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绿茶 茶语微笑
前几天写了那篇有关新加坡留学的故事,那一对母女的新加坡岁月,那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令人唏嘘。
任何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故事里,都会有些令人酸楚的东西。
虽然婚姻是走到了尽头,但是那位母亲的拼劲、勇气,是值得尊敬的。
我相信对于她来说,那是她当时能做的最为积极的选择。而这选择,也彻底地改变了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命运。
我没有去过新加坡,但在我的生活中,因为机缘巧合,听到过关于新加坡求学之种种。
女儿在外初读书时,每年的初三学生,都有获得新加坡政府奖学金进入亚洲顶级高中莱佛士书院读书的机会,如果你足够优秀,通过了选拔,那么初中毕业就可前往新加坡,在那里读高中(四年),此期间以及在新加坡上大学的学费、生活费由新加坡政府提供。前提是,你要签一协议,同意将来大学毕业要留在新加坡服务五年。
这是新加坡的一项人才引进计划,用优厚的待遇召揽优秀学子到他们国家。
名额有限,竞争激烈。
一旦录取,自然成为家族盛事。
我在之前的那篇《儿子曾经叫我是“老虎”》里,有写小殷赴新加坡读书的前前后后,殷爸对儿子的教育既严格又有柔情,既大气又细腻,真的很令我感佩,到现在我都记得他送两面国旗让儿子带在身边的情节。
还有那篇《在自由与规则之间引导孩子》,那个孩子也是到新加坡留学。有意思的是,孩子的父母是殷爸的同事、好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殷的成功鼓励并且带动了第二个孩子、第三个孩子,更多的孩子走上这条留学之路。
女儿的一个同学就一直向往到新加坡读,那孩子目标明确,且意志坚定,虽然在初中的选拔中落选,后来在高中得偿所愿,后来进了南洋理工大学,读了自己心仪的专业。
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美丽的花园城市,在那里读大学,确实会有和在国内读大学不一样的视野、见闻。
毕业之后,能留在当地工作也是很多人的选择。
但事实上,也不是所有的在新加坡读书的孩子都留在新加坡。也有回国的,或者去了其他国家的,当然,无论是何种选择,都要覆行当初的协议,要么,在新加坡服务五年,要么,支付高昂的违约金。
同时,据我所知,因为武汉和新加坡是友好城市,这让两个城市会有更多的交流机会,越来越多在武汉读大学的年轻人,会有了到新加坡工作的机会。
我住在华师附近,有一次,我在学校边的一家茶餐厅吃饭,听到邻座的两个女生在讨论她们的毕业去向,其中一个很高兴地讲她是如何签下去新加坡教书的劳务合同的。
而好友向北的侄女,幼师毕业后在幼儿园当老师,早在侄女的学生时代,向北就提醒她,学好英语,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果然,工作一年后,新加坡来武汉招幼儿园的华文老师,侄女去参加招聘,通过了考核,得到赴新加坡工作的机会,胜任愉快,收获多多。
条条道路通罗马。同样的,条条道路通往新加坡。
表弟的妻子是在国内读的大学,后来考到南洋理工读的博士学位,毕业后回到武汉工作,她当新娘的那天,有一个伴娘是她的同学,是从新加坡赶回来的,她在婚礼结束即赶往机场,返回新加坡。
在这样的情景之下,我会觉得,新加坡并不遥远,也不神秘。
两个城市之间的来来往往当作平常事,两个城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相似的,而不觉得哪一城要高看一眼,哪一城就矮了一头。
有了这种心理上的自信,也许,大家都会活得轻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