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友良
十月下旬,秋高气爽,游了一趟广西桂林。只是天公不作美,六天时间,没有出现过一个正经的好天,全是阴雨天气。但你别说,阴雨天游桂林,倒另有一番情趣。
飞抵桂林时,正下着毛毛雨。进了旅店,猛一抬头,倒吓了一跳。周围全是山,且峰峰独立,山山乌黑。山黑得像涂了一层墨一般,与我们常见的山大有不同。惊叹之余,禁不住口占一绝:“谁研水墨满涂山,排列参差好自闲。棱角分明张口立,似和游客有言攀。”
翌日上午,是遇龙河竹筏漂流。遇龙河是漓江在阳朔境内的一条支流,风景温婉,有“小漓江”之称。竹筏由十根大毛竹编制而成,一张竹筏正好可以坐两名游客。天仍下着濛濛细雨。两岸山影模糊,高低错落,形态各异,似在隔河呼应。河水清澈,山和凤尾竹的倒影,在水中荡漾。整体就是一幅天造的图画。对此我感叹不已:“对望青山若媪翁,迷人烟雨绣朦胧。轻盈竹筏漂流水,我在天然国画中。”
下午,乘船游漓江在阳朔境内的兴坪段,这一段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兴坪风光果然好似遇龙河,格外开阔豪宕。一座座的山,既独立,又相连,伟岸挺拔,气象万千。这些山,看上去就像排列有序的大馒头。我突发奇想,是谁家搞祝福,竟有这么大的排场?凤尾竹长得很茂盛,臃肿得好像不大摇摆得动的样子。正是枯水季节,江水清澈见底,鹅卵石粒粒可数。最有趣的是,这些墨绿色的山上,一般都有部分裸露的岩石,寸草不生,上面白一块黑一块的,像是随意泼洒的墨汁,又像是盖在山体上的图章。不时有黑色或白色的鱼鸟,从水面掠过,溅起一朵朵白色的水花。游客们大呼小叫,相机、手机忙得不行。
我们游阳朔的那天,正是霜降节气的前一天。但这里到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哪里有一丝晚秋的影子?我的诗亦如流水般淌出了:“恨无妙笔似三曹,如画江山诗碧霄。水浅游鱼头细数,风柔凤竹尾轻摇。斑斑崖墨签印记,座座峰青斗楚翘。人世几回逢此景,时临霜降涌春潮。”
第三天,去看龙脊梯田。龙脊梯田是桂林地区一个规模宏大的梯田群,层层叠叠的曲线秀美异常。这里坐落着几个古寨,居住着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我们是乘缆车上山的。从缆车上朝下看,不由惊呆了。一眼望不到边的金黄色的梯田,犹如画着宽度无垠的斑马纹,又似画着长度无限的五线谱。什么叫巧夺天工?什么叫人的因素第一?这一刻都有了答案。据导游介绍,这里修筑梯田,是从元末明初开始的,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下了缆车,我们又近距离地进行了观赏,梯田里几乎是清一色的水稻,少数已收割,大多数还长着。有的甚至还长出了凤凰一般的图案。看到这样的梯田,实在令人叹为观止:“震惊疑覚有神仙,大笔绘描斑马田。原是壮瑶胼手足,愚公新谱胜天篇。”
第四天,观赏象鼻山。象鼻山的造型,非常像一头正在喝水的大象。“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万千年自然的造化,孕育了如此吉祥(吉象)美景,儒厚的山,加上柔美的水,一阴一阳,一动一静,一敦厚,一灵动,象身与象鼻圆润的构图加上水中倒影,形成了桂林独有的诗意山水。漓江桃花江在此交汇,千年藏风聚气,孕育了桂林的福祉。于是,这象鼻山就成了桂林城的城徽,在市民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我隔河伫立,对大象充满敬意:“遥望躬身立水中,半缘联想半形同。因贪八桂人文美,独处离群乐始终。”(八桂,是桂林的别称)
接着欣赏芦笛岩。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的桃花江畔,是离市区比较近的一个著名溶洞。洞内有大量的玲珑剔透的石笋、石乳、石柱等,犹如壮丽的地下宫殿。最美的当数“水晶宫”,老版《西游记》曾在此拍摄取景。芦笛岩与江苏宜兴的溶洞有相似之处,都属于喀斯特地形的产物。不同的是,芦笛岩溶洞更加空旷恢宏,连游人到此亦觉心胸格外开阔。
第五天,是桂林市内休闲游。所谓“一江四湖”,是游的漓江的市内部分,这里人为的痕迹较多,总不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念念不忘的仍是“黄布倒影”。它在兴坪古镇境内,青峰倒影,美丽非常。记得当初,导游曾指着江对面的一组山问我们,你们在哪儿见过它们吗?我们正发愣,导游说,就是二十元人民币背面的图案呀。怪不得这么眼熟。导游说,这山又称元宝山,是桂林人的骄傲。
其实,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处处是元宝,岂只仅限于一个“黄布倒影”?它们都是无私的大自然馈赠给华夏子民的一份份厚礼呀!
我们回来时,桂林满街的桂花树,正开得轰轰烈烈。我们苏州那儿,桂花早就收工回家了。南国晚秋似早秋,我的诗兴又来了:依依惜别美漓江,朝夕南天友谊长。银桂连株花正盛,归来送我一身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