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和儿子讨论后认为这个说法是错的,是为了安慰失败者或者失败者自我安慰的一个说辞而已。我们认为成功才是成功之母,一个人如果经历了多次失败,容易让这个人丧失信心,容易产生自卑、畏惧等心理,如果一个人经历了很多失败依然不屈不挠非常努力,他最后获得了成功是因为他本身性格的坚强,并非是因为之前的失败造就了后面的成功。一个浅显的案例就是失恋次数多的人,往往不再相信爱情。
我相信孩子的自信心是靠一次次成功培养起来的,挫折教育或故意让孩子经历一些失败,可以打掉孩子的骄傲情绪,可以让孩子别不知道天高地厚,但挫折教育就像感冒,孩子偶尔得一场可以增加抵抗力,多了就伤元气了。多让孩子尝尝成功的滋味才会让孩子的自信心一步步加强,而充满自信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儿子刚上初中没多久,周末我陪他在公园划船,他突然告诉我说想竞选学生会主席,我觉得挺奇怪的:他的性格比较文静,在小学里从没当过班干部。但我觉得这是他的一个进步,要帮助他成功。
我说:“儿子,你们刚开学半个月,几百个同学里你认得多少?”他说:“班里的同学还认不全。 ”
我告诉他,既然同学们互相还不认识,那么什么人会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呢?肯定是在台上竞选演讲最棒的人。谁在台上演讲得精彩,大家就投谁的票,谁就可以成功当选主席。
接下来,我们边划船边详细讨论了竞选演讲的内容:如何用几句精彩的开场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如何表明自己的能力取得同学们好感,最后如何用慷慨激昂的几句话结束演讲。我们讨论好演讲大纲后,儿子又练了两遍。
儿子回校后第3天,打电话回家说竞选成功了,他当选为学生会副主席。因为在他前面出场的一个竞选对手演讲非常棒,获得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我儿子觉得这个家伙肯定能当主席,和他竞争会吃亏,所以上台演讲时开场白临时改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演讲非常精彩,我投他一票,他当主席,我觉得我可以做他的副主席。”同学们报以掌声和笑声,后面的演讲很成功,结果竞选成为副主席。
高二文理分科后,儿子进了理科重点班,不过成绩排名是倒数第几名,这让他明显自信心不足,缺乏自信一定会让他的学习受影响。我和他谈话,我说:“像你们这样的重点班里面可能会有些天才型人物,这种人的特点是天分很高,理解能力超强或者记忆力超强,你看10遍背不下来的课文,可能他看一两遍就背下来了。”他说:“真有,班里总考第一或第二的那两个同学,也没见他们特别刻苦学习,但每次考试就是最厉害。”我说:“这样的同学不会多,不超过5个吧。”他说:“不会,班里就那两个。”我说:“天才人物是‘稀有动物’,咱不跟他们比,但班里第三名之后的那些同学成绩好,就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技巧等其他因素造成的了,他们能做到的你一定也可以做到,不就是一些技巧方法加努力吗?你琢磨琢磨也能弄出一套你自己的东西来啊。 ”
我儿子想了想,说:“还真是这么回事。”顿时就有信心了。我们一起画出学习曲线,计划什么时候赶超多少名,加上用“木桶理论”等学习方法,每个学期都进步一大截,终于成功实现了自己理想的目标。积极的自我暗示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自己认为自己不行了,自我否定的结果就是真的不行,充满自信的结果会让孩子更优秀。
儿子失败的时候,我不会去打击他,有些家长可能觉得应该安慰安慰孩子,其实有时候不去提那件事,孩子心里更好受些。比如有次他考试失常成绩比较差,他和妈妈说了,我知道后没去安慰也没去鼓励,全当没发生过一样,儿子自己好好努力了一段时间,终于把成绩赶回来了,我才告诉他这就是“知耻近乎勇”,知道他一定行的。
每一次的成功都会增加孩子的自信,每次自信心的增加都会让他更有信心去争取下一次的成功,这样才会进入“正反馈”状态,就是所谓的良性循环。所以在我的教育理念里,孩子可以“摔跟斗”、可以失败,那是他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但我必须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享受成功的喜悦,我相信成功才是成功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