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沿街,南屋门前有一方空地,属于祖上的宅基地范围,东西长约12米,南北宽5米多,也就是1分地左右。这么大的一片地,在门前可真是个稀罕物,若闲置了不充分利用起来,那才真叫可惜。
有人建议栽花种草,培植上几棵风景树,再放置几个石凳、一方石桌,既赏心悦目又可休憩纳凉。若是夏秋时节,在树下泡上一壶好茶,邀几个好友,杀上几盘象棋,谈论一下古今,岂不美哉悠哉!
可我对种植花草不太感兴趣,认为那不实用。现在家中吃的各种蔬菜大都是大棚种植,口感较差而且有的使用化肥农药,若是自己种植,既经济又可放心食用,何乐而不为。我的想法得到妻子的赞同,说干就干,初夏时节,集市上各种蔬菜苗、种子应有尽有。地瓜卖的是培育好的苗子,按100棵一捆摆好,也可分开卖,一般一捆10块钱,零买的话贵一点。我和妻子买了一捆红瓤的地瓜苗,因为红瓤地瓜吃起来口感好、甜度大营养价值也高。卖方是一个60岁开外的老农,一脸憨厚朴实的样子,交钱后他又多给了几棵,说是拉个主顾,若种得好来年还买他的。我和妻子对他印象很好,感觉这个人很实诚,留了他的名字和电话。
黄瓜分地黄瓜和架黄瓜两种,市场上既卖种子也有成品栽子,地黄瓜栽种起来方便,口感好,只是产量比架黄瓜低一些,可架黄瓜需要用竹竿搭架,栽种起来比较麻烦,再说口感与地黄瓜相比,味道没有那么醇正,于是我和妻子决定种植地黄瓜。地黄瓜苗有大有小,大的十几公分高,一元钱一棵,小的七、八公分,一元钱两棵。年轻人没有经验,一般会挑大的,我记得父亲曾经说过,黄瓜种植后,需要缓苗,种植后3天内最好早晚各浇一遍水,一般一个周左右才会定苗。而小的地黄瓜苗子适应性较强一些,一般四、五天就可定苗,十几天长得就会和同时种植的大苗子一样,而且成活率更高。地黄瓜长成后,瓜蔓铺的面积很大,种植密度大了,不透风,容易导致腐烂病,同时影响产量,一般一平方米种植一棵最好,按照一畦黄瓜5平方算,应该买5棵,为了预防万一,我买了6棵,都是小的栽子,花了3元钱。
茄子和辣椒是农家饭桌上必不可少的家常菜,而且是一对好搭档,一般茄子不是油炸的情况下,是必放辣椒的,吃起来才对味,而且开胃。茄子卖的是栽子,一般都在20公分左右,一元钱两棵;辣椒栽子小、细,一元钱能买好几棵。茄子长成后,果实很大,需要搭架,不然就会倾倒,一般用两根一米长的竹竿插进地里,在茄子两旁对着绑,把茄子粗枝固定住。辣椒两棵摆在一起种植最好,这样长成后枝干互相偎依,不会倾斜倒地。茄子是紫皮的最好,辣椒不能太辣,太辣了伤胃,不辣又没味道,是麻辣的最好,在买前一定要事先跟卖方说明,否则长出来才发现味道不对就晚了。茄子辣椒都是向上生长,占地不大,按照自己的估算,我买了8棵茄子10棵辣椒。
水果西红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和防癌作用,苗子更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一般卖一元钱一棵,我一下买了10棵。扁豆每年都种,不需要占地,只在墙角种几棵,因其适应性强,频繁坐果,每年都会留出不少种子,一般三五年之内种植都行。
大葱是山东人的最爱,小葱苗子很便宜,一般两元钱一大捆,100棵左右,我一下买了7捆。
回到家,把各种苗子、栽子用水淋湿,放到墙根背阴处,随后拿出铁锹、铁耙。我先用铁锹把这块空地全翻了一遍,让地变得松软,杂草也没有清除,而是翻到了地里,让土覆盖住,等草腐烂后,是很好的钾肥。一个多小时后,空地全部翻了一遍,细细的汗珠也布满了全身,妻子用毛巾擦了一下我额头上的汗,我俩相视一笑,体会着劳动带来的快乐。妻子拿着铁耙,把这片空地耙了一遍,让土地变得平整好看,并按蔬菜种类分好了几个畦子。
地瓜种在最外边,需要起大垄。每个垄长12米,需要全部深翻,翻出的土培成40公分高的大垄,这样地瓜苗栽下后,根很容易扎下去,利于坐果,提高产量。地瓜的种植间隙不宜过密,1米3棵为宜,栽植100棵需要扶3个大垄。地瓜苗栽种时,得斜着栽,然后把根部土踩实。地瓜耐实、抗旱,种植完后只需浇一遍水即可,不出现人为破坏的话,基本都能成活。
大葱需要用铁锹挖几道深20公分左右的沟,把葱苗栽到沟里,葱苗要摆放均匀,不能过密。大葱是所有蔬菜里最抗旱的,就是裸露着放到太阳底下曝晒一周,都很难致其死亡,可见其生命力之顽强。
茄子、辣椒、水果西红柿、地黄瓜按照种植密度要求分别种到大小不一的畦子里,每棵蔬菜都需要培上围土,以利浇水。扁豆种在墙边,只种了3棵。
半天时间,所有的瓜菜全都栽植好,并浇了一遍水,看着一天前还是光秃秃的空地,如今变成平平整整、绿油油的小菜园,我和妻子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这是劳动带来的快乐,充满着对丰收的期盼。
一周时间,各种蔬菜全部定苗,只零星损失了几棵。一个月后,地瓜长出了半米长的蔓,茄子叶片宽大,有的已开出紫色的小花,这时就需要在茄子根部插上竹竿,把茄子主干和竹竿绑在一起。
六月天气多雨,被雨水淋过的蔬菜郁郁葱葱、绿意盎然,显得格外有生机,各种蔬菜像攒足了劲似的疯狂生长。地黄瓜的花像金黄色的喇叭,扁豆的花像紫色的牵牛花,小西红柿的花零零散散,黄得可爱,就像天空中一颗颗耀眼的小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
地黄瓜坐果最快,开花后引来一只只蜜蜂,几天后,花蕊就会败落,随后顶着花蒂长出一个个可爱的小黄瓜,小黄瓜带着刺,生长速度极快,这时就需要多浇水。一般坐果后一个周时间,就会长到15公分左右,这时两三天不见,你也许会大吃一惊,一个二两左右的地黄瓜很有可能变成半斤多甚至一斤。地黄瓜生吃口感清爽,味道极佳,尤其是在阳光下自然生长的,洗净后用菜刀从中间切开,一粒粒清澈透明、圆润丰盈的水珠从断口渗出,几米之内都能闻到一股儿时生产队菜园子里黄瓜的味道,那样醇正诱人。记得有一次我检查得不仔细,一根黄瓜长到地瓜叶子下,等我发现时,已长到近半米长,比胳膊还粗,摘下后给妻子看,妻子又惊又喜,回家放电子秤上一称,竟然达到1600克。尽管又粗又大,可切开后生吃,口感依然很好,这就是纯天然绿色食品最大的优点。
小西红柿的黄花凋零后,一个个绿色的小西红柿就会陆续挂在花蒂,半个月的时间,小西红柿由绿变红,就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枝叶间,可爱诱人。小西红柿的口感很好,酸中带甜,既好吃又解渴,经常会有孩子经不住诱惑进来摘几个尝尝,有时在摘的时候正好我出门,孩子们很是尴尬,有的做个鬼脸跑了,有的红着脸呆在原地,准备等着挨训。农村不比城市,都是一个村住着的街坊邻居家的孩子,谁家有事都得互相帮忙、互相照顾,谁家有什么好东西经常分着吃,咋能为这点小事去呵斥孩子。可也不能让孩子从小养成乱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于是,每次碰到这种情况,我都会教育孩子,想吃的话不要自己摘,敲敲门告诉我,我会帮他摘,并主动摘一些大的递给他,孩子反而不好意思再进去摘了。
有一次,我儿时的耍伴拿着一个塑料袋在菜地里摘菜,正好妻子出门碰见了,虽然没有争吵,可回家后妻子的脸色很不好看,她认为自己辛辛苦苦耕地、浇水、除虫种植好的蔬菜,怎能招呼也不打就随便采摘。邻居也马上跟进门来,放下蔬菜后连声赔不是。我赶忙把蔬菜递给他,并抓住他的手,很诚恳地说:“咱们是邻居,又是从小光屁股长大的同学,和兄弟没什么两样,你要是放下,就是羞臊我!”最终,我又摘了一些小西红柿一起送给了他,同学很感动。实践证明,这样做是对的。秋季,我家正屋房顶两片瓦由于水泥脱落掉了下来,怎么装也装不上去,当时正是雨季,我的这个同学看见了,二话没说,从家里和好水泥,拿着灰板和抹子,踩着梯子上了平房。同学从小身手就很敏捷,踩着瓦的结合处几步就上了房顶,把脱落的瓦放回原处,用水泥抹了个结结实实,又把瓦的下方用水泥粘牢。这在我看来是很难的事,就这样轻易解决了,当晚,一场瓢泼大雨倾泻而下,我和妻子暗暗庆幸,多亏了同学帮忙,再次验证了我当初的做法是多么正确。
秋季,由于雨水充沛,地瓜长势凶猛,嫩绿的叶子爬满了地面。都说地瓜的嫩茎、嫩叶很好吃,邻居是个厨师,按照他说的做法,我用手掐了满满一盆嫩茎叶,用开水淖一下,再放箅子上蒸一蒸,火候不宜过大,出锅后拌蒜吃,真是一道绝佳美味,既开胃又下饭。试过好吃后,我和妻子赶忙从地里摘了十几袋嫩茎叶,分发给村里本家人和街坊近邻,吃过后大家都说好,我告诉大伙,只要想吃自己摘就行了。
霜降前,需要及时出地瓜。由于管理好,雨量适宜,地瓜长得出奇地好,从地瓜垄崩开的裂缝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里面地瓜的长势。出地瓜这一天,街坊邻居一大帮子人围成一圈看热闹,我先用镰刀把地瓜蔓从地面削断,送给平时喂羊的一个邻居,据说地瓜蔓有营养,羊特别爱吃,长膘也快。清除掉地瓜蔓后,沿着根部用小镢轻轻刨出地瓜大部,地瓜不能碰破皮,否则不好储藏,有时需要用手清除地瓜边上的土,待地瓜90%以上露出时,用双手抓住地瓜,垂直向上轻轻拽出。一棵地瓜一般会长一个大的果实,有的会长两个以上,当最大的一个地瓜全部挖出后,比篮球还大的果实引来周围一阵惊呼,有好事的邻居拿电子秤一称,居然超过了10斤,虽然外皮不圆滑,但是没有破损。
100棵地瓜整整出了接近一上午,我挑出一些个头均匀的分给了旁边的孩子,其余的用盒子装回家,放到太阳能晒到的地方。刚出的地瓜不甜,吃起来口感不好,需要通风日晒一个月左右,地瓜的糖分开始充盈,口感渐佳。地瓜可以生吃、煮着吃、烤着吃,也可以做拔丝地瓜,这可是农家餐桌上的美味。
小菜园不大,可种植的各种蔬菜基本可以满足一家半年需求,尤其是大葱和辣椒,大葱耐储存,挖出后放在墙根通风处,气温接近零度再放进屋里,可储存一冬天。辣椒用线串起来,挂在铁条上,晒成干辣椒当佐料,可以食用好几年。
小菜园里的各种蔬菜,从种植到收获需要近半年时间,在种植的过程中,得不断浇水、除草、灭虫,为了食用安全,不能使用化肥和农药,浇菜的水也全部是清水,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另外,为了提高产量,每年种植蔬菜时还要做到不重茬,这可是一门细心的技术活。尽管辛劳,可种植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惊喜和快乐却无处不在,尤其是收获时的喜悦和开心,因为这是劳动的回报,是用双手换来的,它干净、纯真、踏实……
作者简介
潘雪松,山东莱州人,70后,随遇而安,平常心,热爱生活,曾从事新闻写作6年,在《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烟台日报》及多家新闻媒体发表新闻、通讯、消息2000余篇;初试文学创作,在《烟台日报》《烟台晚报》《烟台散文》《胶东文学》等报刊杂志及微信平台、网络媒体发表文学作品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