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兜兜看电影
即使可以看120帧、3D、4K的电影院已经在上海有四家了,《双子杀手》依然要接受票房惨败的事实。
《双子杀手》,我是特地跑去新华路上海影城看的,观摩“比利林恩”那时的眩晕感没有了,威尔史密斯手背上的汗毛看得也很清楚,大亨利小亨利小小亨利以假乱真的感觉也不错。
我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开始喜欢李安,尽管我在电视里看过他的《卧虎藏龙》、《饮食男女》、《推手》和《绿巨人》……但少年派和那只叫理查帕克的老虎彻底征服了我。
我喜欢不满足的导演,斯皮尔伯格70岁拍《头号玩家》,伊斯特伍德89岁还在主演《骡子》、李安65岁拍《双子杀手》,年龄不是问题,关键在于他们敢于冒险,愿意活到老、学到老。
因为他是李安,观众就必须提高他们的欣赏标准吗?
我们可以要求一个杰出的艺术家始终在他的创作巅峰吗?
爱因斯坦发明冰箱失败了、发明助听器失败了、发明自动确定光圈和曝光时间的相机也失败了——他依然是这个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伟大不是因为没有失败,也不是因为固步自封,伟大是因为可以面对失败后坚持不懈去努力而取得新的成功。
电影是艺术和技术美妙融合的产物。
我们是不是可以把李安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双子杀手》和正在筹备中的《马尼拉之战》当作他一偿心愿、将技术实验进行到底的三部曲?不是所有人都理解沉迷技术的疯子,我理解,每当我狂热地想做某个实验时,妈妈总忧心毒气泄漏,爸爸总担心我会把家给炸飞了,这个时候我就觉得有点孤掌难鸣。
童年阴影会影响一个导演的一生。李安电影永远在“找爸爸、问爸爸”,可能是他爸爸对他太严格了,以至于到了《双子杀手》面对克隆的年轻自己,到底是父亲和孩子的关系,还是朋友和朋友的关系……身份认证是模糊的。
如果大家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双子杀手》,也许就不会那么在乎故事老套、打斗普通、角色浅薄了。
让我们都学会耐心吧,耐心等待,用技术更新在休眠的李安一定会在5年后拍出更好的作品。
虽然,我觉得其实研究新技术更适合的人选是诺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