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以小见大,以点引面的喜剧才是王道|透析印度电影冲击波(3)

时间:2020-10-18 18:24:41    来源:

刘婉怡 影评练习册


印度电影近几年来不断地刷新着我们的认知,从《摔跤吧!爸爸》到《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再到《起跑线》,这些充斥着喜剧色彩的剧情电影,从小处入手讲述着印度不同阶级的人们生活的各方各面。
以小见大,以点引面
《起跑线》讲的是印度的教育“择校”问题——这种教育问题不仅仅在印度出现,在中国甚至是在全世界都是出现的。宣传片上有一句话:入学是家长的战场。说的一点没错,两个多小时的影片围绕着中产阶级巴特尔夫妇想把女儿送进名校读书这件事情展开,二人为了能让女儿入学使出浑身解数,卖房子、上培训班、装穷人,各种手段用尽之后,发现所谓名校的事实并非如外表一样光鲜。其表达的对于教育体制以及教育机构的掌权者的讽刺是无比辛辣的。

《起跑线》与《小萝莉的猴神大叔》都是喜剧,都是剧情片,都是从一件小事开始逐渐丰满问题扩大。《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从不会说话的巴基斯坦女孩儿沙希达流落印度开始,贯穿了宗教信仰问题以及印巴纷争,从一件小事引申到了国家问题,从两国平民的角度看待严峻的政治问题,比干巴巴的讲历史讲国家利益更能让人好接受,也更加有代入感。在影片中宗教、国家、争端都是狭隘的,不重要的,帕万对于沙希达的爱才是最广阔的最无私的。

《起跑线》从一个人的入学择校问题扩展到整个国家的教育问题以及贫富差距带来的不平等,除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还可怜那些连生存都成为问题的底层穷人。好在导演和编剧给了观众一个安慰——不是所有有钱人都像名校校长和那些自诩高人一等的家长一样,拉吉和米塔的做法给了观众一个美好的展望和幻想。至于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是否真的会改变,并不是我等所能控制的了。

这些以小见大,以点引面的故事叙述手法以及电影拍摄手法在印度电影中展现的炉火纯青,让人不知不觉就被带入进去。相较之下,部分中国国产电影不免沦落入俗套和强行说教。

基于人设的喜剧化冲突
再说喜剧片这个类型,提到喜剧,首先想到的就是“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这位以默片见长的前辈也是不断的描述小人物的生活用以反映社会现状,今天印度电影的套路和卓别林相似。卓别林之于喜剧曾说过:“对于人性的理解是成功的基石。”在以人物为中心展开事件时,或者以事件塑造人物时,真实的情感总比虚假的打动人,高雅的总比低俗的更容易让人接受。喜剧表现在外部可能只是让观众大笑,但是喜剧的内核绝对不在于用低俗的事情博眼球。

《起跑线》中的拉吉是地道的印度人,却被洋派的妻子逼着用英语交流,为了女儿入学离开老房子住到富人区,又为了一纸贫困证明而搬到了贫民窟,遇到了心地善良的邻居,这一系列事情的进展依靠外部因素和人物之间的矛盾推动,在这一系列的事情中,拉吉面对面试老师时的窘迫,夫妻二人把名牌罗列到身上的场景都是让人发笑的点。

被逗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笑之后所隐藏的是拉吉和米塔面对择校问题的无力,笑过之后的是眼泪。米塔作为一个爱女心切的母亲,在出场的时候就充分的体现了出来,把孩子全副武装,在外面玩还要把公共玩具用纸擦干净,每次女儿的教育不合心意就要疯狂的想到以女儿吸毒为结束的最坏结果,在贫民窟和各种人不计后果的吵架,种种行为基于人设,观众笑的不是“哎呀,这个人摔的好惨”的动作,而是人物在人设中固有的性格。

印度电影在国内无论是市场还是口碑都受到观众的认可,相比起胡编乱造的青春和故事,人们很显然更愿意看有一定深度的电影。电影人不能站在上帝视角给观众布道,也不能以乞讨者的姿态卖惨求垂怜。与观众站在同一高度,借着一部电影讨论共同的问题,有思想有思考,大概就是印度电影的魅力所在。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