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菲买了一个奥特曼图案的氢气球。在客厅里一松手,氢气球就上了天花板,只留下一个长长的尾巴(拴氢气球的绳子)。
经过几番观察,小菲决定尝试抓到那个长长的“尾巴”。我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观察者,时而内心担心,时而惊喜,最终还是看到了她一次一次的挑战的喜悦。
方法一是“垫高”自己。小菲反复跳起几次,终于还是够不着。静下来观察周围的“工具”。
被她选中的第一件是一个小汽车玩具,这个小玩具是可以当座位做的,她选中了这一件准备踩上去。第一次踩上,有点远了,开始挪动“小汽车”;第二次踩上,正好在“尾巴”下面,没有够得着;第三次踩上去,踮起脚尖,小身板晃晃的,没有够着。
目标不变,选择第二件工具。第二件是小椅子,稍微高了一点,上去又下来,下来又上去,反复移动三次,移动到“尾巴”的正下方。由于椅子稍微高了一点,小身板站得不够直,有点颤巍巍,主动拉着妈妈的手让妈妈扶着终于抓住了。
方法二是加长“胳膊”。继续观察周围的“工具”。
找到一个杆子,试图用杆子去够着“尾巴”,够了一次,再够一次,手眼协调还是有很大的挑战的。由于杆子没有钩子,还是不能“抓”住“尾巴”。
不气馁,继续寻找“工具”。
发现自己比较大的一个玩具球,这个球上有个把手,大约认为这个把手可以“抓住”的。抱起球来尝试,最终没有实现。
又试图搬起椅子,也终究没有成功。
经过尝试,她发现用现有的这些工具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方法三是加长“尾巴”
看到书架旁有一根绳子,试图把绳子接在“尾巴”上,几番周折终于把”尾巴”变长了。到了这时候,小菲已经可以不用踩着东西,也不用借助其他工具,随时想拽一下的时候就可以拽一下了,不想拽一下的时候她就不用拽,反正球就一直在那里。
上面这一幕,小菲用了很久很久。这是她的一次具有极强的探究性的工作,她沉迷于其中完成了,而且探索出了很多种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她不断超越着自己,不断挑战着自己,没有不开心,没有放弃,而是有了不断的惊喜。
在陪伴孩子的日常生活细节里,这样的时候我们可能经常会遇见。这次的经历给我很多启发,总结如下:
一、相信孩子相信她有超越自我的内生力量,相信她可以寻找到合适的方法。因为相信,就不会去干涉,不去代替,父母的退位,有利于孩子的向前和独立。
二、等待孩子即使用过了三种方法,孩子也不一定把问题给解决掉。但,孩子在乎的更是需要知道哪些方法可以,哪些方法不可以,这个知道的过程需要孩子去体验学习,而不能直接告诉。那么就需要父母有耐心地等待。
三、及时祝贺孩子尝试地所有方法,经历的所有过程都是成长的过程,是成长本该拥有的样子。不论自己满意不满意,都要及时看到孩子专注地努力地过程,不时地树个大拇指,鼓励她持续探究下去,给她“你可以”的暗示。
平时,我们经常交流孩子的专注力,孩子的自由。这些都可以回到日常生活中来追问作为父母这个重要的陪伴者,究竟在她的成长里给了她什么。不控制、不先入为主,对孩子来说这就是一种支持的环境。而一个人未来的真正的自由,也需要从小的时候获得,要让他擅长独立思考,不要总被周围的思想带着跑,要让他懂得自己想做什么就努力做好,更要让他能够不想做什么时就不做什么,让他可以自我调节。
愿孩子这些可以完成的功课在关键期里就能够完成,而不至于在未来长大后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
(2018年6月16日)
原创: 董春玲 森屿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