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刘昀:佛的诱惑

时间:2020-10-18 18:51:37    来源:
刘昀,湖北天门人,当过兵,种过地,做过行政干部,现就职于天门市国土资源局
 
佛的诱惑
 
大洪山余脉延绵千里,在汉江平原北部嘎然而止,留下众多山岭丘陵,是为竟陵。地处天门与京山交界的天门山群落,是天门市境北仅有的山脉,大小山丘相连,其主体由佛祖山、金杯山、团山、扑船山、龙尾山五峰组成,东西走向,首尾相倚,次序错落,旁正有别,呈天然的“莲花形穴”形状,正如佛祖的莲花金刚宝座。在这里,神话与传说交融,遗圵与佛光掠影,诗誉远方,茶香万里;这里也是我的故乡,当人们试图打开相关佛祖文化景区的时候,我已经感受到故乡素有“佛祖圣地”之说的神秘与诱惑。
 
 
从小生长在佛祖山脚下一个小山村里,耳闻目濡了大人们对有关山的神话传说故事的描述——
 
佛祖山的传说
 
秦始皇赶山填海时,一名叫智海的和尚受命日夜兼程赶山至天门山群落,正值黄昏,天门山口的夕阳把附近的村庄照得一片辉煌,他沉醉于美景,在一块石上不知不觉沉沉睡去,等他醒来,已是二更时分,装满一山的金银财宝再也赶不动了,于是将山门钥匙丢进山脚下四方湾一家竹院里,又在山上建一寺庙,取名“骑龙观”,收一弟子,精心念佛。很多年以后,钥匙羽化为三棵竹子,中间那棵又粗又长。当时,山上乱石嶙峋,荆棘丛生,虎狼蛇虫时常出没,危害乡里,乡亲们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这家名为龙竹的儿子转眼长成英武体壮的少年,他为人诚实耿直,乐于助人,多次为民除暴驱害,由于过度劳累,一场大病不起,乡亲们纷纷前来关照,他逐渐有了好转,口中却一直念着佛祖山“金银牵藤”,梦托使命,富裕乡里。大病痊愈,他心系托梦之事,在乡亲的支持下,开始战山取宝——他将后院三根竹子砍倒,择了中间一棵,去净枝叶,留下三六一十八节,烈火熏炕三日,竹竿光亮如金。又过三日,天刚蒙亮,他扛起竹竿,面山而拜,然后拖着竹竿,围山绕行三圈。三圈里他鏖战群魔,披荆斩棘,满身遍体鳞伤傲立于山南坡中间山沟前,拜了三拜,紧接着紧握竹竿向山沟正中央猛力插去,“轰隆”一声,山门打开,只见金光万道,如朝霞满天;蓦然间他看见曾经梦中的仙子,突然听到一个声音:你已是宝库的主人,要么带走仙子作福乡里,要么……!话音未落,他拉起仙子就走,从此乡亲们男耕女织,过上了幸福生活。为了感恩,人们上山入庙,烧香拜佛,香火不断。
 
龙尾山的传说
 
很久以前,龙尾山青松苍翠,橡林满坡。山头的天门山口有一金龙潭,两道泉水长流入潭,潭水深不可测,潭边有一人家,家出一人为皇帝身边的卷帘中书(实为太监)。有一年,中书回家探亲,周边富豪官吏争相拜见,由于中书深知自己身世,羞于见人,一县令屡次求见未果,最后差人重礼相送,县令敲门待见,礼品已全数从门边狗洞推了出来,县令疑心受到中书轻视,便辞官做了算命先生,成天成夜在山里查观风水、算命卜卦,传言若挖开天门山口那道横岭,可畅通风水;若堵住两道泉眼,可保风水永驻,中书家将飞黄腾达。中书信以为真,便请来劳工,日夜奋战,可泉眼堵了又开,横岭挖了又长。“算命先生”又传言一个托梦:不怕你千人挖万人挑,就怕你铜钉子钉我的腰。中书收集来大量铜钱铸成巨大的铜钉子,在龙尾山腰间钉下去,一阵雷雨交加后,“龙身”血水奔流,泉水三日后枯竭,潭水下陷,皇帝驾崩,中书成了陪葬,家人外逃客死他乡,留下现在山南七道深深的沟壑,传为“龙身”血痕。
 
这些传说有理有绪,似是而非地流传下来,不过是人们想象与幻想而已,表达了某种愿望和寄托!我想,天门山群落这个特定的地理环境,诸多古迹印痕,除了神话传说丰富了它的内涵,“佛”的传播,仅其佛祖山山名、其庙宇似乎都与“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传为佛祖来过的地方。我们虽无从考究,至少近代竟陵文人隐士都在这里留下足迹,火门山书院的残墙断石,皮日休脍炙人口的《天门夕照》,具名茶圣陆羽煮茶的泉水,“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诗人的情怀,都给这里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不能不说这是一种诱惑。
 
 
天门山群落距天门城区西北约23公里,这里是佛子山镇,从镇区向北驱车可直接上到佛祖山山腰的佛祖庙“骑龙观”门前,一下车,我们顿生一种虔诚之感。佛祖庙重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建址是以前的老庙原址,老庙是在文革时期拆除的,砸碎的高粱铜换回生产大队一套锣鼓家艺。重建时人们心中还纠结着“封建迷信”,民心所向的意愿,山脚下的村民肩挑背驮,将村老公屋拆除的青砖搬运上山,花了半年之久恢复了形似“骑龙观”原先的模样。后来镇上有位老人捐资数万,在庙前扩大并完善佛祖庙庙内众多观音菩萨,使佛像得以齐全。随着佛祖山文化旅游景区开发意向的酝酿,天门市政府关闭采石场,平息乱炸滥采的隆隆炮声,使山区恢复了自然生态环境,先后招商引资安置“卧佛”,引种茶园。如今,十里环山公路连接各处自然景点,漫山青松翠樟,蜿蜒的石板台阶掩映其中;万只白鹭每年从南方飞来,栖息于此。佛祖庙佛缘四海,佛经升平,香火袅袅,香客络绎不绝……
 
拜了佛祖,我们从庙后沿着山脊向山顶攀登而行,心中镇定了许多。此时是五月的天气,雨后的天空格外晴朗,明媚的阳光里夹杂着淡淡的薄雾,天地间增添了一层朦胧的意境。青黛色的村庄,黄色的麦子,翠绿色的秧苗,和远处白色的楼群,黑色的沥青路,色调交相辉映,这个季节巧夺天工的手笔,把大自然描绘得如此美丽,给人一种从未有过的冲动与激情。行至一处凹地,只听到溪水潺潺,这里以前一块巨大的石头,名为“将军石”,据说曾是贺龙将军在这里打阻击战时站立过的石头,可惜毁于炸山采石,山顶两边的古战壕,据说筑于太平天国时期,也只剩几段零星残缺的痕迹。有幸的是“墨玉宝座”尚在,佛祖山海拨173米,有“佛座”之称的“墨玉宝座”正好在这个点位上。说来也巧,正是采石的手掌伸向它的时候,停采的禁令下来,也许是天命,佛祖之物,岂能造次?
 
我们看到,在山顶一片光秃的石群中央,生长着一块两米见方的形似座椅的块石,它座北朝南,扶手与靠背光滑如磨,顶部有一个升大的墨斗。风雨无法洗涤它些许人工修饰的雕痕,红尘未染的天外之水,盛进斗中,常年不干,有“圣水”,“佛水”之说,这就是墨玉宝座。“墨玉宝座”的取名可是文人骚客们的绝作?但无论如何,当你谨慎地三拜而坐,那君临天下的气势总会让山风无声,百花惊心。而飘渺的山雾,载你翩然入仙的感觉,你会久久不能回神于尘世。如果有人将“佛水”用手指轻轻弹溅在你的额头,你还在想着普渡众生吗?
 
佛祖山山顶上有许多光滑且奇形怪状的石头,除“佛座”石,还有“卧佛石”、“佛憩石”、“扶手石”,大约都与“佛”有关,而“英雄石”、“血染石”则是纪念的石牌。据说有一个“泉眼石”,石眼连接山泉,以此水沐浴,延年益寿,很多人一直寻找,有没有?只能是一个迷,人们在寻找中,却找到不少蜈蚣,山里人常把它作为药材卖出,收益不少,听说有人捉到一对雌雄蜈蚣能卖出黄金的价钱。
 
任意站立哪块山石上,我就是山顶一青松了,听松风阵阵,鸟语花香,不觉得醉人心脾。你会突然发现,有一种花,无论香味、花色都与众不同,这就是金银花。金银花,又名忍冬,由于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既能宜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金银花从藤本植物上开花,传说中所谓“佛祖山金银牵藤”,漫山遍野,实则源于此。有人把它们移植家养,满园馨香;我们也随手采一把,插入瓶中,让这沾过“佛水”的花香禅意在心中弥漫。
 
 
佛祖山、金杯山象一对孪生兄弟,一头朝东,一头朝西,南北夹成山谷,一条水泥路宛如丝带从山谷中穿过,两侧的山坡上生长着绿油油的茶树,郁郁葱葱;茶场内有制茶坊、品茶室、聊茶亭、茶文化农庄等。从佛祖庙门前乘车或顺庙旁的石板台阶步行下山,都可以到达这些景点
 
而到金杯山那边的茶园,我们必须经过一段怪坡。怪坡南北走向,从南到北是明显的下坡,而从北至南依然还是下坡,这应该是视角差异所致。怪坡连接两山茶园,也连接佛祖庙和陆羽泉,以一种诱惑把“佛”与泉连接在一起,也把它们给予我们的意愿与欲望连接在一起,禅意于心,甘汁于脾,佛心绵绵,泉水源远流长!
 
在茶场,好客的主人热情招待了我们。品茶室内书柜上陈列着许多有关茶及茶文化的书籍,四周墙面上挂满文人墨客的书画诗词、摄影作品,一张雕根茶桌搁置在中央,茶桌上摆放着各类茶叶。主人早已沏好陆羽新茶,一边倒茶招呼我们,一边和我们聊及自己的茶业经营史,他说:天门是茶圣故乡,但一直没有茶产地,应该有原汁原味的茶推出去,这就是陆羽茶。他带着我们参观了制茶坊,介绍了一些制茶流程,我们似懂非懂,只觉得他专于茶的执着难能可贵。
 
正是新茶采摘,我们很想体验一下采茶,茶园里早有忙碌采茶的妇女们,感觉这采茶都是女人的事,一群穿着花花绿绿游玩的女人们也在那里装扮“采茶女”,她们的笑声把茶场弄得激情昂然,惊得一行白鹭腾空飞起,在空中盘旋。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这些年每年这个时候,数以万计的白鹭飞临山谷,陆羽泉周围是白鹭聚集最多的栖息点,是否寓意着什么?竟成了天门山群落一道奇观。
 
除了白鹭,许多的人文景观都聚焦在这里,从陆羽泉往西到火门口,分布着陆子读书处、陆羽泉、陆羽亭、陆羽祠,还有汉光武憩息的溱手岗、火门山书院和山前夫子堰等,巨大的“卧佛”也安置在陆羽泉边,它们处于“莲花金刚宝座”正中央位置。陆羽泉就在金杯山半坡的山凹里,是一个天然的泉眼,每逢多雨天,泉水从泉眼溢出,源源不断流入山脚下的夫子堰,灌溉数百亩良田。即使干旱年间,泉眼里的泉水也保持恒定的水位。有人说,金杯山尾沐浴在山尾的铁家大堰,山上的树木草藤才得已生长茂盛,陆羽泉水自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此言好象自成逻辑,不无道理。
 
单说陆羽在唐天宝五年,受时任竟陵太守的李齐物修书推荐,上火门山求学于名隐士邹夫子门下.陆羽性嗜茶,在山坡上种下一片茶树,用泉水煎茶饮用.本来清甜醇香的泉水,煎出的茶更是别有一番风味.这就是陆羽始创的煎茶法。后来陆羽揖别邹夫子下山,出游考察茶事,终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陆羽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陆羽泉是后人为纪念陆羽而命名,人们在此立碑建亭,与竟陵城北门外官池左近“文学泉”旁的陆羽古亭和竟陵西湖陆羽故园茶经楼遥相呼应。眼前的陆羽泉已处于陆子庙与“卧佛”之间,此时无论你躬身于寺庙,或跪拜于佛堂,还是穿行于陆羽曾耕耘过的茶园,总有一种无限怀念缠绕着你,只有那屈指可数的几棵茶树,在无人修剪中疯长,这才是真实的,真实的让人虚幻一个高大的身影,难道这又是佛的魔力?这不是想象,或者是想象中的真实,我们真实地感受到夫子堰堤上皮日休晒肚皮的形象,这位著有诗集《皮子文薮》,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浪漫主义情趣,真实地聆听到火门山书院朗朗读书声。真实的还有袅袅的炊烟,农家的饭菜,当我们走进山脚下老雷餐馆,前院盆景花卉,架上爬满金银花,黄的如金,白的如银,浓香扑鼻,沁人心脾;花下的餐桌上陆续送上来采自山里的“野味”,野鲜笋、野韭菜、野芹菜、野山芋等,尤其是一种名贵的野生食用菌松蘑菇,它与松树根共生,菌肉肥厚,香气浓郁,味道鲜美,以山鸡炖松蘑特受人欢迎。在这里,我们可以真实地感受“野奢”,尽情享受一番纯天然美味。
 
 
天门山群落象一条巨龙,它的最高处不在佛祖山龙头,而在海拨191米的龙尾山。龙尾山东西横卧,全长5千余米.民间流传的“四十八口长堰堤,九十九家廖家湾,七里三分龙尾山”。是对这一带赋有传奇色彩的真实写照。如今山北连接着传说中的金龙潭的四十八口长堰堤,已寥寥无几,山尾的廖家湾始终没有住满百户人家,而七里三分的龙尾山,在我们的视野里依然那么俊美。那片橡子坡老树还在,那七条“血痕”还在。
 
我们伫立龙尾山头,远远望去,这条昴首腾飞的巨龙,龙头朝东眺望,龙尾伸展于广袤的田野,江汉平原秀美风景沉浸在它的怀抱。棉花在阳光下蕴育着洁白的爱恋,水稻在热浪中躁动着火热的激情,十里果廊,挂满丰收的喜悦,千亩精养池波光粼粼,一展平铺的碧荷,都融入了大自然的大合唱……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我们仿佛身轻如燕,乘着这条活生生的巨龙,悠然升天!这种升天的感受也非巧合,民间传说嫦娥飞天奔月就是从这里动身。
 
如今奔月墩尚在,它在龙尾山主峰与天门山对峙的天门口两旁的摩天石峰上,天门山是一个小山岭,它与扑船山相连,因为嫦娥奔月之说,山之灵气,以小见大,自有其中含义。在龙尾山上还有诸多景观,夕照峰、老虎洞、骆驼峰、橡子坡等,这些景观,无论在我们审美的视角里,还是在我们想象空间里,都极具观赏性和思维性。比如坐在夕照峰的观景石上,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天门夕照》实景与意景的交融——
 
“落霞如绮绚晴空,坐对天门欲下舂。十里孤峰层汉碧,数村残照半江红。荒城市暝人归牧,远浦沙明水宿鸿。回首长安何处是,嵯峨宫阙五云中。”我们看到天门山口,夕阳西下之时,万朵红霞滚涌的壮丽场景.晚霞中的天门山妩媚璀璨,群山生辉,映照一片葱绿的山野;座座山峰如只只翠羽斑斓的孔雀,闪烁迷人的金光,嶙峋怪石,点点繁花在落日的余辉里流光溢彩。在这五光十色里,我们又仿佛看到一位诗者,坐在观景石上,那沉思的神态,望着缓缓西下的落日,夕阳映照着他饱经风霜的脸膛。相宜“独钓寒江雪”的“孤舟蓑笠翁”,却是另一番情致,我们不禁走进晚唐,以虔诚之心,拜谒这位著名诗人皮日休。
 
皮日休---(公元834--883),晚唐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今天门人,早年住襄阳鹿门子,自号鹿门子,间气布衣等.他的诗文与陆龟蒙齐名,人称“皮陆”。著有“皮子文薮”。歌颂家乡美好的诗歌有“道院迎仙“,”书堂出相”,“凤竹晴烟”,“天门夕照”等竟陵十景诗.其中,《天门夕照》诗咏了汉光武帝刘秀取天门口捷径,驰援昆阳之战而获大捷,终得天下。“回首长安”,“嵯峨宫阙”即寓刘秀称帝事。《天门夕照》描写了皮日休心中的石家河(天门山群落以东),荒城即秦代县城土城,半江即中、扬二水。从《天门夕照》的诗文里,我们看到皮日休与天门山群落的不解之缘,诗人钟爱这里的一草一木,陶醉于这里的落日晚霞。苍天赐予这里一路灵性的山峦,是灵性的山峦塑造了一代伟大的诗人,同样又是伟大的诗人精神,感召着我们。
 
诗,也是一种诱惑,这里弥漫了诱惑。在龙尾山主峰北坡的半腰中有一个老虎洞,它是一个幽深的山洞。相传春秋时期,斗伯比为郧国武将,与郧公之女私通,生有一子.因羞于见人,郧公女将私生子弃于山野(即鹰儿岭)。婴儿洪亮的哭声,召来老鹰为他取暖,后被老虎发现,衔入山洞,以乳哺之.郧公得知此事,令人将婴儿抱回,抚养成人,取名子文。子文长大成人,智勇双全,成了楚国著名将领。于是老虎洞也随之闻名遐尔。也许因为诱惑,人们在老虎洞建了寺庙。一条香客们踏出的蜿蜒崎岖的小道,通向峋嶙怪石之中,老虎洞庙就座落于此,它依崖而建,呈老虎飞跃之势。山洞在庙内左上角落处,偶临洞门,寒气逼人,如步入地狱之门。入内是一条30度角倾斜的窄窄的隧道,一人躬身爬行十来米,才有豁然开朗之感,洞内在灰暗的香烛光里,显得更加幽静,好生一种迷惘之美。
 
出了洞门,赶紧烧一柱香吧,让袅袅轻烟镇定一会惊悸之魂.我们毕竟都是凡人,也许我们前路还有更多的诱惑。
 
 
天门山群落的怀抱里有众多湖泊,这里古为大泽,从遗留下来的湖泊可见一斑,从东至西,大小湖泊有北港湖、青山湖、长湖、陈家湖、王家湖和杜桥湖等。青山湖是保持历史原貌遗留下来为数不多的湖,大多数湖已改造成精养鱼池和粮食产地,较之人定胜天,敢叫山川变模样的壮举,青山湖似乎有充分的理由,保留“莲花宝座”前鲜艳的莲花,铭记古往今来历史的沧桑,尽情显露人与自然和谐之美。这种美,更在于这里曾经是革命的摇篮。“青山湖脱险”、“三个半恩人”等史料,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渔北区委书记胡恒山,在这一带与敌人周旋,留下惊险动人的一幕;抗日志士张落成(张家场人)在这里,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人类的解放事业。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今天的湖光十色,湖景才多了一层神圣庄严之美。
 
我每每站立天门山群落山顶,仰望天空,俯瞰湖水,仿佛看到茫茫泽水之中升起的帆影,它们传播着神话,传播着文化,传播着丰碑,传播着诱惑,传播着爱与责任。当再次回到初衷,我似乎又在神话传说中寻找某种答案。
 
秦始皇为扩大疆域,在全国各地征调大量民夫,挖山填海。天宫里的王母娘娘体恤民间疾苦,化作民妇下凡,发给每人一根衣线,若将衣线搭肩担土,则如燕轻飞。有一农夫,得衣线后,如释重负便得意忘形,担土至此,不慎将绳子扯断,一担土便翻落下来。这农夫又顺手将畚箕连抖三下,于是便有了二大台三小台。明朝,一个著名的星相先生云游至此,感叹道:“三龟侍两神,宝地也。”等登上大神子台,又见台沿呈二龙抢珠之势,不觉脱口而出:“神子神子,必出圣子!”有人问出于何年何家,星相先生捋五柳胡须,神秘一笑:“天机不可泄露。”飘然而去。
 
这宝地“两神”便是大、小神子台,它们座落在石家河遗址群西边,与天门山群落处于同一线上。“神子”谐音“圣子”,“圣子”之说寄托了学子中榜状元的愿望。天门素有“文化之乡”的美称,从唐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到清朝,一千多年的历史中,真正考上头名状元,有据可查的只有蒋立镛一人。而且顺治末年,因南征战事震怒,清廷曾留下“除非开天门,湖北人不得点状元”之警语。可见蒋氏夺魁,确非易事。蒋立镛以“治河”精彩之笔,誉为“奇才”,又以“朱笔独点天门”,巧对“青衿争出玉宫”,为嘉庆皇帝点中状元。如今,天门莘莘学子,每年中榜各类院校,数以万计,真可谓“天门大开”了!
 
事实上,神子台是石家河遗址文化的一部分,从考古专家的研究中,表明它是商代前期两座城堡。我不知道佛与遗址有什么直接关联,但至少佛缘与自然界的契默相生,实在令人惊叹!“佛祖圣地”与“石家河遗址”同处一地,其中有着怎样千思万缕的联系,人起源时,佛在哪里,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也就是说,佛是在人类的认识中产生的,有没有佛,只在我们的心中。“遗址”是真实的,“佛”是一种寄托,也是一种诱惑。
 
以一个旅行者的身份写家乡的游记
 
2019年6月5日完稿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