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成梅
朝花夕拾杯中酒,又逢六月碧荷香。
早上去莲园晨走,每每经过那一池荷,总会被晕染……
今晨又见,荷叶田田覆水面,翠叠层层冉情怀。那精灵般的花蕾,打着朵儿拽你的眼神。恍惚,我走进南宋,遇见了诗人杨万里,他边吟边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哦我看到了,娴静自若的荷花,美其名曰:菡萏香莲、发蕊莲花、婷婷芙蕖、出水芙蓉,“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顿时,莲荷旖旎意象横生……
纵观古今中外,荷花,以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品性,历来,赢得无数文人骚客的吟咏赞颂。从屈原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到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陆游的“只把千樽为月俸,为嫌铜臭杂花香”;再到沈野的“解道芙蓉胜妾容,故来江上采芙蓉”;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水底罘罳出,萍间反宇浮。风生色不坏,浪去影恒留”足见其清幽圣洁自成高格。自然,于荷情思前贤相望,史不绝书。
历代画家亦以荷花为题材,创作了许多绝世佳作。梁元帝萧绎的《芙蓉醮鼎图》是目前有文献记载的最早以荷花为题材的画作,宋代院画家所作的《出水芙蓉图》是现存最早的荷花绘画。明代画家徐渭,清代画家朱耷,邹一桂,现代画家齐白石,潘天寿等都有许多画荷作品存世。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大写意荷花更是独步画坛,堪称一绝。就连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的《荷池睡莲》,不也足以让人“清荷流觞风入梦,睡莲飘香听莫奈。”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宋儒周敦颐的《爱莲说》犹为赏心。
兴趣使然,漫步在“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继分享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放眼弥望的正是小桥流水、莲池青青,团团荷叶像亭亭舞女的裙,裙摆间,洁白、粉红、米黄散乱有致,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地浅笑,犹如一粒粒香丹,又如碧空的星星,或如刚出浴的美人。柳堤碧波荡漾,微风清拂,缕缕清香飘远。
瞬间,眼前的荷与意象中的莲,交相掩映心扉,幽香从字里行间弥漫开来,氤氲天地间。思绪便插上翅膀,一会儿,畅游在杭州西湖,观曲院风荷:“香远风清谁解图,亭亭花底睡双凫。停桡堤畔饶真赏,那数馀杭西子湖。”一忽儿,又伫立窗前,聆《残荷听雨》“那置根在淤泥的怀抱,通向地理的白玉,幼细的玉腕雪肌,冰心水骨,纯洁的眩目。肃然单薄的姿态蓄满温情,梦求抵达的隐忍着雷电”
蓦然,无论诗里的荷,画里的荷,赋里的荷,词里的荷,还是散文里的荷,都那么亭亭玉立,风姿卓雅。那柔美的花瓣,“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花儿在晨光中坦然开放,那样地从容,在无风的午后,夕阳的晖映里,静静地凋落,又是那么地镇定。从盛开到凋谢,都一样的温碧,一样的轻巧,不乏追求静寂无声,福田心耕。在田田荷叶、深邃的碧绿映衬下更显清雅丽洁、高贵神韵。
张潮在《幽梦影》里如是说: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淡、莲令人净、海棠令人艳、杜鹃令人媚、牡丹令人豪、竹令人直、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思。这都是人类依花的气质而付予不同的情感与赞美。而佛国净土莲花遍布,优以莲花来形容佛陀三十二种相好;以莲花比喻佛法的清净难得;以莲花比喻人身难得、本性清净。《妙法莲花经》里阐述本二门,也是以[为莲故华(华生必有莲)]、[华开莲现]、[华落莲成]为喻,来宣说[三乘方便,一乘真实]的教义。《摄大乘论释》里,有以大莲花王来譬喻大乘所显的法界真如。且以莲花之香、净、柔软、可爱,譬喻法界真如[常乐我净]之四德。在《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中,以莲花比喻十种善法,即远离污染、不与恶俱、戒香充满、本体清净、面相熙怡、柔软不涩、见者皆吉、开敷具足、成熟清净、生已有想。如此种种,证实莲花恰实与佛教有很深的因缘。佛门称花为[华],故花华不二。
一部弥陀莲花藏,一颗尘心妄思荷。此时此刻,徜徉在星云大师花与佛的清清世界,浮想联篇......仿佛看得见佛祖结跏趺于莲,双手合十,垂目静坐,为亡灵超度,为生者祈福;恍忽,醒目又看到佛陀拈花,迦叶一笑,笑脸灿若莲花;忽而晴空霞披,莲云朵朵,白衣观音左手持莲花,右手持净瓶,轻洒甘霖;抑或道家何仙姑,亦是手执芙莲自在飘海;又忽闻“姑苏城外”“夜半钟声”,望风披月只看那寒山拾得和合二仙,一人持荷,一人端盒----
原来,荷花不单亦称莲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六月春、水芸、红蕖。因具有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高贵、婷婷玉立、修身自省、真善美的化身,魏晋时期的诗人文士曹植、潘岳、鲍照均作过《芙蓉赋》,直至唐代,荷花还常被叫作芙蓉。又名誉凌波仙子,恰也是被赋予了仙子的灵性,浊世中不随波逐流,默默地延续着自己的根本,执著着自己的追求。与人但求有益,与地不争肥田。即便是生于淤泥沼淖,也固守着她碧玉般的纯净,释放着自己的芬芳幽香。
领略荷花的风采,方才浅尝莲花与宗教,莲花与佛家,莲花与生命玄妙的契机。
莲的洁净柔美,着实魅力四射。她是庄严,是精华,是法门,是功德。莲似真如,是生命意义的最好诠释。品味荷香,琢磨莲心,思忖良久,“根并莲花一茎香”。那清清水中莲,莲根不染诸色;莲茎不着五蕴;而丰满的莲蓬盈有胚珠,发育成硕果累累,盈实苦心莲子。尤为欣赏“佘树森”的《我爱莲有实》:“莲子,虽然择居于碧水绿叶之上,成长于玲珑莲蓬之中,然而,却不象莲花那样朝开夕合,花期短暂。正是仙子已乘长风去,水上空留碧玉盘。它有着无比坚韧的品性和惊人的生命力。不管是委身于水泽沙丘,还是沉埋于乱石泥淖,不管是饱经风雨酷热,还是倍受冰雪严寒,能够历时二百年至五百年依然保持生命的活力,一旦将其一端搏破,便会胚芽萌发,长出新芽”。
再说那莲藕,岂不知,这荷花、荷叶、莲蓬,都是依靠它托出水面。可藕,既不与荷花争艳,也不与荷叶争绿,更无心与莲蓬争高低。只是默默无闻地承担重任,埋头苦干,毫无出头露面之意。它置身于污泥之中,却保持着本质的洁净,在它完成了一身使命之后,却让人做成佳肴,甚至被碾成藕粉,造福人类。
风荷物语,莲花禅意,欲言无言,无声而声,却何尝能体味不出一点禅味?花果同时,因果不二,妙语莲花原本当真影射着佛家意旨,是与佛家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那叶,那茎,那苦心的莲子,无不渲示着人生的禅道;那莲花,宁静,清雅,和谐且庄重的品质,其香,人嗅之也觉清明,谦卑情也顿生。这无疑不是在向人们缓缓地阐述佛与莲的因缘及诠释出另一种生命状态,具欢喜,清净,平常,柔软,谦和心,超然自在快乐旋转于生活;具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如其本来,禅机盎然。
莲花心缘,点亮心灯,缘随花显,心随花悦。似与荷有前世不解的情结,喜欢纤尘不染的荷花。歆羡她的清秀雅洁,喜欢她的美艳不俗。如此,不念而念、不约而约,与荷花心语,与莲声和韵,我想人不也需要有这样的品格,于浑浑沉沉中坚守自己的信念,即便在没有花相伴的日子里,即使有失落,甚至一再失望,心也应是轻柔而快乐的。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生命自有他存在和消失的轨迹,也有他快乐与疼痛的理由。何不让单薄的生命,若荷幽雅,如莲妙趣,“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学会鱼儿的悠闲,学会荷花的高洁。纵然深沃淤泥之中,也会守候裙裾的洁美;纵然沉落低谷,也会似莲愉悦,不疾不徐把千层心逐次舒展。远离浮华,摒弃虚荣,疏离喧嚣,缄默噪音,静修于寂寥一隅,宛如莲,挺立于荷塘之中,不也是一种粲然的绝美。不求阳光明媚,不求风和日丽;不图幕荣华,不妒羡成就;不奢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不企所有的心愿都能实现;只要拥有一份发自内心的珍爱,只要树立自己一生的追寻。纵然那是寂寞,纵然还是孤独,也无怨无悔。“如今枕上无闲梦,大小梅花一样香”。
荷花,生于水而不着于水。我思,变成鱼儿将荷花守候,我想,变成荷花将淤泥读懂。是荷花离不开淤泥?还是淤泥的污浊将荷花孕育?或许不必肯定荷花,也不必否认淤泥,这微妙的喁喁莲语,静中非真静,动中亦极静,动静不二不就直指生命的真如!一花一菩提,一叶一世界。这一色一香皆能指示心要,妙语禅机。
荷花,极具真善美的特性,如如自在地为人间带来色彩和香味,更引发学佛的人对生命的体悟及开启心田的智慧,诚然如是“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作为俗世凡人,难免心灵上沾染一些污迹。在茫茫人海中寻寻觅觅,在人生路上磕磕绊绊,显然,心之所愿不是偕同,心之所仪不能得到,走过的路,未来的路,均不是一帆风顺,但至少,付出的背后,体验到了给予的快乐,情感的渲泄和努力的过程。正如:爬山的乐趣在于攀登,人生的过程在于奋斗一样。祈愿洗尽铅华,以出世的思想静思,以入世之行修持,不以物熙,不以己悲;不着相有,不执恋无;怡养闲看花开花落的雅趣;轻撩云卷云抒的情怀;静观尘缘世事,拥有感受清风明月的悟能。
深信不疑;种下纯真,收获真诚;播种善缘,收获善果;遍洒美德,收获美好。
再回首,三月桃花悠然去,六月醉我一朵荷。祈愿让生命化作一朵荷,一朵迎风绽放的出水莲。
【作者风采】网络ID梦缘无望本名侯成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