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猾的情感:为何愤怒、嫉妒、偏见
让我们的决策更理性》
原著 | 埃亚尔•温特
解读 | Elika
从小到大,你一定听过很多次这样的教诲:“不要感情用事。”
人们总是互相规劝要理性思考,不要被感情的冲动左右,似乎在理智与感情的博弈中,理性总是那个高高在上的正确者。
所以很多人以为决策是情感与理性两种截然相反的机制进行角力的过程,我们内心的情感冲动会诱使我们作出“错误”选择。
然而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情感与智力机制是共同作用的。而且,有的时候,靠情感和直觉做出的决定,其效果远远优于深思熟虑后做的决定。
正如这本《狡猾的情感:为何愤怒、嫉妒、偏见让我们的决策更理性》告诉我们的,本书打破你所有关于情感的思维定势,你会发现愤怒、嫉妒、偏见等情感机制在帮助我们更理性地进行决策。
作者埃亚尔•温特是决策研究领域世界级顶尖的专家,也是研究机构希伯来大学理性研究中心的经济学教授及主任,同时任曼彻斯特大学、华盛顿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他对实验经济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并认为实验经济学在管理决策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本书综合了博弈论、心理学、进化论、行为经济学等众多学科,深入剖析情感的运作机制,颠覆了人类对情感与非理性的传统认知,帮助人们重新审视决策系统并作出英明决策,其理论受到8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力荐。
通过这本书,你会了解人类的情感,反而是一种进化后的优势,它有时以不合常理的情况出现,却意外帮我们作出了更好、更安全、更理想的决策。情感深深地影响并主导着我们的选择,其背后有着理性的逻辑。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到书中去探索“狡猾且奇妙的情感”。
情感是建立承诺的机制
情感是协助人进行决策的机制,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其出现、成形与发展均以增加我们的生存概率为目的。
想象一下,当你站在一座吊桥上,倚靠栏杆探出身子向下看,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同行的小伙伴猛地蹦跳了一下,你也许会因为恐惧,迅速缩回上身抓住栏杆。
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靠理智来认真计算栏杆能承受的体重上限、吊桥高度和从吊桥摔下的全部后果,再做出决策,很可能太慢而来不及。
而你的情感机制反应迅速,效率高于慢条斯理的理性机制千百倍,它的存在非常重要。
而情感也分很多种,如恐惧、悲伤、悔恨等人类情感,我们将其划分为自发性情感;愤怒、嫉妒、仇恨、共情这样的情感,我们将其称为社会性情感。
自发性情感影响自我的决策速度,而社会性情感对自我和他人的决策都会产生影响,由此可以引发出情感结构中最重要的一环:承诺。
我们常常会对自己立下承诺,比如,我们会购买健身房的会员卡,付出高昂的费用逼迫自己实现承诺,按时健身,对锻炼器材物尽其用;若打算戒烟,我们还会向朋友或熟人公开宣布这一消息,从而使得复吸行为付出惨痛代价:
因为半途而废的行为会人尽皆知,让我们颜面尽失。
我们也可以利用情感,默契地与他人达成一致的结果,从而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书中写到这样一个例子,一对夫妻正在决定今晚去哪里过。丈夫想要去看拳击比赛,妻子想要去看芭蕾舞剧。
多番协商无果后,两个人决定各拿一张纸条,在纸上写上“芭蕾”或“拳击”,晚上七点整,双方公开纸条内容。
如果两个人写下了同样的内容,就要一起参加这项活动;假如写了不同的内容,两个人就只能留在家里,错过出去玩的机会。
假设每个人都将自己的首选活动估价200美元,次选活动估价100美元,留在家里的选择估价0美元,那双方该如何在这样的博弈中达到均衡状态?
答案非常明显,若想两个人都获利,只能在双方都选择“芭蕾”或“拳击”的情况下,否则两个人只能双双留在家里。
若要实现这个状态,这就需要其中一方妥协,最终,这名热爱拳击的丈夫为了妻子选择了妥协,他在客厅中放上《天鹅湖》芭蕾舞曲,暗示妻子自己会选择芭蕾。妻子大受感动,吻了又吻丈夫,所以,两人选择当晚开开心心的去看芭蕾,第二天再去看拳击。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也许不会直接表达或暗示对方,而是通过情感传递信息。
情感这种信号传递机制,让我们在日常参与的各类博弈中协调行动,达成均衡的最佳状态。
现实生活里需要通过情感来传递信息,用正面情感来展示承诺。
爱或崇敬让我们得以表达出不惜付出沉重代价也要陪伴或帮助对方的意愿,从而影响对方对待我们的行为,最终达成我们想要达成的“互利”结果。
偏见与信任
大家可能都觉得,物质诱因,可以提高人们做事的积极性。这一说法频繁被应用于生活中,无论是绩效、罚款,都基于这一假设,但作者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偏见。
研究者曾经组织一群儿童参加贫困青少年募集捐款,第一组的儿童被告知,他们募集的捐款将全部捐给慈善基金,分给有需要的人;第二组的儿童则被告知他们每个人可以获得所募捐款的20%作为报酬。
结果,第二组儿童募集的平均数额远低于第一组,因为他们会把这件事当成有偿工作,而非志愿行善。
研究人员发现,对利他主义行为的金钱刺激会降低人们的心理积极性。同样,在维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这方面,不安的情感比金钱更重要。
因为人人往往以为信任可以用金钱或物质衡量,这样会减少人们内心的不安。
比如书中还写到托儿所对迟到的家长按月罚款,但家长迟到的次数不降反升,因为家长们认为对迟到的时间付钱等于“付费托儿服务”,这消除了他们迟到时的愧疚感。
而在其他很多方面,比如朋友间的关系,人们也很注重金钱等方面的恩惠计较,希望尽快报答恩情。
但其实如果能意识到施与者与接收者的双方需求,那我们的人际关系,人情往来,也能顺畅很多,真正达到信任。
书中作者讲了自己家的例子,在他儿时,他们全家逢节假日都会去外婆家聚餐,还有母亲的七个兄弟姐妹也会携家人到场,但每次吃完饭,都会剩下很多菜,所以几个姨妈都会为谁带剩菜回去讨论很久,有时还会争吵。
一次聚餐完毕后又剩下很多菜,这时姨妈们包括作者的母亲又开始了对剩菜的讨论。
马蒂尔达姨妈这次被要求多带点剩菜回去,可她不是很愿意,这时她看到雷切尔姨妈没有加入讨论,以为雷切尔姨妈在为丈夫木工店的财务危机暗自神伤,出于帮衬的心理,要把剩菜给她,可雷切尔姨妈很高兴的接受了,并在事后澄清丈夫的木工店生意红火。
雷切尔姨妈的行为,让大家都很羞愧。所以以后聚餐完分剩菜,大家都乐于主动带菜,每人都带一点回去,家庭氛围也好了很多。
因为大家渐渐明白,雷切尔同意把剩菜带回家,是帮了马蒂尔达的忙,而不是马蒂尔达帮雷切尔的忙。
信任就是建立在彼此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要理解他人,懂得如何付出,也要懂得如何接受。这样,才能建立信任的大厦。
男人与女人情感的差别
有句话说,“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好像男人与女人是两种八杆子打不着的外星物种。
这正是因为,两性之间存在差异。关于男女的差异,社会上流传着许多种成见,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一剖析。
1.成见一:女人比男人更容易吃醋,对伴侣起疑。
女人更爱吃醋的成见由来已久。这是真的吗?又是为什么呢?
这种说法在进化论中并不能得到证明,研究表明男女都有理由吃醋:男人要确定伴侣所生的孩子是自己的亲生孩子;女人则需确定伴侣不会弃她而去,让自己的孩子失去他的保护和抚养。
虽然男女都会吃醋,但是男女吃醋的心理和行为却大有不同。
书中写到数项研究表明,对出轨行为的情感反应男女有别。女人如果对丈夫之外的男人“精神出轨”所感受到的罪恶感要强于不涉及感情承诺的“肉体出轨”;相反,男人“肉体出轨”所感受到的罪恶感要强于只有感情的关系。
2.成见二:女人比男人更需要爱的表达。
在生活里,似乎女方总是爱追问“你爱我吗”,女人是否注定比男人更需要爱的表达呢?
我们要理解,这与男女的生殖差异有关。在生育上,女人至多每九个月能怀孕一次,而且怀胎期间,为了保胎和分娩,女性要付出大量精力。
所以,在选择伴侣时,女性要慎重得多,她必须保证自己的丈夫爱自己,忠于自己和儿女,这样孩子的父亲才会分担照顾与抚养子女的重任。
3.成见三:女人比男人话多。
先来说结论,根据心理学研究,平均来看,男女所讲的单词量并无区别。
为什么现实与普遍观感截然不同?和大家讨论这个成见,是因为这个成见背后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关系心理学中有一个现象:“要求与退缩”,即一方请求讨论双方关系中的问题,另一方却百般逃避。
在大多数要求与退缩情境中,女性为提要求的一方,男性则消极回应或退缩逃避。
我们在前面讨论过,对于女性来说,证明对方爱自己很重要,因此女性会要求男性伴侣对自己做出承诺。
而要求与退缩情境,往往是在一方埋怨对方不够忠诚、投入不足,想要对方给予自己承诺的时候出现。
解释了提要求的女方,我们再来谈谈退缩的男方。
其实有时候,男性消极回应并不是因为他对对方的需求兴趣寥寥,而是为了形成一种均衡的状态。
既沉默答应,接受部分要求,又“不予置评”,不会对对方所提出的改变全盘接受,方法非常巧妙,应了那句“沉默是金”。
所以,尽管男女双方存在很多差异,但我们要理解差异,拥抱差异,相信自己真实的情感,这样才能坦荡相爱,不辜负彼此。
自负的人类
我们都承认世界上有几十亿人,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但你知道吗,在人们的心中,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有着出众的能力。
在美日持久战期间,美军打算用飞机投掷炸药进行大量的空中轰炸,但是派去投掷炸药的飞行员会有极大的风险被日本歼击机及高射炮手打下来,此外,一架飞机装的炸弹越多,飞行员就越不容易操纵飞机,越有可能被击中。
统计学家弗德勒及其小组,被要求计算将飞行员牺牲人数降到最低的方法,最终得出最优解——抽签选出四分之一的飞行员,尽量多装炸弹。
虽然由于多装炸弹,每架飞机所装燃料只够单程飞往轰炸目标,但这样整个任务只需要1/4的飞行员即可完成。
计算结果表明,这一方案对飞行队造成的总风险最低,通过抽签选出必死无疑的人,而其他每名飞行员还有75%的生还率。
然而这个方案却遭到飞行员的坚决反对,他们宁愿全上战场,任凭命运的炸弹在他们间平均分配,也不愿意抽签来决定生死。
飞行员拒绝研究方案的做法,与心理学、经济学经常研究的现象——自负有关。
大多数人都自欺欺人地觉得自己能力出众、比别人幸运、比别人厉害,患有“我不会中枪”综合症。
不信的话,你可以做一个实验,找一组朋友或同事,选择一门大家水平差不多的技能,比如驾驶或烹饪,问一问他们如何评价自己的能力。
你会发现,大多数人,甚至所有人,都会声称自己的能力“中等偏上”,也就是说,优于大多数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根据每一次得到的反馈不断对自己产生新评价,判断自己是优于常人还是没那么好。但人类的认知与情感系统,却不能平等对待正面与负面的提示。
大多数人,只记得自己做菜最成功的几次,却忘了炒糊的几次。在投资上,人们也会重成功而轻失败,高估自己的投资水平。
如果人们能更好地吸取前车之鉴,是否能够更好地生存?免于自负的烦恼呢?
答案当然是可以的,只要我们正确的面对自负,把自负变为自信。
一个人发自内心的情感状态将会有效地影响别人。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让别人相信你能力超群,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对此深信不疑。
而自负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是让我们乐观。乐观的人会对每件事都抱着积极心态,觉得做了就会有好结果,从而行动力更强,更利于我们情感决策。
我们要相信自己,更得相信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反应,虽然非理性的情感无法根除,但可以减轻。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任何人都会愤怒——这很容易,但要在合适的时间,为了合适的目的,对合适的人产生合适程度的愤怒情绪——这并非所有人力之所及,也并不容易。”
所以我们要不断练习,不断成长,让理性的,美好的情感,为己所用。
以上就是本书的精华内容。
读完《狡猾的情感》这本书,让人突然就释然了下来,不再觉得“感情用事”是一种多么不可饶恕的错误。
当你愤怒时,也许是愤怒才能最大限度地威慑对方,保护好你自己的利益。
当你付出爱与信任时,它的力量比金钱更强大。情感的信号交流,使得爱也能传递到你的心里。
当你怀疑与偏见时,这种情感也会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有时候你对世界失望,并不是因为世界如此,而是因为世界只是一面镜子,回应了你的心。
比起理性的决策,我更希望读过这篇文章的你,意识到情感的强大力量,在理性思考的时候,多一点心动、多一点信任、多一点“感情用事”。
因为,你埋下怎样的种子,终会收获怎样的人生。
*文:Elika,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意大利艺术文化媒体硕士,微博/公众号:花吃了Eli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