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阿九 校对:佳玲 配图:杨坤发>
【话题】家里有亲人对信用卡没有克制力,透支几次,利滚利,直到催款单寄家里才知道,家人知道就还了。如果不还怕会对名下房子拍卖啥的。劝说利害也没有用,信用卡还清了,又可以继续欠,恶性循环怎么破?能有途径强制不用么?现在网贷,花呗,借呗各种途径实在太多了……有熟悉这些行业的请支招,谢谢。
【案主补充】
今天的话题居然是帮我解决问题,谢谢大家了。这个问题家人碰到2个,同事碰到了3个。同事有网上赌博恶习,家人一个是提前消费,一个投资所用(投资家人不同意,在同事怂恿下套信用卡投资,最后失败)。
如果说到信用卡的透支不好,大家都知道。如果能够主动学习,自我了解信用卡运行规律的人,也不会恶意透支,只会利用它去周转。但信用卡还完后,是不会封卡的,还清可以继续用,按时还款可以升额度,就算注销了这张,还可以再申请,其他银行也可以申请,不会因为你有逾期而不发卡,相对来说,我认为银行还特别希望赚到这样的钱,看看金融行业的增长就知道了。
银行以外的各种贷款更多,防不胜防,你收身份证也解决不了问题,因为大数据现在信息都是相通的。用信用卡不一定是有恶习,就是支出大于收入,还有借入的地方太多,自己都忘了,利滚利。
所以如果有强制性手段家人能知道,能制止就好了。是否有法律依据?不太懂。家庭建设这类肯定也会有,保证归保证,但你不可能全天候监视,还有周围的人也会有影响,大家都是这样套来套去,还嘲笑你不懂得利用信用卡,还有信用卡的一些消费优惠等。
所以,想内外夹击,双管齐下,主动防范。不用真等到别人催来时利息大于本金的情况再出现。就是把问题想到最严重最极端的情况下,普通家人有没有办法?
【感谢话题提供者】@黄梅|武汉|家电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本期有哪几位同学的精彩讨论被选中。
家人透支信用卡,屡劝不改,我该怎么办?
吾辈中人 08:51
对于信用卡的话题,我的一些思考:
1:信用卡,本质上来说,就是提前消费,或者说是跨期消费就相当于一笔债务压在头顶上,用以后挣到的钱为今天的消费买单。
2:要对金钱有一种理财观念,可以分为几个账户,比如:衣、食、住、行、投资……然后再按照花钱的紧迫程度排个序。
3:P2P暴雷的有很多,你可以告诉亲人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你也可以先把支付宝里的花呗、借呗先关了,试试看。从想法,到实际行动,再到养成习惯,总得经历一个过程。
4:可以尝试着延迟满足,而非及时行乐。有些情况下,最好不要冲动,要往远处想。我买了这个,对于今后的自己又和帮助,对于亲密关系又和提升……只有以后的自己才能救现在的自己。
老鱼 09:21
今天的话题,让我想到了记账的问题,忘记是在哪一门课程听到的了,正面的进攻方法就是进行“理财”行动,对消费进行计划,记账,有目标,有对标,有预警,才会慢慢有控制,一蹴而就有不太可能,方法就像@吾辈中人—太原—学生 所讲的方法一样,宁向东老师在管理学课有专门章节谈到这个问题;而反向的是,对克制住了不花钱进行记账,也是一种激励办法,具体来源不记得了。
郭 悠 09:25
信用卡:
我也遇到过家人两次欠信用卡逾期未还,催还电话打到我这里,当然很生气很生气。
用信用卡,本来是需要一定自我管理能力的,这建立在对信用卡的准确认知基础上。
信用卡作用,可以是应急,刷积分,增加使用流水,保持征信,提高资金使用率。
然而,如果没有用好,却是降低征信和积压债务等负面作用
我的做法是,线上监督,例如微信绑卡,有消费会及时信息提示
伪装 09:34
应该可以强制取消的,找个了解金融财务的律师,把证据收集齐了,直接找对应的银行、金融公司,给他封卡,或者限制消费,而且逾期本身就有很强的惩罚性降低信用额度的情况,甚至会记录征信。
其实你就是不管,他这种花法,信用额度也会自己消失的,就怕他花钱习惯了大手大脚,没了来源,就去借高利贷,那才是噩梦的开始。
其实这反映出了一个问题,你的家庭建设出了问题,根源不在堵漏,还是要想办法去根。
张玉杰 09:38
解决这个问题先搞清楚几个问题:
1、钱花在什么地方?这个最重要,要从源头解决问题。
如果是不正当的用途,要面对的问题就不是信用卡还款的问题了,而是要根除恶习的问题。例如赌博,大额买彩票……
2、是客观忘记?还是主观有恃无恐?
如果客观忘记,那么每到还款日,家人就搞个正式点的家庭会议解决这个问题。家人也可以定期检查。
有恃无恐,是不是每次都有人帮忙还,实际上并没有造成危害的原因导致的呢?
3、怕有影响?
不知道案例里的当事人是什么年龄?
成年人屡教不改的话,法律切割吧。都说明厉害关系了还这样,他也没考虑过家人的利害关系
说一个真实案例:
一个亲戚,50多岁,喜欢大额买彩票,一个月买一两万的那种,买了很久,也是银行的人打给家里人催债才知道的。第一次家里人帮他把债务还清了,小家庭会议还做了约定。结果就好了半年,半年后又出现这种情况。
他的儿女与爱人协商一致,果断处理:
1、法律上:正式离婚,财产分割。
2、召集亲戚(姑叔舅姨),开了个大的家庭会议,说明原因。并要求谁也不能借钱给他。
最终结果:
1、在家族会议上写了保证书:保证以后不会再犯,再犯自己净身出户。
2、交代所有的欠款渠道(包括信用卡、借呗以及其他网贷),所有的信用卡全部注销、手机号注销、身份证没收保管、手机在儿女的操作下重置。
3、每个月给500块钱买彩票。
4、当事人哥哥借钱给他还了信用卡(他的儿女与他哥哥商定的方式),半年内把借款还清。
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据说没有再犯。
李佳胖驹 INSIGHT. 10:24
1.及时止损,日利复息的贷款谁都承担不起
2.强制使用现金进行生活消费,拿在手里的现金,真金白银的花出去,兜里的钱可见多少,对金钱的数量概念会加强,有意识的去控制消费。
3.心理疏导,恶性消费或者透支消费,我个人觉得都是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或认知问题,需要专业的引导和疗愈。
青岛罗刚 11:01
天哪,我以为这样的事情不会太多呢,看来是我太天真了。
2019年我遇到了2次类似事件,一个是亲属,一个是朋友,都是多次出现一样的问题,损失都超过了百万,甚至家破人亡。到现在我也没搞明白他们是中了什么邪,而最关键的和今天案例说的一样,是屡犯不改,借更高的高利贷来还旧的,然后越滚越多,直到事情败露。
对此类事件,如果是未成年人,家长是有偿还责任的,那就是取消信用卡(副卡),严加管教吧。如果是成年人,建议不要再替他还了,因为没有用,也没有头,有些亏,本人不真实地体验,其他人是改变不了什么的。
年纪越大,越有点信命,不是迷信的那种信,而是觉得我们其实基本不可能改变他人,只能改变自己。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他自己的使命,可能有些人就是通过这一生的痛苦来赎点什么吧?或是通过一些我们理解不了的行为,来学习什么。但无论如何那是他的命,他的使命,我们与天命斗争,结果一般不可能太好。
上面讲的是对他人,我们可以选择更多地让对方自己承担责任,因为我们代替不了别人。同样,对于我们自己,也只能是自己承担起责任来,对自己的命运,对自己的处境,对自己的情绪。比如说如果我们总是为某类事发火,看上去是别人做了什么导致的,但可能根源不在外部,而是在自己,在自己内心深处深藏的某些旧伤,一旦被触到,被钩到,就会导致特别的伤痛,让别人和自己都感到莫名其妙。
宋 杰 11:37
信用卡、借呗花呗的问题,必须 入>出 的才能解决;
P2P的问题,直接远离,不要庆幸不爆雷或者能跑得急;
网络赌博的问题,应该多做心理教育方面的工作,必须改,打也得打改。
重新开始|刘利民|志愿者🌴 12:04
我和大师兄一样,遇到过两人,原本以为只是特例,没想到如此之多
以前我曾想帮人一把,大家好。后来我放弃了,有些人你帮不了他。
像这样的人大概两类,一类人,没有意识。你和他说啥都没用,他不会明白的,反而会觉得你懂一点东西,半斤八两还杞人忧天,不懂变通。
另一种,有意识没钱还,还控制不住。
人总会需要透支的时候,因为我们总会有钱不够的时候。这个社会也支持透支,随时行为很正常,但也得懂得量力而行。但他们偏偏不懂什么是量力…
心铭 12:40
从两个方面来思考问题,一是这是亲人,不是自己。二是,如何解决信用借款。
一,作为一个亲人,首先应该去了解他。这件事情就行亲人吸烟一样。我们包括他自己都很明白,吸烟有害健康,但是这就是他解决其他问题的办法。我们是否想过亲人为什么借款。是否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二、关于借款渠道,我想对于这种情况不适合堵,而适合疏。你想关闭我们一切能想到的方法去借款,而最危险的是我们那些想不到借款方式(各种民间贷款,方式非常多,并且诱惑更大,都是非法)。与亲人共同梳理借款方式,疏导亲人合理使用,或者计划使用,让事态变的可控。
看了大师兄的留言,确实增加了一个思考思路,就是思考自己。
YYQ 12:51
借信用卡、网贷之类的高利息贷款,有一个事实可以确认的是,借款人一定知道,后期是需要偿还本金+利息的。
明明知道借的钱是需要连本带利还的,为什么还是还是愿意先借钱花,我个人猜测是因为花钱的享受>>还钱的痛苦。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小明身上的20块钱只够今天饭钱,明天会有确定的500元收入。但小明今天宁可找别人借400块钱先花,明天连本带利还对方500元。
小明这种情况,有可能就是时间折扣对他来说特别的大,大到了一天都不愿意等,就要现在。好像从心理学上来讲,这是一种病,是需要去看医生治疗的。
换个方式,如果能够让需要承担的后果>花钱时的享受,也许会是一种解决的办法。
昊东. Lee 13:00
第一个案例,是我前公司的同事,年纪95年的,信用卡及各种借贷累计欠款10多万,工资4000左右,买各种奢侈品,化妆品,每月入不敷出,目前没男朋友,一般男生听到这种情况也不敢找她。
第二个,是我大学的学妹,也是虚荣心和攀比心重,超前消费,两年欠账2万多,而且还管不住自己,最经典的一句话是:我还不值2万块钱😂
第三个,是我老家对门的邻居,29岁的男生,已结婚生子,在网上赌博输了20多万,欠账形式。
最后,我觉得这种过度超前消费或透支信用卡的行为都是由于自己思想不成熟导致的,缺乏自控力的表现。
Andy 15:40
家里有亲人对信用卡没有克制力,透支几次,利滚利,直到催款单寄家里才知道,家人知道就还了。如果不还,怕会对名下房子拍卖啥的。劝说利害也没有用,信用卡还清了,又可以继续欠,恶性循环怎么破?能有途径强制不用么?
遇到这种情况感觉只有停止一切他可能提前支出的渠道、方式。“言必行,行必果”,信用是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它的本意是信誉是有用和有价值的。根本是利己,利人利己是最大的善。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