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辈子,只能这样吗?》
原著 | 肯尼斯·克里斯汀
解读 | 花落怦然
有时候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不是出身,也不是颜值,更不是智商,而是你有没有行动力。在这快节奏的今天,你是不是有很多事想去做,有太多的知识想去学,只是总觉得没有时间?
上天给每个人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只要把日常的8小时工作时间排除,用6个小时来拆处理事情,那么一年就多处了700多个小时来学习和思考。
李开复说:“千万不要放纵自己,给自己找借口。”确实,对自己严格一点,高效学习,超效工作,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就能够让你的人生变得更加成功。
在《这辈子,只能这样吗?》一书中,作者提出我们之所以没有取得更大的成功,就是因为对自我进行设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拖延毁掉了我们的梦想,只有改变它,才能让我们真正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本书作者肯尼斯·克里斯汀是享誉国际的心理医生和企业咨询顾问,创办了“激发潜能计划”,致力于帮助那些自我设限、无法发挥潜力、惯性堕落、想改变却不得其门的人。他说:“我想看着他们从槁木死灰,变得活力十足,全新投入生活。”这项计划,多年来协助很多人突破了低成就的障碍,将潜力发挥到了极致,顺利在事业上和生活上成功起飞。
如果你也想要改变现状,突破自我,主动掌控自己的未来,那就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去揭开改变的核心秘密,充分地挖掘自己的潜能,获得更高成就的人生。
别让目标限制了你的成就
人的欲望是深不见底的,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放弃”追逐,告诉自己“知足”才能“常乐”。他们在生活中安于现状,得过且过。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46岁的史黛西,活泼漂亮、充满朝气,任何事情,她都能够做得很好,然而却对所有事情的兴趣都不会长久。
在她十几岁的时候成绩很好,擅长平面设计、游泳、跳水、体操,然而她却放弃了这些才华,选择了舞蹈;为了继续学习舞蹈,她甚至推迟了一年上大学。可是,当一家专业舞蹈公司邀请她加入的时候,她又突然放弃了舞蹈,跑去上大学。
后来,她又休学了,再也没有回过学校。她先后做过空姐、酒吧女招待、房地产经纪人和健身教练。然而却离她最初的理想越来越远,她总是在重要关头选择求稳,在重要的人生节点上放弃选择。她知道不能再拖延了,得马上做出选择,却又总是下不了决心。
史黛西坦言,一直以来,她都梦想着做舞蹈设计,可是,尽管一直和舞蹈界保持着联系,她却从来没有去做过。
像史黛西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他们会很勇敢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却不敢去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渴望。他们总是原地踏步、消极应对,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尽量地拖延职业选择的时间。
这些人被作者称为低成就的高潜能者。
他们本来应该获得更大的成就,但却容易陷入低成就的漩涡中,不但对自身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也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无数才华横溢的人因为陷入低成就的漩涡中自暴自弃。
想一想,在生活中有哪些自我设限并因而自我挫败的行为,拿出纸笔,写下你做过的限制自我能力的事情。然后,仔细地思考下,你是如何削弱自己的。
不要忽略了自己的抱负,安于现状,扼杀自己的潜能。
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那么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摆脱对自我设限,不再拖延,从而获得更高的成就呢?
作者在书中指出,不要将自己的现状归咎于环境、坏运气或者他人,认清自身的错误,勇敢地面对,明白要改变现状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但也并不是没有改变的可能。
精神病学家米尔顿·埃里克森说:“人们来接受心理治疗是因为想改变,但他们只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变,而阻止他们改变的恰恰就是他们这些自己的方式。”
因此,想要改变,就必须得采取行动,敞开胸怀,接纳新事物。想要开始改变,追寻心中所想,作者给出以下三个实操性的建议:
第一、制订一份实现梦想的总体计划,让梦想进程可视化,是开始的有效方式。
渴望改变,是因为对自身现状的不满。自我设限的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个被忽视的梦想,有可能是渴望拥有的生活方式,也有可能是渴望掌握的某项技能或者是想要的旅行或冒险。
那么行动起来,客观冷静地分析和评估自己,找到自己的梦想,毕竟这是想要改变现状的最初动力。
作者提醒改变者梦想虽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必须非常可信、明确和具体,这样才能将它转变为大目标和小目标,才能一步一步地去实现。
首先,把最终目标或者梦想分解为具体计划;然后,将计划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任务;最后,安排行动步骤的先后顺序,最好由易到难,将每个行动步骤分解为能够独立、可控的时间段内完成的具体活动。
书中举了罗纳德的案例:当罗纳德想做历史学教授时,却发现学术圈都是一些迂腐分子。刚开始,他觉得太注重计划,有违自己的随性风格,因为以前他做任何事情都毫无计划并为此深感自豪。
所以当他开始制订总体计划的时候,他没有怎么思考就草草完成了,但很快发现自己遗漏了很多东西。于是他退回来,开始完善细节,这让他发现,反思实际上提升了自己的创造力。
通过不断地完善计划,罗纳德注意到了很多以前完全忽略掉的可能性——这是他从来没有想到的结果。他说:“退后一步,看看整片森林,这是很有好处的。”
罗纳德遵循这三个步骤,制定出总计划,将模糊的愿望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完善所有必要的细节,让它变得完整,具有可操作。
下定决心把杂乱无章的做事方式,替换成按部就班的模式,这不但替自己省下了大量时间,也避免了许多挫折。
第二、坚持刻意练习,承认进步,迈入新生活
梦想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需要付出实际的行动。
把梦想做好了总体规划后,剩下的就是去创建内在指令,并将这种新的行为和具体的触发事件绑定在一起。那么什么是具体的触发事件呢?书中举了排队来做说明。
只要生活中出现了排队的现象,那么就是“缺乏耐心”的触发事件,以前你可能会突然生气,然后转身离开。现在有了排队这个具体的触发事件,那么你就可以引发某个新的行为,比如记单词或者看自己喜欢的小说。
记单词或者看小说这个行为就可以变成一个具体操作的指令: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是排队,我一定记单词或者看小说。
当然与此同时,还要建立起具体的操作指令,确保自己随时带着单词本或者小说。比如只要我拿起车钥匙,就会把单词本或者小说放口袋里。车钥匙是一个不错的触发事件,尤其是对于经常开车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如果不开车,那就要找到其他的触发事件,比如出门等。
这样坚持做刻意练习,就能够慢慢地养成新的行为习惯。虽然是微小的一步,却真实地发生了改变,这也是一种进步,值得承认并祝贺,祝贺自己迈入了新的生活。
第三、全力以赴,实现人生跃迁
全力以赴,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际做法。不但能够帮助我们完成计划,而且在努力改变的最后阶段以及改变完成之后也需要全力以赴,因为必须得消除失败的可能性,确保改变成功,最大限度地掌控自己的生活。
而全力以赴的最重要的条件就是管理好时间。
想要完成任务,获得最大的时间效益,在生活中就要学会合理地安排日程,从而建构成功的生活。
如何安排日程是一种艺术,而按照日程安排来执行任务则是制定具体操作指令的问题。只有充分地考虑到了我们的目标和个人生活需求,才是一份不错的日程安排。
作者在书中就十分欣赏自由记者布莱恩的日程安排。
经过半辈子的拖延和错误后,布莱恩从清晰的计划以及专注、坚持不懈的努力中找到了乐趣。
他确定了自己的新梦想是从事广播新闻业后,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在纸媒新闻业中谋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哪怕是从头做起。他决定实施系统化的计划,培养有助于实现梦想的各种习惯。
布莱恩的第一项计划就是提升写作技能。他报名参加了社区大学的新闻课,翻出旧日记本,开始每天写半个小时。为了确保成功,他的“全力以赴”模式有了新的日程安排:每天提前一个半小时起床,开始做当他的视觉化练习和其他练习;做练习时,拔掉书房的电话线……
布莱恩将这些计划都告知朋友们,毕竟我们全力以赴地完成计划,并不是要牺牲掉个人的时间或者生活的其他必要方面。相反地,我们合理地安排日程就是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来,更好地提高利用时间的效率,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当然,这样的安排也不是为了让生活变得千篇一律或者死板僵化,而是为了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我们的梦想计划,来改变对自我的设限。
没有一种秩序比能够掌控自己的时间来得更加重要。从现在起,严格控制你的时间,规划一份日程表,将你不想错过的重大活动列进来,规定自己严格执行。只要行动,永远不会有太晚的开始。
人生就是不断地勇往直前
人生总是充满了各种挑战和惊喜,就算已经完成了前面说的种种努力,成功也并不一定会来敲你的门,反而挫折依然会像是人生送给我们的礼物,时不时地跳出来拦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不过,挫折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改变的一部分。不管实施什么样的计划,总会碰到困难。
只有做好应对的准备,理解它只不过是继续成长的养料,才能让挫折变成一笔财富,让它帮助我们在坎坷的人生路途中畅通无阻。
对此,我们只需要:
首先、在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养成乐观、平和的心态,把挫折看做上天在成就更好的我们之前给予的馈赠。把遇到的新问题都当做是新的学习机会,学习以不同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39岁的塞巴斯蒂安在当地剧场表演过几部话剧,后来在一部电影的出演中,产生了很多困惑:他对表演充满了激情,但又觉得职业表演似乎并不可靠,收入也不大稳定。因此,他早就没有考虑把表演当做事业去追求,甚至还鄙视好莱坞式的电影表演。
然而,现在,他的表演获得了成功,他感到很高兴,但也面临着从未预料的职业危机。
成功肯定会带来很多的改变,成就越大,要求也会越高。以前会选择逃避退缩,现在就不能再这样。只要勇敢地面对这些成功带来的改变,努力地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追随自己的兴趣,将会带来更大的成功。
其次、保持在正轨上,拒绝偏离自己的任务,时刻盯着自己的任务,防止故态复萌,让自己无法完成指定的日程安排。
值得注意的的是,如果某天的日程安排完成得不够好,并不意味着失败或者有了放弃的理由,反而更应该想到比之前已经做得更好。
千万不要想着同时开始改变几项内容,因为那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毕竟只有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才有可能取得较大的收获,然后接受意外来临的成功。
有时候,意料之外的成功和失败一样,会让人不安,尤其是成功来得太快的时候。不要退缩,也不要逃避,更不要竭力控制,整合自己的认知,接受自己的成功,并适应自己的新能力,保持航向。
31岁的西尔维娅没有上过大学,她怀疑自己的智力,就算她在工作中得到了升迁,却认为自己是侥幸得来的。
参加公司的会议和活动时,她总是害羞、拘谨,生怕一不小心就暴露了自己没有上过大学的事实。别人对她的好,都被她认为是同情,是恩赐。
西尔维娅对自己的认知没有跟上新的变化,不久,她发现自己出了状况:比如不太会和管理层合作、迟交报告等。因此,面对意外到来的成功,我们一定要及时整合自己的认知。作者提出,其实也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
比如不要用别人对成功的定义来否定自己,即使别人对你的要求不断提高;把外界对你的梦想或目标的看法放在第二位,把达到目标所带来的本质回报放在第一位,然后,“预演”一下成功或改变是如何发生的,你会如何满足新的要求。
从一些小的改变开始,不断地进步,坚持练习,强化决心,时刻进行自我客观而正确地评估,时刻调整需要改变的任务,全力以赴。
随着目标的一步步实现,曾经那些认为不可能的事情,都会逐渐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渐渐地,我们也就拥有了更多的智慧和创造力去更好地解决问题。
障碍、干扰、偏离,都是生活活力的标志。从挫折中吸取教训,利用挫折,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坚定,也会让自己更加快乐和幸福。
以上就是《这辈子,只能这样吗?》这本书的精华。
46岁的苏有朋在一档选秀节目中担任导师,开场时那段炸裂的舞蹈瞬间刷爆了朋友圈。
为了这个开场秀,二十多年没有表演过唱跳的苏有朋,花了三个月时间,重新学习舞蹈。刚开始他连舞步都跟不上,跳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但站上舞台的那天,实力燃炸现场,瞬间秒杀各路小鲜肉。
从“感觉吃力”到“毫不费力”,中间是不为人知的“用尽全力”。
他说:“你做什么事都要尽你最大的努力,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所有的不可能,咬咬牙都会变成可能。”
改变是困难的,但它只是困难而已,改变的回报却能够让你找到人生真正的意义,回归最真实的自己。
想要恣意放纵人生,就要学会收敛、自律和克制,这样你就拥有了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有了重塑生活方式的机会,也有了实现梦想,走得更远,飞得更高的可能性。
凯瑟琳·巴特勒·海瑟薇在她日记本的最后部分写到:“美妙的事情正在发生……”相信自己能够做到任何事情,不要再隐藏自己了,也不要做自己最大的敌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