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 喝 酒 的 陈 老 师
文/李世君(江苏)
陈剑秋老师爱写散文。每有文章见诸报端,得了稿费,必邀人喝酒。"酒是辣水,钱是油纸。"这是他的铭言。
陈老师课讲的好,酒也喝的好,喝酒时天南地北,古今中外,说的话和喝的酒一样多,而且从不打酒官司,轮到他喝,他端起酒杯"吱"地一声,一饮而尽,和满桌人碰杯,他站起来,把酒杯托在掌心,一米八二的大个子,玉树临风般的俯视着大家,任你三杯五盏把酒杯斟的满满,只要嘴唇一挨杯子,"吱"又是一声,一饮而尽。最后还把酒杯翻过来让你看看杯子滴不滴酒。
陈老师早年毕业苏州大学,在徐州石屯中学教高三语文,从教四十余年,桃李漫天下,不少学生在国家部委任职,在地方做父母官,这是他的骄傲,骄傲他的弟子都有了出息。现在退休在小海燕小记者团做指导老师。
有人说,退休了不在家里享福,还来这里当啥孩子王。陈老师却有自己的理由:在家里六十岁感觉像七十,在学校七十岁感觉像六十,一反一正二十年,谁不想多"赚"他几年?再说,教一辈子书了,在家闲着喉咙眼里直冒烟。看见桌子板凳都想给它讲一课。
有段时间,小海燕记者团邀我利用业余时间给他们办的报纸编编稿子,我答应了。记者团的教室和编辑部在一层楼上,下了课,有的老师就到编辑部坐坐,谈谈对这期报纸的看法。有时候我也去听他们的课,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听陈老师的课了,陈老师讲课形象生动,有说有笑、还带表演,他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深入浅出。他像是一团火,紧紧地吸引着学生,把每个学生的心都照亮了。他自己写文章,他教学生怎样写文章,他不需要指定的课本,而是选他自己最欣赏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讲给学生听,然后逐段地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写,怎样这样写。他一边讲,一边就海阔天空地发挥自己的思想,连我这个听他课的大学生都被他讲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去,好像跟了他去遨游天上人间,从而启发学生闯入文学艺术的广阔园地。谈到作文,在他教的小记者中有几个学生最是他的得意的弟子。
一个是武黎嵩,当时读初中,跟他学了三年,作文偶有奇妙想法,陈老师十分爱惜,就在这方面引导他,启发他,他认为这孩子有很强的可塑性,抓一抓就能上去。到北京采访诗人贺敬之时,陈老师让十四名小记者齐声背诵贺老的代表作《回延安》,贺老的感情被学生的真情感动了,他仿佛又回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就在眼前,延河水就在眼下流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歌声在耳畔响起,74岁的贺老感动的三次抹泪。第一次,是把眼镜望上推了推用手轻轻地擦,而后是把眼睛拿下来用手掌擦,最后是用两只手擦着红红的眼睛。这些细节都被小记者看的清清楚楚。晚上写采访稿,武黎嵩写了两千字,写的面面俱到。不能说这个学生马虎,但文章缺乏中心,没有重点,这不行。大多数孩子也犯着这个毛病。陈老师思之再三,系统地把采访要写的重点讲了又讲,特意把他叫来,给他命题《诗人的眼泪》,武黎嵩那一晚写了700字的短文。后来这篇文章先后在全国十多家报刊上发表。从此以后,武黎嵩象是得到写作的真谛,一发不可收。在一中读高中时,担任校刊《小草》文学社社长。2001年陈老师介绍他读台湾作家李敖的历史小说《北京法源寺》,他反复读了几遍,深得教诲,同年南京大学提前招生,一中推荐的三个名额,武黎嵩是其中之一。高考作文,要求写一位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字数不限体裁不限,武黎嵩读透了《北京法源寺》中谭嗣同的形象,在考卷上洋洋撒撒写出了49行新诗:《谭嗣同寻梦》。凭着这首思想深邃,境界高远的诗作,100分的语文试卷上,他得了98分,居全省之冠。试卷批阅后,名师连连传阅,激动地说:“徐州出大才子”。是的,徐州是历史文化古城,刘邦建立的大汉帝国疆域辽阔,历400余年,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汉文化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几千年来,盛唐彭城的刘知几,写出中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史通》;中唐后期彭城人刘禹锡,是唐朝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南唐后主李煜,作为词家,堪称一代词宗。清初状元李蟠,京畿重臣李卫等等。及至近代,著名书法家、金石鉴赏家张伯英,国画大师李可染,雕塑大师刘开渠,清史专家萧一山、雕塑理论家王子云、国画名家萧龙士、人民音乐家马可等等。无不出自这块热土。东汉时,彭城高士姜肱"博通五经,兼明星纬"。一生淡泊名利,育人授业,不附权贵,实为后世楷模。陈剑秋老师一生豪爽,育人授业,淡泊名利,是他只所以受人尊重的原因之一。
一位叫潘桃的女孩,陈老师告诉我,人长的清秀,高高的鼻梁,明亮清澈的眼睛,不论听课还是采访都特别用心。矿校初中毕业到苏州考高中,六门课的总分取得1+2考生的第一名。高中毕业后顺利地考进清华,到美国麻理省工学院读书。一个叫吴爽的女孩,在记者团三年学习刻苦,在陈老师的指点下,在西安“中华作文大赛”笔排众雄赢得大奖,得到著名作家余秋雨的赏识,并合影留念。后来也考入重点大学。
陈老师有喝酒的嗜好,有的家长知道。可是,喝完酒写文章别人知道的就不多了。他文章写的快,有立马可待的本事。而写的又快又好的时候往往是他喝酒之后。他说这时候脑子最好用。这张学生报纸常常举办作文大赛,有几次优秀作文的评论都是他在酒后写出来的。而最精彩的一次是2003年那次,我和他到县区一个学校采访,中午留饭,书记校长陪着,六个人四斤五十度的泸州老窖,他一个人喝干了一瓶半。饭后休息,他说:"世君这稿子你别写了,我来写。"说完,不等把稿纸铺好,就扶了扶那副一千二百度的近视眼镜,趴在桌上洋洋洒洒半个多小时,一篇一千五百字的人物专访就脱稿了。后来这篇稿子在报上发了以后,外省两家学生报也先后转载。一时成为小记者团美谈。
陈老师不喝酒的时候不多,但也有该喝不愿喝的时候,那是到了学生考试前的一些日子,一般情况他都不喝酒。有一回老同学聚会,酒杯端到嘴边闻了闻又放下了,同学问怎么回事,他说:"下午一个学生家长请我给孩子辅导辅导,这酒先不喝,留着,晚上咱正式喝。"事后,我半开玩笑的问他,酒后脑子不是很好用的吗?写文章行,讲课就不行吗?他说,讲课也行,不过对学生咱一要负责,二要尊重,喝的醉醺醺的,课讲的再好,学生听不进去不说,家长也有看法,咱不能让人家拿咱当酒鬼,毁了教师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