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十三邀》:不Sharp的许知远和不厚道的文青们

时间:2020-10-18 17:19:46    来源:

原创: 江城子Sheldon 电影方法论

马东那期之后,《十三邀》收获了大量关注,最近蔡国强的那一期浏览量超过1000万,这在访谈节目里可以称得上够得上热门这个词了。然而节目肇始者许知远却被舆论异口同声的批评,大油脸、固执、书生气等等,不一而足,扑面而来。

采访马东时,许知远问马东:“你是不是表面上拥抱新时代,内心深处那一面,你只是把它安放了。”很多人评价时说,这种思考方式体现的是极端的个人中心,是狭隘不自知。采访罗振宇时,许问:“你怎么看这个时代的精神状况,你觉得年轻一代他们进化得怎么样?”“年轻人被催生优越感”,有人评价说,这是固步自封,不尊重年轻人……

把许知远的这些表达列在一起,很壮观,眼前立刻就能浮现出一个古板、偏执、有攻击性的中年男人形象。可是,这么一个偏执、有攻击性的人,为什么在节目里,在形色受访者面前表现好像一直不好,以至于成为观众眼中那个到处碰壁的中年loser呢?

做《十三邀》之前许知远就是有名气的公共知识分子,他写过《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我要成为世界的一部分》,甚至还有以前针对韩寒写的那篇著名文章《庸众的胜利》,以前的作品同样反复强调对文化没落、社会无序的恐惧。像罗振宇说的,现在一档节目的价值主要在露脸的这个人身上,许知远决定了《十三邀》的调性是知识分子的、小众的。

但是许知远在节目里反复强调,他在创业,而《十三邀》是他创业的重要产品。这个产品诞生开始就体现了市场逻辑和资本选择。在选择采访对象上,第一期第一集找罗振宇,是因为罗振宇和逻辑思维是整个自媒体领域最成功的品牌,采访前夕刚以2000多万的高价拍卖掉Papi酱的第一只广告,引起市场轰动。后面选择马东,是因为奇葩说,选择曹国强,是因为天梯。逻辑清晰。

一个强烈不认同大众文化,始终在谈社会责任、文化复兴的许知远,在一档有清晰商业逻辑的节目里,需要和各种现世成功的对象谈及高远的问题,尴尬可想而知。

当然,即使必定尴尬,也不一定非得是许知远一个人尴尬,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就是许知远一个人被舆论大锤挥成肉饼,而他所有的采访对象仿佛是因为尴尬的采访而在社会舆论里加分了?如果许知远真的是一个Sharp的观点制造者,或者一个老练的提问者,为什么不是许知远说服被采访者,或者更好地贩卖自己的意见,至少把尴尬分摊出去?

所有人都有自己更为适应和熟悉的场域,一个人能站在镜头前面有煽动力地讲出自己的观点,一定需要经过持久的训练。从节目看,许知远没有经过这种训练,他不失敏锐,但讷于表达,满腹态度,但鲜有观点,站在镜头前,却独自喃喃。某种意义上他完全不成熟,在精明的对手面前,赤身裸体,张牙舞爪,看似凶恶,实则一击即倒。

许知远所在的公共知识分子群体里,有两个更出名的人,陈丹青和梁文道。陈丹青从清华辞职后,对现存的很多东西发表过看法,有时不失激烈。梁文道很大部分的工作是时评,又是香港人,话题往往更有导向性。从很多场合的表达看,这两个人对文革也有很多负面评价,也不一定能认同大众文化,但是为什么舆论对他们和对许知远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关注许知远的大部分是知识分子、文青,陈丹青和梁文道同样是知识分子、文青的偶像,可后两位不仅代表了这群人对文化、表达的向往,还承载了他们对自己的期待。可以看得到,只要是在公众场合,陈丹青和梁文道都是衣冠楚楚、举止文雅。梁文道在服装选择上经常是Lanvin和kinoshohampu。陈丹青自律到甚至随身带着小的烟灰缸。

不能说陈梁二位有意贩卖这些,但在文青群体的眼里,这种精致、文雅、自制是有魔力的。这些人在聆听偶像的高论时,不止吸收思想,也将自己幻想成舞台中央那个人,衣着光鲜、品味高雅,拥趸嘶吼、出口即箴言。而许知远的狼狈出场,在众多入世者面前的尴尬面目,让遗世独立的知识分子形象被击得粉碎,也让文青的梦幻灭成泡影。

满怀热忱看完节目的文青们转头一想,蓬着头油着脸的这孙子是谁?真他妈丢人,好像不是我们这茬的吧?啐丫的!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