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遭遇人生失意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孔子和屈原。
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博学多才,心存志远,然而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直到五十岁,才开始得到有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
可好景不长,他仅仅在仕途上拼搏了四年,四年里他大刀阔斧做了很多事情。他的改革的锋芒直指统治阶级的最高利益。于是为自己的政治生命埋下了重重危机。
年他巳经五十五岁,在拒纳齐国的献美女馈良马的建议未被采纳的情况下,他深感国是荒腐,政途弥艰,不再对自已国家的统治者抱有幻想。面对失意,他虽然也心灰意冷,但他不肯放弃对真理的追求,他要做一次为施展抱负而进行的精神跋涉。他开始了十四年的“周游列国”。也就是说,政治上的失意并没有动摇孔子求索的脚步和意志,这从中也可以窥视孔子精神世界的伟大。他秉持着古老华夏民族的浩然正气,视富贵如浮云、一腔热血、两袖清风、茕茕独立、傲视王侯,以孑然一身抗衡着劈面而来的滚滚逆流;他犹如一个来自地心深处的孤独幽灵,独自徘徊在正处于沉沦之中的神州大地,他奔走跋涉,栉风沐雨、含辛茹苦、颠沛流离,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以介书生的执著情怀,肩挑起天下兴亡的匹夫之责,以清贫学者的微薄力量,担负起华夏传统文化继往开来的历史大任;他高擎东方文明的传薪火炬,以自己的博大胸怀、渊博知识和超人智慧,为中华民族树立起世代不移的光辉师表,万古千秋,丰碑永驻!
相反,失意后的诗人屈原,就没有孔子的气概和不甘寂寞的勇气了。
现存最早的关于屈原的生平资料,恐怕也只有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说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他也因此而备受楚怀王的信任。曾经为怀王草拟过楚国的宪法。嫉妒在两个领域最为猖蹶,一是女人争风,二是官场争宠。才气、人气、仕气当时都如日中天的屈原,便很快就陷入士大夫之流诽谤谗谄的泥渊之中,他逐渐在“邪曲害公”的政治环境中,越来越感到自己的孤独和失望,于是他被迫从郢都去到汉北。他的《离验》,就于这时写成。
当他走到湘水附近的汩罗江时便自沉而死。
现在我们关注一下屈原人生悲剧的主观因素。
屈原固然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但是悲剧的产生常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甚至很多偶然的事件都逃不脱那些深层次上的必然征候。
屈原之死,除了政治斗争的险恶、统治集团内部的排挤,他那与现实不相融合的性格,也是不容忽视的。
1、家世的优越感让他孤傲不群他的《离骚》是愁苦幽思中的合愤之作,即使是这样一种心态,他也不忘对自己出身及家世的优越感的张扬。《离骚》一开头他就告诉人们
我是天帝高阳的后裔,我的太祖叫熊伯庸;太岁在寅那年的正月,庚寅那天我从天降临。
太祖观察我初降的姿态,通过卦兆赐给我美名。给我取名叫做正则,给我表字叫做灵均。
我既有众多内在的美好品质,又加上有外在的美好姿态。我们不想用“炫耀”来界定这位伟大的爱国战士,但不可否定,他的这种十足的优越感正在左右着他的心态,让他在心灵的孤独中孤芳自赏。正如在汩罗江畔他对渔夫所言:“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在今天看来,这老先生已酸得不能再酸。
2.不会放下便让心灵苦不堪言
被放逐以后,其实屈原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放旷神游,寄情山水,以处江湖之远勿忘其君的坦诚和忠贞暂做宦海游人,以养精蓄锐,以待来年。二是忧思愤懑,茕茕孑立,留连幻想,耿耿于怀
他恰恰选择了后者。
司马迁(史记》其列传中写道:“虽放流,蜷顾楚国,心系怀王,不忘欲返,冀幸君之一悟,俗之未改也。”已经被放逐,远离了权力和决策的中心,他还抱有深深的幻想,希望怀王能播然醒悟,一改俗念。
然而,他失望了,他枉然了,因为“怀王之终不悟也,故无可奈何,亦不可以返
于是,他只好行吟泽畔,形影相吊。
3.天性脆弱让他无法承受命运之“重
政治上遭遇嫉妒、排挤,古今绝非屈原一人,即便是当时,仕途受挫、壮志难酬的有识之士也举不胜举。孙膑刖足,左丘失明。
也许是诗人特有的气质无法忍受心灵的震颤,他必须要呼啸呻吟,铁血呐减。司马迁说他是“劳苦倦极”,“疾痛惨怛”。屈原自己的解释是“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意思是说世上的人谁能让洁净的身体去蒙受外界的玷辱?那样,宁愿跳入湘江,葬身鱼腹,也不能让洁白的身体,蒙受世俗的尘垢!于是,他真就一跳了之,以身家性命为代价,实现了人格的自我救赎,值吗?
2000多年过去了,人类对生命的爱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以今人的视角体察古人的所作所为,首先,我们认为,那个风雷激荡的大变革时代,因为性格特殊让一个伟大人物的生命形态显得脆弱沉重;让他虽上下求索,却终究没有能实现自已高远的政治理想,而中华民族的最终统一又使他的爱国精神显得有些狭隘。
当然这种精神的神圣性是不可玷污的,这种带有华夏传统的伟大民族精神,历久弥坚,在多少代人的不懈追求中不断得以光芒四射,构成了华夏文明经久不散的国魂。
但是,在沐浴这种深厚的爱国精神的同时,我们说爱国就非含生取义不可吗?具体说来,屈原如果不去投江自杀,他同样不失为个伟大的爱国英雄。甚或在余生之年,还可以成就更多的事业。其实,是性格决定了他的人生悲剧。
孔子的流亡与屈原的放逐,都是被迫对权力中心的远离。
具有强烈生命意识的孔子,他的终极观照是价值的实现,因此他不去计较路途的坎坷;而屈原看中的是自身荣辱的得失,因此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走向精神伟大其道路千万条,而每一种选择都有它的合理性因此对伟大人物的评定,不需要也不应该进行是非意义上的比较。我们只能去体味、去理解、去感受。
在生存境遇越来越复杂的今天,我们主张以智慧追求生存的质量。鉴识前人,纯化人生;何去何从,你自会有自己的选择。新新入类都想争做生活的强者、智者、胜者,在失意的时候
需要泰然处之。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其实,人生失意也须尽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