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生荣
洪林,又称洪林桥,一个皖东南宣州边陲的美丽小镇。
对于洪林的认知,我最初的记忆是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那时候,我们村子里有位叔字辈从外地弄回了一麻袋中药太子参种,说是从洪林桥买来的。那时,一个好奇的问题常在我的脑海里萦绕:洪林桥,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的呢?为什么他们的种子就是最好的?难道洪林有什么神山圣水吗?因为我曾读过一个童话故事:神山圣水出好苗!所以说,自幼,我就有了一种对洪林的向往:到洪林去看看——看她的山、看她的水、更要看看这片土地上的人。因为,再好的种子也是人培育的啊!
岁月如水。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我己不记得自己有多少次踏进洪林这个美丽小镇了。或工作之行,或走亲访友,或穿境而过,每一次的目睹,都有一种别样的感觉。小镇在变,我也在变,唯一不变的是自己心灵深处那份对她原始的情愫。每次来到洪林,除了接触一些需要接触的人和物外,至于那神山,那圣水,却是无暇顾及了。
洪林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稻花香。今秋十月,机缘于一次特别的相会,我再一次来到洪林。
“两山、两水、两村落,一区一寺一校园。”,这是年轻的镇党委书记张玲告诉我的洪林景观。洪林两山者,乃麻姑与东华山也。“麻姑有意嫁行郎,敬亭巍巍坐中堂。红绫化桥两相牵,爱情悲歌千古扬。”这是宣城剧作家许文波先生根据麻姑山传说而作的一首诗。关于麻姑的故事,版本有好几种,但反映麻姑爱情故事的,也就此一个。读过《文波剧本集》(文汇出版社)便可知道,原来麻姑的爱情是如此曲折感人。文学毕竟是文人创作的东西,如今,多少年过去了,麻姑依旧,她到底依恋的是谁?钟情的是什么?我想只有她脚下与其朝夕相处的南漪湖知道了。有例可证:古宣州的十大美景,洪林镇就有两处,这便是“麻姑晓日”和“南湖落雁”。谁能告诉我,他们就一点关系也没有?山傍水,水依山,经历了多少岁月沧桑,他们仍旧不离不弃相守望,此情何堪?山峰耸立,湖水荡漾,令我想起这样的话语:屹立不倒、阵阵听松涛;烟波浩渺,水天一色长。还有,辉煌一时的"安徽劳动大学"曾座落在麻姑山间,给洪林留下了宝贵的文化气韵和旺盛的人脉资源。如今徜徉其间,闭上眼睛,无论是当年的劳动大学还是后来的皖南农学院,仿佛校园的铃声依旧、亲切的师生尚在……金秋,尽管我是站在南漪湖边回望麻姑山的,呵呵,但我还是自信地认为,我读懂了一些他们的心思。
真的是应了一句古话:无独有偶。洪林的名山名水确实如此,麻姑遇见南湖水,红旗水库映东华。曾经听人说过,坐落在洪林东华村境内的东华山,有始建于唐徽宗年间的普慧寺,规模宏伟,素有“先东华、后九华”的美誉。这里两万多亩的自然景区内,有雕梁画栋、巧夺天工的太和殿、大雄宝殿、天王殿、圆通宝殿等仿古建筑,人入景区,如临佛国神境一般。而离东华山不远处的国家中型水库红旗水库,更是让人想起那个特定年代的伟大创造精神。红旗水库,又称东华湖,人立湖边,远看水域辽阔,近瞰水质清澈。这里山岭起伏,茂林修竹,鸟语花香。置身于此,宛如仙境……难怪引来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虽然至今我还没听说过这山、这水之间的关系,但至少他们是相互依托,有一种山清水秀、紧密相连的默契感,山水偎依,相得益彰!常言道: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我想,洪林这片有如此醉美山水的地方,无论是今天还是未来,一定会吸引无数个仁者和智者的相拥到来!
自古有说法:神山圣水出贤达。那么洪林的贤达之人在哪?踏上这块土地,答案便一目了然:南漪湖畔的古村落贡村,可谓名人辈出:贡祖文,贡师泰,贡安囯;贡奎,贡钦,贡汝成!据史料记载:贡氏是孔子弟子子贡后代为纪念子贡而取贡为姓繁衍下来。他们定居宣城,是从贡祖文开始的。祖文因“岳氏受祸,祖文尝潜匿其宗裔于别墅”而声名远播;贡氏子孙弃武修文,隐居不仕,注重子孙后代的文化教育。到了第六代贡士凌,原为宋末进士,元朝赠高官之位他却不愿出任;到了元朝中期,贡家又出了个大诗人贡奎,他著诗集共六卷,都收录在《四书文库》之中!
贡村如此,那远近闻名的沈家边呢?传说这个古老村庄建于北宋时期,如今历经数百年沧桑依旧韵味不退。走进村庄,我的感觉是古朴静谧,仿佛脚下的每一块断砖碎瓦,都有一段英雄精忠报国的故事。历史文物记载和民间流传,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沈有容,就是在这里出生便长大走出去的贤人一个。他曾经三次率军进入台湾和澎湖列岛,歼灭倭寇,驱逐荷兰侵略者,成功地保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如今的沈家边,古桥依旧,村庄还在,可英雄在何处?望断村头隐隐小道,我坚信英雄不曾离开我们;看尽村东泱泱池水,我明白了英雄驾船出海维护民族神圣尊严的初衷!还有沈懋学,大明万历五年的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还有沈有容之子——武进士沈寿崇,父子相继出任总兵大元帅……我想,这些就是沈家边为什么被誉为“十里三元”状元村的由来吧。
洪林的贤人,除了沈家人和贡村人这些古人外,还有这片土地上了不起的今人。走近鸽子山村吴村组那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我们知道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这里的村民因为饿怕了、穷怕了——冒着被掉脑袋的危险,在一张卖身契一般的白纸上按下了各自鲜红手印的故事,由此而书写出这片土地上皖南大包干发源地的历史。茅棚组还有一个健在的老农胡宗欢,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他靠一部形影不离的半导体,演绎了“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精彩人生,他不断参与听评广播节目并坚持写作,连续六年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为优秀听评员,后来还创作了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针孔》,成了宣州一个远近闻名的文化老农;“洪林出锅巴,醉美忆锅香”,让人想起儿时妈妈的味道:当地一个叫潘庆国的人,用感恩的心情,把洪林的土灶锅巴做大做强了,一举成了安徽老字号。他带领兴趣共同者,闯市场、创品牌,让洪林锅巴香脆无比,红红火火。如今,他用心打造的徽风皖韵“忆锅香民俗园”已初步建成,“中国锅巴博物馆”也在他雄心勃勃的愿景之中……
在洪林镇宣郎快速通道旁,有一只凌空飞舞的巨型龙虾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洪林镇致力打造长三角“后花园”、“大厨房”、“大游园”标志之一,为的是让洪林最终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田园小镇。
由此,人们想到了洪林镇的另一个今人——棋盘村党委书记黄朝斌。两年前,黄朝斌紧抓棋盘村入围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实验范围的契机,创办了安徽棋盘塔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发展稻虾共生及生态水果种植采摘、龙虾馆体验等特色经济。去年,全村实现总产值七百多万元,小龙虾销售收入两百多万元。难忘洪林第一届稻虾丰收节,棋盘村的小龙虾一鸣惊人、走红长三角。如今,黄朝斌的决心是:让“棋盘塔”成为宣州大地上第一家上市的农业企业……
这些普通但又不甘平凡的人,难道不是这片土地上敢为人先的洪林新贤人?
沙河美,美的是哗哗沙河水。如今的洪林镇党政一班新贤人,深爱着自己脚下的这片山水土地,他们在班长张玲书记的带队下,用忠诚牢记使命,用行动不忘初心,坚定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激情满怀地抒写洪林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洪林境内有一条总长达十多公里的母亲河,这便是沙河。它上接红旗水库、下连南漪湖,是洪林人民日常生活与农业灌溉的主要来源。可由于年久失修、河道淤塞,勤劳的洪林新贤人,积极争取到半个多亿元的资金,他们以沙河综合治理为龙头,精心打造纵贯全镇的生态廊道和景观轴线,发展以民宿、餐饮、采摘、研学等为代表的“美丽经济”。
如此同时,智慧的洪林新贤人,还借助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把洪林镇建成宣州名优特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中转站”、“ 集散地”,依托洪林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积极打造田园综合体,深度开发文旅创意产品,发展“智慧经济”……
好山好水好风光。金秋,走遍洪林大地,浏览洪林景观,我飞跃的思绪定格成这样一种概念:一个古老而年轻的、一个传统与现代的,一个机遇与发展的新洪林,正在皖南大包干的发源地火热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