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以零度心态直面失去

时间:2020-10-18 15:57:51    来源:
我们的天性是欣喜于得到,而悲哀于失去的。呱呱落地,我们首先得到了生命。自此以后,歉收自补的生命就在得中前行:从父母那里得到衣食、玩具、爱和抚育,从社会得到职业的训练和文化的培养。长大成人以后,我们靠着自己的努力继续得到: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承认,如此等等。
 
然而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法则是有得必有失,我们在得到的过程中也确实不同程度地经历着失去。但是,我们比较容易把得到看做是应该的,正常的,把失去看做是不应该的,不正常的。所以,每有失去仍不免感到委屈。所失愈多愈大,就愈委屈。我们暗暗下决心要重新获得,以补偿所失。在我们心中的蓝图上,人生之路仿佛是由一系列的获得勾画出来的,而失去则是必须涂抹掉的笔误。总之,不管失去是一种多么频繁的现象,我们总是对它充满反感。
 
其实,失去本是人生的正常现象。整个人生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就其最终结果看,失去反比得到更为本质。我们迟早要失去人生最宝贵的赠礼——生命,随之也就失去了在人生过程中得到的一切。有些失去看似偶然,例如天灾人祸造成的意外损失,但从实质上也道破了生命运行过程中的必然:我们谁都无法远离丧失
 
“人有旦夕祸福”,既然生而为人,就得有承受旦夕祸福的精神准备和勇气。至于在社会上的挫折和失利,更是人生在世的寻常遭际了。由此可见,反感、惊恐于失去,至少表明对人生仍然没有悟透。一个只求得到不肯失去的人,表面上似乎富于进取心,实际上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在遭到重大失去之后一蹶不振。
 
为了平静地面对失去,我们有时不妨以零度心态主动走向失去。东西方宗教都有“布施”一说。“市施”的本义就是教人去除贪娜之心,由不执著于财物,进而不执著于一切身外之物,乃至于这尘世的生命。周国平曾经写道:“如此才可明白,佛教何以把布施列为‘六度’之首,即从迷惑的此岸渡向觉悟的彼岸的第一座桥梁。俗众借布施积善图得报,寺庙靠布施敛财致富,实在是小和尚念歪了老祖宗的经,我始终把佛教看做古今中外最透彻的人生哲学,对它后来不伦不类的演变深不以为然。佛教主张‘无我’,既然“我’不存在,也就不存在‘我的’这回事了。无物属于自己连自己也不属于自己,何况财物。明乎此理,人还会有什么得失之患呢?
 
当然,佛教哲学,是一种宗教信仰,不是让所有的人都去接受。不过对于入世太深的人,它倒是一帖必要的清醒剂。我们在社会上尽可以积极进取,但是,内心深处一定要为自己保留一分超脱。有了这一分超脱,我们就能更加从容地品尝人生的各种滋味其中包括失去的滋味。
 
对于人生中种种不可避免的失去,小至破财,大至死亡,我们应该有一点阿Q精神,况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来就是上天对失去的慰藉。以零度心态面对任何失去,任何失去都不会对你的生命构成挑战和痛苦。相反,失去意味着“重头再来”,也许就是一次机遇。蝉失去了蝉衣,才会变为成虫;季节失去绿意才会迎来金秋;凤凰只有实现涅架才意味着再生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