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好大一家子人”

时间:2020-10-18 18:07:19    来源:
原创 绿茶  茶语微笑 
 
每到周末,在武汉市青山区冶金街车站村,有一个家庭就会热闹起来,低矮的平房里总是传出阵阵欢声笑语。左邻右舍都知道,这家的孩子们回来看望这家的女主人刘忠兰老人了。
人到得最齐的时候,就是刘奶奶的五个孩子都回家了,狭窄的家都坐不下这么多人,大家就在外面餐馆里聚餐,两大桌的人,都是一家人。
所以,他们家有一个微信群,名字就叫“好大一家子人”,成员20个,除了刘奶奶用老人机不能上微信,这个大家族的所有人都在群里,平时联系交流都在群里,群里也总有喜事,谁过生日了,谁升职了,谁拿奖金了,下一次聚会的主角就是他了。
(在外面餐馆聚会,每次都是两桌。)
最近的大喜事是,2017年5月,他们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刘奶奶的大孙子谢强代表一家人到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取了这份荣誉。
谢强发到朋友圈和微信群的有他在现场拍的照片,以及获奖感言。他感谢并告慰已经去世的爷爷,“咱们家被评上全国最美家庭了,您和家人们的努力也得到了国家的认可,谢谢您给了我这么和谐的家庭。”
爷爷谢伍贤不在了,但是,他却塑造了这个家庭的家族文化和传统。
谢伍贤老人是湖南邵阳人,在他年幼时,他的父亲被日本人炸死,他后来当了兵,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他常常对后辈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感谢党,感谢国家,如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自己的幸福生活
在他住院的时候,正逢抗日战争七十周年阅兵仪式上,躺在病床上的老人举起自己的右手,跟那些阅兵仪式上的军人们一起敬礼。医生护士过来查房,看到这一幕都好感动,静静地站在一边,不打扰他。
老人家对大孙子谢强要求特别严,在他还在读大学时,他就要他入党。2006年小谢大学毕业已经工作,爷爷又要求他去当兵,他以25岁几乎踩线的年龄入伍当兵,复员后进了武汉铁路局。
小伙子勤奋肯干,任劳任怨,深受单位领导同事的喜欢。
前不久,谢强还被评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他特别感谢爷爷,他说是爷爷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与不断的激励,让他顺利成长。
(平常日子的家庭聚会,简易平房里一样有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一个厕所的故事
2015年的4月到9月,谢伍贤老人最后的时光是在医院度过的,即使是躺在病床上,老人仍然不忘交待家人一定要把公共厕所打扫干净。
在此前的50年里,老人家一直坚持每天打扫车站村的那个公共厕所,从未间断过。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这个村刚刚修建,厕所就是非常简易的棚子,挖一条沟,边上留几个蹲位,沟上盖上木板,就成了厕所。当时只有人用,没有人管,谢伍贤就利用工作间隙来,把这里打扫干净。打扫之余,他还经常扯路边的草,把路给整理出来。他说,我就希望环境好一点,把草割了,这里就不会有蛇,人走路也放心。经过改进,现在已经是第三代厕所,终于有了冲水设备,退休后的谢伍贤老人仍然每天都来义务打扫。
对此,老伴不理解,厕所太脏太臭了,又没有钱,何必做这件事。老人说,这里就这么一个公厕,我累一点脏一点,大家都有更好的环境,这有什么不好。孩子们更是反对,退休了在家享点清福不好吗?老人就说,你们不用管我,不要你们帮忙,我自己扫。
他这么一说,大家也不好再来管他了,就这样,一个简单的信念,一个倔强的坚持,这位老人义务打扫这个公共厕所半个多世纪,在自己就在离开人世时,把这件事当作自己未完成的使命,托付家人继续扫下去。
谢伍贤老人去世后,他的老伴刘忠兰老人接过老人用过的扫帚。
她说,以前我不理解他,现在我每天来做这件事,想到老谢曾经在这里做了五十多年,我会觉得,老谢没有走,还在我身边,我会坚持下去的。
 
家教传承
老人家的家教传承留下的不仅是以自己的无私劳动服务周围的居民,更有人们交口称赞的家风门风。
在客厅的墙上挂着两位白发老人的结婚纪念照,两人都笑得好开心,一看就是相濡以沫一辈子的老人才有的幸福与满足。
我们一辈子没有打过架吵过嘴。刘忠兰老人说。
父母出去散步的时候还手牵手的,邻居看了都好羡慕,说我们家是最和睦的家庭。她的大儿子谢常青说到自己的父母也满脸是笑。
附近的小姑娘小嫂子见到了刘忠兰老人,都说,谢妈妈,我们当年怎么没有嫁到您屋里来哟。
老人就笑着说,我早知道就多生几个儿子。
讲起过世的老伴,老人眉眼间都是满满的不舍。谢伍贤老人是在八十七岁时因食道癌去世,提起这事老人还很伤心,说,其实他平时身体很好的,要不是这个病,现在该多好。
她说,老谢就是脾气倔强,认准的事谁也改变不了他。扫厕所这件事是这样的。后来他过世前,尽管孩子们反对,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办了遗体捐献,最后,我也跟他一样,也签了同意捐赠。
说起自己的父母,谢大哥很有感触地说,我的父母留给我们的最大的财富就是勤劳。我的父母都特别能吃苦,那个年代,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养大五个孩子不容易啊。我母亲到处打工。她和一帮嫂子组成五七联队,到处去做事,母亲人缘好,别人都愿意跟着她,做搬运工、装卸工。当时的武钢大大小小的厂,水泥厂、砖厂,她都去,帮着搬水泥、石头、煤、铁矿渣,什么都搬过。
工余时间,就在附近开荒种地。这里当时是荒野地,我们自己去开荒,种绿豆、豌豆,还种藕。我记得有一年和父母一起去挖回来的藕,堆了小半间屋子,但是不能拿去卖,当时政策不充许,我们就用这些东西和附近的村民换米吃。
谢大哥说,我们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穷过。
目濡目染之下,他自己也是勤劳恳干,他在单位每年都会被评为先进。
你看我母亲,身体之所以这样好,跟她爱劳动有关。母亲从来手脚不停。就现在,她还种了菜地,我们吃的菜常常是在母亲这里拿的。
刘忠兰老人虽然头发都白了,但是精气神好,看上去绝对想不到是马上就要八十岁的老人。这不是用化妆品保健品调理出来的年轻,而是发自心底的那种对未来对生活有希望有憧憬的人的年轻。
 
(看得出来这是79岁的老人吗?刘忠兰老人和她的大儿子谢常青在自己家小院)
 
平平淡淡地过,最好
这个家庭也不是没有经历过风雨。五个孩子的长大,求学就业婚嫁,都是大事。但是,乐观、坚强、勤劳、善良的品性,让他们一一面对,从容化解。
这个家庭跟很多普通家庭一样经受了时代之痛。
谢家五兄妹,除了老大和老五在铁路系统,工作稳定,中间的三个都经历了下岗再就业这样一条艰难的谋生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相扶相济,共度难关。有一天,谢家小妹来到家里,哭着对母亲说自己被检查出得了子宫囊肿,医生说不开刀就可能性命不保。他们没有办医保,只能自费,而他们夫妻俩都下岗了,还有正在上学的孩子,经济不宽裕。谢大哥二话不说拿了三千。父母拿了五千。因为有家人的鼎力相助,小妹的手术很及时,也很成功
妹妹现在什么事都想到哥哥,自己的女婿伢上门送的酒、提亲的酒都拎到大哥家里来。
2003年,刘忠兰老人被一辆违章驾驶的面包车撞倒,住进了医院。七十多岁的谢伍贤老人见了人就哭,她的小孙子才五六岁,见了医生就抱着人家的腿求人家,救救我奶奶吧,救救我奶奶。幸运的是老人家最后痊愈出院。可是,在理赔的时候,保险公司只能赔交强险投保部分,责任方是个打工的小伙子,他说自己没有钱,后来协商,从他的工资里慢慢地扣。
说起自己的儿女,老人说,老大,老三,老五的脸型像母亲,性格也像,温和一些。老二老四的脸型像父亲,性格也像父亲,倔强。
说到自己最大的心愿,老人家说,唯愿后代都过得好。
对于他们各自的家庭,老人家说,只要是我的儿子和儿媳有什么事儿,我一定是说自己的儿子。我不管是哪个儿媳都看得蛮高贵,所以儿媳也都尊重我。
孩子们有时间带着老人家一起去旅游。老人家说,不能走远,不要能去太长时间,两天就要回来。因为放不下自己的那一桩事。出去旅游前一定要找个孩子来顶班,叮嘱他做好厕所打扫。
已经当了太奶奶的老人家,坚持每天五点起床,先去扫地。要把社区的几条街道扫干净得至少得两个小时,在附近上班的大儿子会早一些过来,帮母亲一起扫地。扫完地,老人家会去自己伺弄的一小片菜地看一看,打理一下。到了9点多,就去扫厕所。
老人说,以前老谢就跟我说过,早上是用厕所高峰期,不要去太早了,9点过了再去最好。扫完厕所,老人家就回家洗澡,换上干净衣服,收拾自己的家。虽然是老旧的房子,但地上拖得干干净净,桌子椅子抹得干干净净。在一方小小的庭院里,老人家种了白玉兰、栀子花、桂花、茉莉花,都是有香味儿的花。
在离这个家两站路的地方,谢大哥有一套还建房,都已经装修好了,他和儿子都一再地请老人搬过去,老人坚决不搬。
她要守着这片有着自己的老伴五十多年生活记忆的房子。
带我参观这个房子时,老人如数家珍。
这老公房是1965年修的,随着人口的增加,住不下,就在后面扩建了几间,把厨房单独出来。
老大、老二是在这一间房子里结的婚,后来老四结婚是在这间,你看,这个吊顶就是在结婚前做的……
这里是每个孩子都到了周末就惦记着要回来看一看的家,这里,是“好大一家子人”的根据地,这里有她要扫的街道,厕所,有她开的菜地……
刘忠兰老人说,日子嘛,平平淡淡地过,最好。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