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芝云
今年“十一”国庆长假,我陪外地来的朋友一同去奎屯看艾比湖。
艾比湖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境内,是我国西部边陲最大的湖泊,养育着岸边方圆十几公里的胡杨、梭梭、红柳、沙葱等上百种沙漠植物。在挺拔葱绿的原始胡杨林中,有枝叶茂盛的幼树,有光秃枝杆的老树,高大粗壮的梭梭盘根错节,枝桠纵横,显露出沙漠植物之王的英雄本色。细嫩修长的新梭梭,枝条稠密、郁郁葱葱,给荒漠带来无限生机。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小草在风中摇曳,进入成片的梭梭林间让人流连忘返。
“艾比湖的水源地在哪?”我问遇到的护林员。
“在那,就是上面的奎屯河。”顺着护林员手指的方向东望,一条银链般的河流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粼粼波光款款而来。哦,这湖就是蜿蜒绵长360公里的奎屯河的归宿!啊,奎屯河,你是养育艾比湖的母亲河!
奎屯河,我心中的河,奎屯人心中的河,兵团人心中的河。
我们几个喝奎屯河长大的第二代兵团人开始了逆流而上的行程,追溯着奎屯河的伟大。
我们出了艾比湖原始森林,逆着浩浩荡荡西去的奎屯河东行,一片片海洋般的绿洲和一座座村镇从车窗外一闪掠过,来到小时候就知道的车排子水库。这里曾经是亘古荒原,苍凉、贫穷、死寂、恐怖。但随着共和国向世人宣告成立的礼炮声响起,一大群带着战火硝烟的军人挺进这片大漠腹地,他们抛家离子,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开荒造田,兴修水利,谱写屯垦戍边之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看到烟波浩渺的车排子水库,想起后来被水利人传颂的兵团水利专家郑济中。郑济中老先生1955年毕业于当时的新疆军区和自治区水利厅举办的水利专科班。奎屯河由南而北,在车排子拐弯西行。1956年,兵团决定利用奎屯河在车排子的地形兴建水库。于是,郑济中转战到了农七师车排子水库,被任命为勘测设计测量组组长。新疆北部的冬天异常寒冷,滴水成冰,测量工作在冰天雪地中进行,他与同事们选点,操作仪器,手冻得象发面馍一样,脸被冻得掉了一层皮。晚上帐篷里火炉燃烧的声音像火车轰鸣,可半夜里还是会把人一次次从睡梦中冻醒。郑济中作为一名专业水利人员,白天进行施工设计,质量检验,晚上回到地窝子挑灯夜战,测算数据,一丝不苟。郑济中所住的是地窝子,才几天功夫,床褥下的麦草就湿漉漉的,浑身上下长满痱子,痛痒难忍。艰难困苦没有吓到第一代兵团人。在他和广大水库建设者的奋战下,车排子水库终于如期竣工。从此,车排子垦区开发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一个又一个大中型国营农场应运而生,百万亩绿洲生机盎然。遗憾的是,郑济中为兵团水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1986年初夏,兵团水利局来人查找郑济中,准备吸收他为兵团水专家组成员,哪知这位老水利竟在1985年12月就被突发心脏病夺去了生命,无缘享受到这份殊荣。
看到人们或成群结队地在高大宽阔的大坝徜徉,或站或坐地在平静无际的水边聚神垂钓,由衷地感叹:家庭的生活多么悠闲惬意呀。抚今追昔,人们不会忘记,正是因为千千万万像郑济中老一代水利人的无私奉献,兵团垦区才有了今天的绿波荡漾,处处充满生机……
我们从这里开始沿着青北公路往南行,穿过绿洲和村镇,大约半个多小时的光景,进入了林带夹道,到了负有盛名的胡杨河景区。胡杨河景区纵长40余公里的深壑内,曲折蜿蜒地生长着高高低低的胡杨;大大小小的湖泊,宛如一面面明镜,隐约藏身在茂密的芦苇丛中;纵横1000多亩的芦苇荡,水产野生芦苇不但多而且密实,与沿岸红柳交相辉映,苍茫渺远,随风荡漾;偶尔飞过的鸟类,无不欣喜下冲,停留水边游玩嘻戏。现在如江南水乡一样的胡杨河景区,在1740年以前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戈壁滩。相传清朝前期,天山北麓的准噶尔蒙古贵族多次发动叛乱,清乾隆皇帝多次派兵平叛,深感塞外用兵之难,于是决定在这里仿效汉唐,进行屯垦戍边,如今的兵团农七师一三0团正是当年的六十户屯点。为了发展灌溉农业,清政府在奎屯河建龙口,开挖六十户引水渠,由于是皇家投资,便被称为“皇渠”。1989年,一三0团党委决定开发皇渠沟的旅游资源,决定在皇渠沟口铺路架桥,并建钢亭一座,取当时团长陈平名字中最后一个字为“平建亭”。二十一世纪初期,一三0团邀请一部分新疆文化名人参观,他们发现这里美景如画,从发展新疆特色旅游业出发,将皇渠沟旅游景区更名为“胡杨河旅游风景区”,并且将景区中央一座类圆形土塬命名为“太阳岛”,一月牙形土塬命名为“月亮岛”,如今多有游人上岛一观,充分感受着“一揽众树小”的快乐感觉。
人人都说江南风光秀丽,戈壁沙滩荒凉。当你走进神奇的胡杨河景区,你会惊叹自然赋予戈壁荒漠的神奇和美景。这里生长着大面积的芦苇等野草,还有天鹅、白鹭、黄鸭等一些不知名的鸟儿在水面上唱着欢快的歌,像是在欢迎到这来的每一位游客。旅游者白天可纵横沙漠探险,静坐湖心垂钓,驾舟在湖中游弋,享受自然风光;夜晚可宿营蒙古毡房,品味民族风味,静心感受农家的安逸。
我们继续驱车南行,通过奎北铁路大桥、奎北收费站,穿过奎屯、独山子,来到了天山脚下,来到奎屯河的源头。奎屯河就从这里出发,最终向西流入艾比湖。这就是新疆北疆最大的季节性内陆河流——奎屯河。
五十年代中期,兵团人进驻奎河勘测踏看,制定兴修水利方案。五十年代末期至七十年代初,一场轰轰烈烈的兴修水利战役打响了。兵团人在天山深处开山劈岭,移石填沟,修渠建库,筑坝架桥,创造了许多的人间奇迹;靠着人拉肩杠,挑担抬筐,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将肆虐的奎屯河驯服;舍家抛小,不畏艰险,揣着冷馍,吃着冰雪,常年奋战在奎屯河百里渠堤上,他们长期在野外工作,大都积劳成疾,患有严重的风湿病。他们冬打冰、春维修、夏防洪、秋备料,战严寒、斗酷暑、与天斗、与地斗、与洪水斗、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
与奎屯河有着深厚感情的原兵团副政委史骥,临终前向组织和家人提出一个愿望,那就是将他的骨灰撒向奎屯河。奎屯河老龙口、车排子水库、奎屯水库,是他指点壮丽画卷。1997年4月6日,史老的骨灰在时任兵团副政委张黎波和家人的护送下,运送到奎屯河老龙口,那天奎屯河两岸聚集了很多水利职工。“与军垦大业同在,与奎屯河同在”的挽联在大闸上微微飘动,天山低首,奎屯河呜咽,,奎屯河两岸的野柳停止了摇摆,肃立默哀,往日滔滔河水,仿佛停止了咆啸。奎屯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凝聚着这位奎屯创始人的心血。虽然史老走了,他的心永远和奎屯河同在,与水利工人同在。如今,在奎屯河老龙口西岸的山坡上,有数百位水工的坟头,他们头枕波涛,脚蹬绿洲,在天山北坡松树的映照下,静静地倾听河水声,在夏季里,那朵朵翻滚的浪花,仿佛在诉说奎屯河的发展变化,在冬季里那滚动的冰花,似乎在传递着丰收的喜讯,这群老水工们安详的睡了,睡得是那么甜,那么香…….。现在,在奎屯河流域管理处办公楼的草坪上摆放六块大黑青石,在一个硕大的黑青石上,刻着“奎河魂”三个大字,它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奎屯河,知道是兵团精神造就了水利工人的刚毅。爱与恨同在,情与河同在。只有将生命的全部都交给奎屯河,才能领悟出这奎屯河的禀性。
奎屯河又名扎尔马图水。奎屯是蒙古语,意思是寒冷。它发源于天山山脉的依连哈比尔尕山。奎屯山间河谷地貌非常令人着迷,完整的流水阶地地貌。奎屯河水将亿万年形成的第四纪,第三纪泥沙质地层切出深达几十米上百米深的河谷,奎屯河从谷底穿越而过,在河谷槽璧上形成了奇特的沟蚀景观,纹沟,细沟,切沟,冲沟布满了长达几十公里的河谷槽壁,看到这些沟纹,就像大自然再想你诉说亿万年来水与大地交锋的历史。
天山用它圣洁的乳汁浸化出千沟万壑,汇成一股细流,这就是奎屯河的源头!它一路壮大,在广袤的大地上一路快乐甜蜜地涌动着,两边起伏的水翼欢快又热情地招呼着向前奔流,滋润出千古不息的奎屯河,滋润出一片片绿洲,歌唱出一首首动人的颂歌。
站在奎屯河上游的高坡上回首放眼向独山子、奎屯望去,城市楼房林立,田野绿波无际,昔日的荒凉已从人们的记忆里消失。
作者简介:李芝云,新疆乌鲁木齐人,教师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