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从少陵原到浣花溪

时间:2020-10-18 18:17:22    来源:

  公元746年,35岁的杜甫满怀报国情怀来到长安,曾经“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理想一时难以实现,诗人的惆怅不言而喻。忽然想起了久别的偶像、诗友李白,遂作《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不久,杜甫便看到了希望,唐玄宗诏征天下有一技之长者到京应试,杜甫踊跃参加了这次考试。由于宰相李林甫独断专行,上奏皇帝“野无遗贤”,结果无一人被录用,中国历史上鲜有的一次公开“选拔”让杜甫碰上了。命运的捉弄让杜甫心灰意冷,但转念一想,大丈夫岂能轻易颓废,想办法“干谒”,就是结交权贵而求得推荐,这在当时也不失为一种途径。上天不负有心人,杜甫终于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了。天宝十年(751年)唐玄宗举行大型祭祀,杜甫进献的《三大礼赋》文采风流,颇得玄宗赏识。然而,同李白的命运相似,虽然他的才华为皇帝欣赏,但始终未被重用,杜甫甚至连最基本的谋生差事也没有讨得。杜甫不得不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卖药都市,寄食友朋。”尽管如此,杜甫仍然“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为自己的前程奔波。直到43岁才得到了一个正八品下的卑微官职,负责看管兵甲器具。这对于杜甫来说也算不错,起码有了稳定的工作。而支撑他的信念,依然是年轻时登临泰山时写下的豪迈诗句“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定居长安的杜甫,其理想是要在京城干一番大事业才无愧于先祖;另一方面则是源于他的少陵原情结。杜甫的远祖杜预曾经辉煌无限,是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圣贤,世居长安杜陵。到了杜甫,则因为祖父、父亲为官,一家人辗转山东、河南等地。如今,杜甫终于回到了祖籍,情感上有了归宿,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安慰。然而,此时的唐王朝到了大厦将倾的危机时刻,皇室极度骄奢淫逸,杜甫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这点从他的《丽人行》中可见一斑,诗人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和担忧,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则是诗人痛彻心扉的血泪控诉。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震惊全国的“安史之乱”暴发了,雄才大略的唐明皇却没有勇气面对现实,而是选择了偷偷逃离长安。“马嵬兵变”迫使玄宗退让,太子肃宗即位。杜甫闻讯立刻只身投奔肃宗,以满腔热血报效国家。不幸的是,中途他被叛军截获而被押回长安,这时诗人写下了著名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久,杜甫冒着生命危险逃出长安,声泪俱下地写下了《哀江头》:“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残酷的现实并没有湮灭杜甫的报国热情,他直奔凤翔拜见唐肃宗,对自己当时的那副狼狈相,诗人描述得生动逼真:“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皇帝也被这样的忠臣感动,授官左拾遗。忠心的人往往耿介,官椅还没暖热,杜甫就因为上疏营救被罢相的房琯而触怒肃宗,被贬华州。这时,朝廷为了加强战备而大量抓丁充军,杜甫将沿途的所见所闻写成了千载传诵的组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公元759年,48岁的杜甫彻底灰心,毅然弃官携家西去秦州(甘肃天水),稍作停留、修整,又踏上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作为曾经满怀爱国热情的大唐臣民,无端地遭受政治的戏弄,他报效、忠于朝廷的心死了。而作为文才盖世的诗人,杜甫要用手中的笔去记述悲喜无常的社会和人生。踏上南行的蜀道,他潇洒地在秦岭山中隐去,永不回头。离开了居住长达十年的长安少陵原,留下的只是“少陵野老”那忧国忧民的传神形象。

  相对安定的天府之国——成都,接纳了这个漂泊不定、疲惫不堪的老人。在当地官员和朋友的资助下,杜甫在浣花溪畔建起了属于自己的草堂。比起少陵原,草堂虽然没有祖居地亲切,但有花有水,气候宜人,诗人感到很满足,久违的怡然自得涌上心头,杜甫写下了《卜居》:“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稍作安顿后,诗人拜谒了诸葛亮庙,“春风感人有形无迹,后贤怀古异世同情。”孔明一生鞠躬尽瘁,然蜀汉后主软弱无能,即使耗尽毕生心血,也无力回天。诗人由诸葛亮想到自己悲凄的命运,写下了情真意切的不朽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大半生的凄苦飘零,终于有了相对的安稳,生活虽然算不得富裕,但妻儿老小一家人其乐融融,倒也惬意。别人看来不起眼的生活琐事在诗人笔下却是那样饶有情趣,“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不期而至,与其说是春雨到来的喜悦,不如说是安逸生活给诗人带来的快乐。杜甫无限感激上苍的恩赐,给予他漂泊生涯中难得的温情与舒适。远离了政治中心,他尽可能地舒缓自己的身心,懒散地放纵自己,尽情地享受生活。此时的诗人一切顺其自然,对待官员和老百姓的态度没有两样,这似乎是在嘲讽那个曾经梦寐以求的官场。崔县令来访,诗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

  离开长安久了,诗人不可能不留恋自己的故乡,不可能不牵挂大唐王朝的命运。还有少陵原的一草一木,曲江池畔的细柳新蒲,大明宫的亭台楼阁……以及那个性格刚毅、藐视权贵的李太白。杜甫对他是既赞赏又担忧,于是,写下了“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这个忧国忧民的悲情诗人始终心系苍生,时时刻刻关注着社会底层老百姓。他为普天下老百姓的共同命运哀叹与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襟。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作不朽,他的思想、人格永远不朽!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