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险境要有静气,即保持冷静,才能从容应对,化险为夷。
那么,我们当身处险境时应怎样从容应对呢?
1.必须头脑清醒。这是静气的先决条件,只有保持头脑清醒才会临危不乱,让我们来看一看德国一家电视台举办的“10秒钟惊险镜头”中冠军的场面
在一个小火车站,一个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为一列徐徐而来的火车扳道岔。同一时刻,在铁轨另一头,另一列火车正从相反方向飞驰而来
这时,扳道工无意中回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小儿子正在铁轨的那边玩耍,而那列飞驰而来的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铁轨上电光石火的一瞬间,扳道工威严地朝儿子大喊了一声:“卧倒!”同时快速扳动了道岔。
眨眼工夫,这列火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那列火丰也呼啸而。列车上的旅客丝毫没有觉察,然而就在这千钩一发之际,一幕生与死的拼夺则刚刚演过。火车驶离人们的视野,那个小男孩安然无恙地爬起来,他没受一点伤。显然,假如扳道工不及时扳道岔,两列火车就会相撞,他的儿子也会被碾为齑粉。
是马上飞奔过去抢救儿子?还是马上扳道岔以避免一场迫在腊睫的大灾难
正是因为扳道工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千钩一发之际,他做出清醒的选择,扳动了道岔,同时又急命儿子“卧倒”,才进免了火车的相撞,也保住了儿子的生命。
2.以智取胜。清醒的头脑让人于险境中生发智慧,从而迎来胜利,三国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因前锋“马谡失街亭”,蜀军被迫撤退。司马懿带兵乘胜追赶到新城。情况非常危急,诸葛亮临危生智,在新城仅留有老兵与文官几十员,又命部下教去城头的旗织,敞开四面城门,酒水打扫道路,自己则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一派悠闲自得的样子。司马懿来到城下,远远看见诸葛亮镇定自若,琴声不乱,怀疑城内定是设有伏兵,便下令全军后退。诸葛亮率领部众,与赵云会合,得以从容撤回。
这就是诸葛亮巧用“空城计”以智退敌、化险为爽的故事
3.调动经验。身处险地,保持冷静,可以利用以往的经验同样可以转危为安
我在电视上看到林海雪原》又被以新的诠释方式拍成电视连续剧。我非常钦佩这一举措,倒不是出于东北人的“自私”,我总党得像《林海雪原》这样带有传奇色彩又弥漫着关东风情又近距高逼视土匪生活的故事,它永远有一种牵动人心的魔力。
整个啉林海雪原》里最精彩的戏就是杨子荣“深入虎穴”的故事。要打入敌人内部,需要派一个方方面面都必须过硬的人。杨子荣之所以被选中,一是因为他“政治上可靠”,他苦大仇深,不会与土匪同流合污;二是因为他有胆有识,过去曾有与土匪近距离接触的经验;三就是他具有独立完成任务的般力和信心。所以“组织”派他去了威虎山,假扮去寻找“三爷”的另一个匪首胡彪。
准备当然是很充分的,但哪知道那个叫栾平的小匪徒出人意料地“回到山上”,认出杨子荣不是胡彪,而是“共军”。本来尚没有对“老九”(上山后,“三爷”对“胡彪”的封号)产生足够信任的座山雕,现在便疑窦丛生了。
这种情况下,对杨子荣真是一种胆识、智慧的考验。他沉着若定,凭自己过去与匪徒较量的经验,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既不能硬逞刚强,又不能心虚无力,而是拿出一种“壮志难酬”、无端被猜忌的苦恼和无奈,于是显出一副“此处不养爷,还有养爷处”的率真和不羁,要求“三爷”放他走。
这就是对经验的利用,结果“三爷”倒感到他确是受了委居的,否则,“三爷”可不是好对付的
经验是人生智慧中不可多得的财富,我们没有理由拒绝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进步都是经验在发挥着效力。
险境中,经验是稻草,是方舟,是自己心里的命运之神
4.利用环境。当我们处于险境中,环境是最有利的“武器”。
任何险情都发生在一定环境中。所以当我们遭遇险境时必须理智地从彼时彼地的所有条件和因素中找到拯救我们的有利的武器。远水解不了近渴。只有身边的一切才能为你提供解救的良方。这浅显的道理一定不能忽视
5.有一丝希望就不能丧失信心。信心是战胜险境的法宝,曾经有一位沙漠探险者,在茫茫的沙漠骏涉了数日,由于饥渴,他越来越疲惫。这时前面不远,出现了一个湖泊,水就意味着生命!他几乎筋疲力尽,但他没有停下来,就算爬也要穿越沙漠,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这时,一只腿受了伤的狼正向他逼进,他清醒地意识到他的生命正在受到威胁,他已经没有一丝力气了。狼拖着瘦弱的躯体,一拐一拐地走到他的身边。他一动不动。当狼俯下头要将他变成为美餐时,他一口咬住了狼的颈部,不一会儿,一股热的带有腥味的液体流入了他的口中。狼被他咬死了…他又艰难地爬到那个湖泊的边上,因此,他成功地穿越了沙漠。看来一个人无论身处何种险境,都不能轻易放弃信心,有信心就会有希望。
6.别忘了买一份保险单。险境,我们无法预料,它会“不期而遇”,买一份保险单,属于明智的儆法。人要懂得“未雨绸缪”的遒理,居安而思危,防患于未然绝不是没事找事或小题大做。活着就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