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语微笑
早8点40出门,下午5点回家,顺便去买了菜,回家后直接进厨房,吃完饭感觉累成狗,去躺了一会,毕竟没到睡眠时间,又爬起来。
想一想,还是更新一下公众号吧。
文章不是新写的,但是感触仍然在,上周孩子送我的口红我今天录节目时用了,大表姐色,感觉不错哦。
那天整理厨房,在搁物架上发现一个袋子里有东西,拿出来一看,是两条干鱼。突然想起来,那是去年夏天收到的,一条鱿鱼,一条鲔鱼,一位学生在某个海边城市寄来的礼物。
包装袋上没有写烹饪方法,生活在内地的我,对这样的海产品不知道怎么做,于是就把它们放在了搁架上。
我看了看上面的保质期,再过一个月,它们的保质期就到了。
赶快百度了做法,把鲔鱼在水里泡发洗净后蒸了吃,可惜它咸得就像盐石头,只好忍痛扔掉。
倒是那条鱿鱼不负我望,我将它剪成四等份,用水泡上一天之后洗净,切成丝之后干炒,味道不错,女儿吃得津津有味。
我告诉她,你差点吃不到这道菜了。她问为什么,于是,我跟她讲这鱿鱼的来历,以及差点被我放过保质期。
“妈妈,你不知道吗,礼物要在第一时间打开的。”
“哦,为什么?”我问。
“电影里都是这样的。圣诞节或者生日的时候,如果有人送给小朋友礼物,大家都是马上拆开,然后,大声地叫道:哇,好漂亮,我好喜欢!”女儿歪着头,抱着手中的碗,夸张地模仿着电影里的镜头。
我笑了,真的如此呢。
可是自己为什么却没有这样的习惯呢。
仔细检讨自己,发现自己真的是一个喜欢放置与等待的人,虽然含蓄但有失热诚,对人对事均如此,从小如此。记得很深的一件事是,在我十岁生日的时候,母亲用当时最好的面料为我做了一件粉红色的衬衣,我非常喜欢,但是,却觉得它太过美丽醒目,觉得放旧一点穿可能更让我自在,于是,很少穿它上身,只是偶尔穿一二次。十来岁的女孩子正是长个子的时候,那件衬衣在第二年还可以穿,到第三年就明显地短了,只好把它折好放到了箱底,不是没有遗憾的。
无独有偶,朋友小艾在她的博客中写了一件儿时往事:某一天,她的舅舅送来一盒用铁皮桶装着的点心,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物质匮乏,于是大力宣扬节俭,于是很多人以节俭得近乎于自虐为美德,她的母亲就是其中之一,全凡亲戚互访送来的食物,也是要放一段时间再吃才显得女主人会持家。所以,尽管小艾望眼欲穿,母亲就是不拿那盒点心来吃。一个月后,饼干桶终于被打开,每个人都呆住了:都以为那是可以存放很久的饼干,没想到是保质期才几天的蛋糕,现在,那些原本诱人的蛋糕全部长出了令人恶心的绿毛。小艾为此对母亲暗暗生恨。
于我心有戚戚焉。
虽然坊间流传有一个著名的糖果实验证明了延迟享受可以让人更容易获得成功,但是,有过以上经历之后,我倒觉得,延缓的享受,并不能延长享受,反而是错失。
所以,以后但凡谁送我礼物,我一定在第一时间开封、享用,然后告诉他我对这礼物的感激与赞美,决不延迟半分钟,这是对人的礼貌,也是对礼物的尊重。
一衣一食,失去倒也不足惜,毕竟还有重新拥有的机会。在我们的生命中,最痛心的错失,往往有关爱情。
当真爱来临,激情澎湃于内,可是,却提醒自己,就像打铁需要淬火一样,奔放的感情往往也会烫伤自己,最好是冷却一下,不要过急。
爱的独白如雨水般充盈于心,但是却说不出口,总想着,也许下次会有更合适的机会更好的情境,既能表达,又不失女孩子的矜持、自尊。
或者以为,时间可以考验真爱,如果再过一个月、一个季节、一年,如果我还爱他,那就是真爱。
呵呵。
结果往往是,两个人错身而过——因为这种种的迟疑与延宕,感情渐渐地变淡,变质,就像长期放置的食物一样,不得不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