女的想,就当是招夫养子吧,答应了男人的追求。婚后,她想着丈夫来她家如同上门女婿一样,要让他在这里不觉得憋屈,就得信任他,鼓励他,于是,她把家里的经济大权交给他,自己的收入也如数交给他。
一对夫妻,四个孩子,生活是可想而知的艰难。好在两个人都是勤劳肯干的人,十几年过去了,他的外债还清了,他们的新房建起来了,四个孩子有三个读了大学,找到工作,一个学了手艺,做个体,分别结婚成家。
应该说,苦尽甘来,现在是这一对半路夫妻好好地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的时候了。
可是,女人要离婚。
因为在这十几年在相处中,她觉得丈夫对自己的儿子要好过她的儿子,渐生狭隙。两个人从2013年开始经济上分开,如此三年,她心灰意冷,觉得与其这样过不如自己一个人过。
女人的辛苦往往都写在她的脸上身上,相比前一天的案子中的女当事人,这个女当事人少了那么一份女人的柔美。54岁的她看上去60来岁了,穿着颜色灰暗的化纤上衣,黑色紧身七分裤,黑色凉鞋,想必这已经是她最好的衣服了。
这么多年来,她每天要早上四点起来做早点,和面,炸油条,打豆浆。她说自己一个月可以挣四五千,在她所在的县城完全可以过得很好,可是看她的坐姿、神态,听她开口讲话,只有疲惫与埋怨。
其实她长得不差,如果打扮一下应该是很好看的,可是,她没有。
她的口中只有儿子、儿子、儿子。
她的大儿子初中毕业没有上高中,当兵回来跟继父学了电器修理,现在也可以自立门户,但在她看来,比不上男方的大儿子,那个孩子在高考不利后复读上了大专,后来又读研,进了国企。
小儿子大专毕业在上海私企工作,丈夫的二儿子读的本科后来也进了国企。在她看来,自己的小儿子也没有男方的小儿子混得好,一个是私企一个是国企,差别太大。
而这一切的根源,在她看来,要怪丈夫在当初没有对她的儿子上心,宁可让自己的孩子复读却不支持自己的儿子去读高中,总之,没有将两边的儿子一视同仁。
事实是,丈夫的大儿子当初复读到后来上大学期间的所有的费用都是由那个孩子的叔叔支付的,我们通过电话求证了此事。
而且说真心话,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上大学的,除了父母以及其他人的支持外,还取决于孩子个人的意愿——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望与动力,勤奋与天赋,以及性格。所以这个母亲的因为儿子现状差异而引发的种种心理不平衡,我觉得有部分来自于她个人的认知偏差。当然,可能那个男士有的地方确实做得不如她所期待的那么好,但是,作为一个母亲,她又为自己的大儿子主张过读高中的机会没有?她全然放弃了自己在这个家庭里的话事权。
另外,她觉得丈夫对自己也不够关心。
对此,对面的男士辩解说,自己只要没事,都是一早起来帮她和面,和她一起做早点,有事了就出去上工。这在他看来他已经帮了她。
可是,他真的做的不够好。她某次不慎摔倒,尾椎粉碎性骨折,还要撑着做早点,实在支持不住了,是儿子儿媳送她去的医院,而他,当时走到医院门口却又折身回去的,实在不能理解。
她因为做早点出摊,站久了腿也出了问题,可是丈夫也从来没有一句关心的话。倒是丈夫有高血压,总是她提醒他吃药。
当然,他们还有经济上的矛盾,毕竟在这个家,财政大权是在男人的手上,妻子从早年的积蓄到后来做早点挣的钱都如数交给他,而当找他要钱时,他又是各种没有各种穷。这必然引发她的不满以至怀疑。
一个人对钱的态度也是对生活的态度,这个女人当初把一切拱手相让,当对方的期待当然也相应地会很高,当他表现得不能一碗水端平时她自然心生不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现在,她表示,过不下去了,要走人,男人这才有点慌了。
女人坚决要干净彻底地离婚,男人却这个家还恋栈不已,人毕竟也是感情的动物,他同意离婚,但要求还在这里住两年。
……
凡事也有解,最后在我们的调解之下,两人也多少在某些方面达成了一致。
看着他们离去,真的为这位女当事人觉得惋惜,这么多年,她为这个家,为丈夫,为儿子,但是唯独没有为自己。等她醒悟过来时,已近黄昏暮年。
女人真的要学会爱自己,要知道,别人是以你对自己的态度来对待你的,当你把自己当作一个赚钱的工具时,别人也视你为工具。当你把自己当保姆时,别人也视你为不花钱的钟点工。当你觉得勤俭节约、贤惠温柔、隐忍负重是本份、美德与王道,男人乐得当你是全职全能的机器人,只怕连电池也懒得帮你换。
说一道万,还是那一句话,女人,当你懂得自爱,别人才会爱你。
申明:"茶语微笑"公众号所有文字与图片除特别注明外皆为绿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