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彬
豫园,上海的老城隍庙,什么时候改作豫园,不得而知。看资料,豫园自古就是上海各方面的中心,从元代到明初,被称为“上海的根”,是解读上海人文现象、景观的标志性建筑。现在的五万多平米商城,由清同治年间老城隍庙市场演化而来,当初即有,还是后来一直保留或扩建?“商”痕累累的豫园,上海果然是它的根脉!
有人在我的图片围脖中留言,豫园的“钱味儿”太浓。这就对了。其实,不仅如此,走进豫园,古典园林、明清建筑、道庙香火、各色店铺、吃货小点、聚散淘宝,已然成为上海七百年历史的宏观大集,浓厚的文化底蕴及民俗风情,使得豫园蜚声内外。
两次去豫园,一次是白天,一次在夜晚。昼与夜的分隔,豫园给人的感觉大不相同。
豫园的华丽外表,在于它的完美,在于它的粉饰,那是刷新后的容颜。绛红的基色,整体反映自古而来的浑厚与庄重。雕梁画栋,翘扬廊檐,腾空楼阁,让人穷尽想象,亦感忐忑,仿佛在蒙昧与清醒之间切换、轮回。
豫园仿佛是庞大的压缩器,将历史与现实中的有形及无形完全集约化,说大则大,说小则小。大到佛义中的空灵漫远,小到可以瞬间体味一个国度。全凭人的感悟。
白天走过豫园,会觉得匆忙,缺乏足够的准备去面对豫园,从心灵到肉体的融合。
夜晚的豫园,则金光四溢,登峰造极。所有的楼檐、廊柱,通体明亮,勾勒出整个建筑群的辉煌与神秘,天地桥水,梦幻迷离。
其实,此时的豫园是清晰的,它汇集了天下所有的华彩于一身,高贵、气派,无以复加。此时的豫园是真实的,老城隍庙七百年的荣辱衰兴在此一并凝结,普济醒民,亦成为镇沪之宝。
第一个动了心思的人是谁?
第一个走过的人何在?
最初的居住者有着怎样的故事?
那些巧夺天工、高妙的一代代匠人,他们的名字是否还在廊檐上闪光?
祈愿的香火燃续了多久?
点燃商铺开张的爆竹,是那个门童,还是老板?
走在流光溢彩的豫园小巷,自去寻觅、冥想便是了。
作者简介:
周彬: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