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家暴新闻,施暴者往往是男性。
但在这次的新闻里,男性却成了受害者。
前不久,安徽庐江一名丈夫因忘记给妻子买鸡腿,而被妻子用刀捅死。
据家人透露,丈夫平日对妻子颇为娇惯,就算被妻子扇耳光,他也绝不还手。
言听计从的丈夫唯一异议是,坚决不同意妻子让自己母亲住到储藏室里。
也正因为如此,家庭矛盾不断恶化,最终酿成惨剧。
从新闻里可以看出,丈夫一直被妻子辱骂殴打,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但有网友却跳出来说:
这男人就是窝囊废。
看看点赞数,支持这种论调的不在少数。
男性向女性施暴,这男人便是个垃圾。
女性向男性施暴,这男人还是个垃圾。
被伴侣家暴后,还要被舆论暴力一次,这是很多男性受害者所面临的困境。
说起家庭暴力,大家脑海里最先浮现的场景大多是:
柔弱的女性带着伤蜷缩在一角,旁边是握紧拳头的彪形大汉。
但事实上,实施暴力的并不一定是男方,男性也可能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这种暴力不仅仅是身体暴力,更包含心理暴力和性暴力。
据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报告显示,男性自认为受到家庭暴力的比例(66.1%)比女性(64.2%)尤甚,尤其是心理暴力方面。
在国外一个名为oneinthree的男性反家暴网站上,数百名男性都坦言自己曾经或正在遭遇来自伴侣的虐待。
他们中有人因为房间太乱被辱骂、有人被监视手机、有人被铁棒狠揍、有人因此患上抑郁症,直到现在还没痊愈……
在家暴面前,男性和女性一样无助。
《都挺好》里面的苏大强就是一个典型。
婚后,苏大强都对强势的老婆充满恐惧,甚至还因为藏私房钱,被老婆打耳光、罚跪。
这种暴力后果,在老婆去世后急速反弹。
只要和老婆相关的东西,他连见都不想见。
然而,同样是家暴受害者,和万人声援的女性不同,男性往往哭诉无门。
2016年,北京的郭先生不堪忍受妻子的殴打,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请求禁止赵女士殴打、辱骂和骚扰自己。
法院立即作出裁定禁止赵女士对郭先生实施家庭暴力。
北京市首张“男性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诞生,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但大部分网友的表现仍然是“不理解”、“嘲笑”。
不仅不声援男性受害者,更甚者还会为女性施暴者叫好。
男性卧倒在病床,头上扎着尖锐的高跟鞋,怎么看都很疼吧。
但配文却是“别惹女人”,底下的热门评论也是一水的鞋子质量真好。
也许网友只是在开玩笑,但数万条评论皆是如此,根本没人注意到这是一场暴力。
这种对男性受害者的忽视,并不是个例。
之前,一群博主在街头做了组关于家暴的实验。
他们先让一男一女在公众场合假装起争执,当男演员假装攻击女演员时,周围的群众立马围上来劝阻。
一黑人男性甚至冲上去将男演员按倒在地,吓得男演员立马解释:我们是在摄影。
即便再三解释,黑人男性仍然一脸怒气,表示他坚决反对暴力。
很正义,很激动人心,对不对?
然而当角色反转,女演员在公众场合殴打男演员,甚至把男演员摁在地上殴打时,围观群众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全程微笑吃瓜,甚至还有人拍起了视频。
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
根据司法部统计,每37秒就有一位男性成为家暴受害者。
多数男性因为自身认知或社会压力,都会觉得承认被伴侣家暴是件可耻的事。
如今整个社会都在鼓吹平权,越来越多的女性借此摆脱了不幸的婚姻。
但既然人人生而平等,就不该忽略家庭暴力中的男性受害者。
任何人,任何年龄,任何性别,都不应该被虐待,被施暴。
前不久,湖南将男性列入家暴保护对象。
原本的服务对象“受害妇女”,被修改为“受害者”,不论男女。
这是我们的进步。
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份进步不止于此。
-End-
原创: 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