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用时间去看生活,再静下来把它们变成文字变成册,变成人生珍贵的回忆。最近在读余华的《活着》,在阅读中,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在读福贵一家的人生,更是在深思自己的人生。
看完余华的《活着》,心中不禁叩问苍天,“生之如此艰辛,活着为何?”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福贵的人生和家庭历经磨难,亲人一个个地离他而去,最后独留下年老的他与一头老黄牛相依为命。在读此部小说时,心痛的感觉一步步渗入心里,并不断为之颤动。
命运,让福贵一生都逃不掉“孽子”的罪责。浪荡不羁、年少轻狂的他,一夜之间,输光了万贯家产,气死了父亲;命运,也让他在艰苦的劳动中深深忏悔,重新成长。命运,让福贵在战火的洗礼中、在饥寒交迫中,在咬紧的牙关里,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学会了对生命的坚持与执着;命运,也让他在战火纷飞中绝处逢生,奇迹般地回到了家人身边。可命运也甚是残忍,让他的至亲至爱一个个地在他毫无防备中离去,徒留凄凉黄昏中,一首凄凉悲歌“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在空旷的土地上飘扬。这歌,或许只有他的老黄牛“福贵”,才正真听得懂吧。
对于《活着》里面的人物来说,“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他们在接踵而至的苦难面前,“活下来”便是“最大的幸运”。而无经历过生离死别之人,该不会懂得亲人一个个离福贵而去时福贵内心的巨大悲痛,更不懂得“活着”之幸。
想起童年时的我,也从没觉得“活着”就是很幸运、很幸福的一件事。我对“活着”的理解很苍白,甚至是肤浅。尽管以前我常能看到那种伴着一屋子撕心裂肺的哭声,死者被生者抬进棺材里的悲惨场面,却也不觉得“活着”有多幸运。童年的我无知于生命,只把人的“死”当做一种常态。而年少的我追求新鲜刺激的生活,只觉得每年、每个月,都会有人死去,仿佛就是固定的事,认为“死”也没什么,更与自己无关。我不曾想过,人若失去了“活着”的权利又意味着失去什么?更不曾担心自己会不会有一天也突然死去。当我看到死者的亲人们哭得伤心欲绝时,也只是觉得很凄惨罢,甚至连一滴眼泪都不会流下。现在我,却变得害怕死去,害怕没有了“活着”的权利。
让我真正开始焦虑生命的时候,是去年弟弟的一次意外“中毒”,一个小小的西瓜差点要了他的性命。当时看着他被抬上救护车,我害怕了,我害怕弟弟再也醒不过来,我害怕永远失去他,再也不能和他一起看这世间的一切。从那时开始,我变得珍惜生命。如今读完余华的《活着》,更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人生的无常。我认为自己不仅要学会珍惜生命,还更应该学会感受“活着”的幸福。
作为当代的一名大学生,我知道自己面临着学业、人际关系、情感,就业问题等重重压力。但我不会每天抱怨自己的压力之多,而是每天醒来都告诉自己,“活着真好!”我会给自己树立恰当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以达到自己所想要的状态。既知生命之短暂,既知人活着,就要承受很多,那何不让内心多些空间去感受“活着”的幸福呢?
学会感受“活着”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