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王应虎
我所生活的故土是铁质的。
一种化学的铁,历史的铁,现实的铁,构筑故土框架的全部。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我经常想起我铁质的故土,生活在铁质里的情景,我的心也流淌着铁。
询问黄土的深处,突玻故土的犁铧首先是铁质的。刀耕火种时祖父驾驭着它。那把硕大的铁几乎被泥土擦拭得连黄土都成为铁质。我相信,一季或一生不知疲倦品尝泥土之味,那块黄土地的含铁量肯定要超过长江和黄河了。铁就是父亲伸入土地的骨头,泥土翻卷,土壤里的铁飘泛着淡淡的麦香和咸咸的汗味。
膜拜黄土的礼数,弯腰故土的镰刀首先是铁质的。父亲紧握着它,把镰刀插进麦子中,刀刃上毕毕剥剥碰撞出的透明的火花完全是一种与铁质的肌肤相接触的过程,这是铁与收获紧紧相厮守,营造坚贞的爱情,整个过程令人想起父母手上混沌的血痂,令人想起生生不息生命的声响,那是铁质在铁砧上完全锻打擂锤的声响。
盛满黄土的陶罐,围绕故土的生活首先是铁质的。母亲手拉一柄铁勺,铁锅,铁铲,一枚锈花针,一枚顶针,母亲才称得上是一个坚強的人,纯粹的人,用铁问鼎生活,那完全是因为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母亲调进的铁质。铁的幽香成为我们血液的组成,贫血会使我们缺乏力量。丢一把菠菜在生活里,我想信也庆幸自己的血肉之躯也是铁制的。
真的不敢相信,我所居住的故土是铁质的。出外,坐铁的火车,铁的汽车,铁的轮船。回家,盖铁的房屋,铁的家电,铁的门楣。一根铁丝,也在捆绑我们的生活。
铁锄,铁耙,铁镂,铁锤,铁机械,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凝固的,流动的,成长的,所有的铁,构成故乡看得清,听得着,摸得见的铁。一种沉甸甸的灵魂和精神。
这或许就是故土千年不灭的希望和追求的动力缘渊吧!不信,那就再读一回《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相信,故乡人的心,也是铁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