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2月14日,农历正月初十。那一年,中国人大概还不知道什么是情人节的时候,那一天,我的爸爸妈妈结婚了。
爸爸和妈妈相差三岁,住的地方相隔不足三里地,两个人并不熟识,直到有一天介绍人上门说合,双方家长同意才见了面,然后双方老人就订下了婚期。与时下的自由到爆的恋爱方式相比,那时人们的情感更含蓄,更腼腆。
爸爸当年一身的戎装,在两个红领章的映衬下,人显得格外精神。妈妈当时虽是在家务农,但也生得美丽端庄,家里田里那都是一把好手,按妈妈的话说,当时介绍人多到踩破了姥爷家的门槛,可没有让她动心的,唯独老爸让她动心,因为介绍人说:“小王,在部队已经入党了!”
因为父母读书少,起初识字不多。在部队的爸爸因为想给妈妈写信,一遍一遍的翻《新华字典》,不会的字一个一个的查,由刚开始的了了几行,到后来行文流水,我想妈妈当时也是幸福的溢于言表吧。所以,一直到现在,爸爸对《新华字典》也是情有独钟,也许他每看到一个字都能想到当年他们的故事。
爸爸当年是工程兵,参与过很多新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建筑施工,立过功,受过奖,那是妈妈最为骄傲的。让她更骄傲的是当年爸爸从工资里省出钱,在部队给妈妈买了一套女款军服,娇艳的绿色,在灰突突的山沟里,那简直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爸爸还送过妈妈一条羊毛围巾,我记得我都初中毕业了,妈妈还保存着,虽然上面有了几个不识趣的小虫咬下的洞。若是与当下的黄金、钻石相比,一套衣服、一条围巾简直是微不足道,但那是属于他们特有的浪漫,也是最深的记忆。
妈妈告诉我,他们结婚那天下着大雪,格外的冷。爸爸赶着一辆马车,穿着帅气的军装去接妈妈,爸爸的婚假时间有限,结了婚,没呆上几天又返回部队。后来,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也就是我。再接着就是妈妈一个人在家带孩子,照顾爷爷奶奶,直到后来爸爸转业,留在了大庆,才把妈妈从内蒙接过来一起生活。
我们的第一个家,是没有窗框的干打垒,爸爸陆陆续续的修了好些天才算可以遮风挡雨,住的是一铺炕,在屋子里还有个菜窖,里面存放着我最爱吃的国光苹果,每天一个,他们都舍不得吃。再后来我有了妹妹,自此简单的幸福感填满了我们生活的每一分钟。
我们的第二个家,是二层小楼,一栋有大概六七家,算是三室一厅,使用面积90多平,除了没有室内卫生间,其余都很好。爸爸是工人,那时单位总有各种会战,忙得不可开交。妈妈为了贴补家用也承包了大棚种菜,每天都是起早贪黑。那时的日子虽然清贫,但也有滋有味。再后来,我们搬到了楼房,从这间房子里,我和妹妹度过了美好学习时光,相继走上工作岗位,嫁为人妻,爸爸妈妈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家庭幸福的秘诀----“和睦、陪伴、包容和爱“。
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这个四口之家,一直是省吃俭用,把最好的总是留给我们。为了让生活更好,爸爸在1994年时,跟随单位外拓市场的大队伍先后在辽宁、内蒙、吉林、江苏等地参与道路建设,妈妈在家全力照顾我们姐妹,每天的衣食住行安排的井井有条。我们在父母的辛劳中,体味着成长的滋味。爸爸每次从外地回来,都会给我们带礼物,每次也都会给妈妈带回来他认为款式漂亮的衣服,妈妈每次试穿时都会笑着问:“这我能穿出去吗?这个我穿好看吗?”而爸爸,只是在旁边笑而不语。
如今,我和妹妹都早已成家立业,他们也已经退休闲赋在家。两个人的生活也很充实,妈妈学会了广场舞,加入了这个庞大的队伍之后,整个人神清气爽,还总是跟我炫耀已经脱离组织的那十来斤脂肪;爸爸年轻就喜欢体育运动,56岁的时候还参加了单位的篮球比赛,跑全场、投三分,那岂是一个“帅”字了得。现在65岁了,打起乒乓球也是英姿飒爽。
那一年,他们结为夫妻,从此砥砺前行,养育儿女,孝敬老人;
那一年,他们结为夫妻,从此互相搀扶,品味人生,感受生活;
那一年,他们结为夫妻,从此携手38载,彼此呵护,相伴余生。
这也许就是爱情该有的样子吧?
王丽娟,大庆油田路桥公司企业文化部宣传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