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内容来自赋能岛终生成长群>
< 整理:阿九 校对:佳玲 配图:杨坤发>
本期导读:
1、如何面对死亡?
2、如何缓解人们对死亡的焦虑?
3、如何正确的看待尊严死?
死亡是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词,在中国文化里,人们是不太能谈及死亡这个话题的。
但其实我们都知道,只有勇敢面对死亡、正确认识死亡,我们才可以更有尊严地活着,到某一天,我们也才可能更有尊严地离开。
昨天,赋能岛结合得到薄世宁老师和古典老师的专栏,畅谈了生死学这个敏感话题,经过这么一聊大家对死亡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现在的生活也更珍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大家的精彩发言。
如何超越死亡?
今天获得特别推荐的同学分别是:王林、山河、王预 。
Top1:王林
一、你愿意谈论死亡这个话题吗?你思考过这个话题吗?说说你的想法。
这个话题虽然有些沉重,却并不压抑。当我理解了死亡,才知道能够拥有什么,我才会珍惜当下,才会活出过去不曾活出的样子。
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死亡?你怕死吗?我们怕的其实是什么?
避而不谈生死源于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害怕死的痛苦,害怕死后的未知,害怕死后很多遗憾无法弥补。一切的恐惧源于巨大的不确定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慢慢的变得不如年轻时候,面对外面各种癌症年轻化之类的消息,我们也开始变得焦虑,总觉得自己没活够,想活的长点。
面对死亡,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做到三点:想明白退出机制;活在当下,珍惜身边的人;用好生命,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马克斯•韦伯说过,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既然肉体上的死亡不可避免,我们依然有很多办法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这样便可以更加坦然的面对死亡。
死亡是人恐惧的根源,但是依然有办法超越死亡,那就是繁衍后代,融入群体,创造人生,这些都为你创造了更大的生命意义。
《寻梦环游记》告诉我们,有种死亡叫没有人记住你。
三、我们该如何缓解死亡的焦虑?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超越死亡?
我可以努力做到直面骄阳,虽然一切看着刺眼,但是背过身去,就永远站在自己的阴影之中。
过好此生,好好活着,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面对死亡,也就更加坦然。只有能跟死亡say hello的人,才能坦然去say goodbye。
看到李岳阳前些天的朋友圈这么写道“不要等时光带来黑白,再用色彩留住时光”。
珍惜当下,珍惜每一分美好的时光,不要总把遗憾留给回忆。
Top2:山河
我没有死过,不知道死亡会去往什么地方,关于彼岸的世界,各个宗教、学说都有自己的观点,我是不信的,因为创造那些学说的人都已死透,传播那些学说的人也没死过。
今天的话题关于死亡,不如说是关于人生。关于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思考。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别人的答案不可以成为我们自己的答案,我们可以不认可,可以不赞同,但必须尊重。
关于人生,有人说人生就是一个旅程,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列没有终点的火车,也有人说人生是一场修行。
我觉得都不太好,如果人生是旅程,我们总是喜欢猎奇,喜欢越多越好,甚至艳遇;如果是上了一列火车,要备好吃食,还很拥挤,没有终点也无安全感;如果是一场修行,这太过玄妙,怎么算修行,怎么不算,标准是什么,我比较肤浅,想不明白。
今年是“火”年(到处着火),我觉得人生更像是一场正在燃烧大火,是一场无法扑灭的大火。在这场大火中,你希望抢救什么,放弃什么,要有所得,就要有所舍。如果把人生看作一场火灾,就不会太过贪婪。当人生走到终点,燃烧殆尽,薪尽火传的时候,你希望传的是什么?
我自己的答案:在这场燃烧的大火中,过去我想要的东西太多了,反而很多都烧毁了,现在我在做减法。此生可以平凡,但不可平庸。不求留下多少财富,但要不断探索和求知的精神流传。
Top3:王预
一、你愿意谈论死亡这个话题吗?你思考过这个话题吗?说说你的想
死亡是生的孪生兄弟,一个是开始,一个是结束,中间是我们的一生。
随着年龄渐长,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姨妈姑妈等上两代人逐渐离去,开始接受并愿意和老人讨论死亡的事情。
今年春节回老家探亲,婆婆整个谈话内容都是自己走后埋在哪里,交代儿孙一些自己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
中国人的死亡太沉重,民间故事,聊斋中也是各种诡异的东西,对我们从小耳濡目染。
有岛友提到《寻梦环游记》中的一句台词,:真正的死亡不是离开,而是遗忘,里面的营造出来另外一个世界的生活也是鲜花灿烂,每个“灵魂”都可以生活的光彩夺目,这种理念如果放到中国,面对死亡,会少了很多眼泪和悲伤。
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死亡?你怕死吗?我们怕的其实是什么?
面对死亡,不怕死,但是怕治愈不了,拖累后代,想很多卧床不起的疾病其实要不了命,但是在生存期间会给家庭和后代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及其精力负担。
(希望各位看到这个不要拿道德孝心等等语言来评判,我只是把这个问题说出来而已)。
三、我们该如何缓解死亡的焦虑?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超越死亡?
人真正的面对各种危机时刻,重大疾病是其实没那么焦虑,焦虑是来自想象。
面对死亡,好好修行,给自己积攒福报。
四、你对于尊严死的态度是什么?你考虑过提前做好《生前预嘱》吗?
有尊严的死亡应该是薄世宁老师讲的案例中的那个老先生的说法:动不动手术,自己说了算。医生做不做手术,医生说了算,能不能活下来上天说了算。
孔子说过:五十知天命,随着年龄增加,生命走向终点,会以坦然的态度来接受这个规避不了的事实。
我会考虑到些生前预嘱,并考虑写好遗书,财产进行分配,不给后代留下破坏亲缘关系的隐患,另外,也会提前和另一半(如果是我先走的话)商量好他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
对去世的亲人最好的纪念是活着的人努力的活着,精彩的活着。
对自己死亡最好的安排就是活着的时候努力的活着,不留遗憾。
Play hard word hard love hard
🍂#如何超越死亡?#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本期有哪几位同学的精彩讨论被选中。
如何超越死亡?
核桃 :
上周日上午,我突发急性腰椎错位,那瞬间有如被闪电击中,我的感受是身体失控了。
死亡给我的感受就是失控,生活无法自理,特别是脑瘫等类型的状态,除了家庭成员对于病人本身还有一种情感连接以外,就是完全失控,没有尊严。
我的外婆老年痴呆多年,母亲姐弟几人轮流照顾,尽管大家尽心尽力的为老人提供生活支持,但是也没有一丝改善的迹象。
对于这种失控状态,我赞成合法化安乐死。给每个人应有的尊严、体面!
金美君:
一、你愿意谈论死亡这个话题吗?你思考过这个话题吗?说说你的想法。
偶尔会想到和思考这个话题,感到特别恐惧。无论是家人还是自己,还是名人伟人,亦或坏人小人,最终都会面临死亡,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生命诞生有多神奇,死亡就有多残忍。
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死亡?你怕死吗?我们怕的其实是什么?
我怕死,活着太美好了。或许,我更怕的是死后没有情绪情感和体验万事万物的机会,没有喜怒哀乐忧思恐,没有幸福开心痛苦,没有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听嘴巴可以吃和说话,没有手可以触摸孩子的脸,没有脚可以跳跃和奔跑…以及我们在走向死亡的路上,要面对衰老、疾病、疼痛,我们还有很多要做的事情,未完成的遗憾,没操完的心…
三、我们该如何缓解死亡的焦虑?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超越死亡?
我的方式:尽全力实现人生价值;高质量陪伴家人;注重健康按时体检;按照健康的方式生活;多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助人为乐、多奉献自我;珍惜每秒、高效工作与生活;表里如一身心和谐,活得真实坦荡;多健身与旅游;珍惜情感,多爱他人;终身学习~
四、你对于尊严死的态度是什么?你考虑过提前做好《生前预嘱》吗?
不希望医生和家人对自己隐瞒病情,希望自己拥有选择的权利,不要无尊严的死。不仅会做生前预嘱,还会把银行卡密码都写清楚,以免去世后给家人带来不便。
张强 :
关于临终,首先想到的是在老年群体中可能采取的影响方式。关注老年群体已久,这个话题无疑是这个群体最应该了解和认知的,也是最需要的内容了。听了学友们的课程分享,对死亡的本质、人们对死亡认知的回避、认知不足导致的结果以及正确的对待死亡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如何在老年群体中推动人们对死亡的认知,是我思考的内容。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目前和一段时间内,我国老年人的生活属于衣食无忧、颐养天年的轻松时光,借助吴伯凡老师的思维分析模型,从欲望和恐惧两个角度制定老年人对死亡认知的影响策略,比如想要无痛苦、有亲友陪伴,完成未了的心愿;害怕长期卧床,拖累孩子们等等。
初期,由于未形成正视死亡,直面离世的文化,不宜公开、面对面的进行推广宣教,可采取线上的形式,被动推广,给老年人缓冲期,主动去选择是否接触和接触时间,然后提供进阶渠道,让可以接纳愿意深入了解的人进入下一个讨论认知层次,从而带动身边的人。
文案宜采用名人案例的方式和弊端了解为主要内容进行线上引导,客观认知,主动引导,把死亡当作人生的必修课,也许是可以采取的方法。
喂呀 :
一、你愿意谈论死亡这个话题吗?你思考过这个话题吗?说说你的想法。
我个人并不介意谈“死亡”这个话题,由于身边的人有些有点忌讳,很少讨论。反倒让我很期待讨论关于“死亡”的话题。
年少时因一些事情情绪很不好,曾独自站在5层楼高的边缘。当时是没有刻意的想跳楼,但站在那的时候是真实的会感到恐惧,微微颤抖。克服恐惧站的稳当的时候情绪就已经改变了。
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死亡?你怕死吗?我们怕的其实是什么?
明确知道我是怕死的。具体的说是怕“死”那一瞬间产生的巨大恐惧感,但这种恐惧感是可以压制的。
三、我们该如何缓解死亡的焦虑?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超越死亡?
经常去想想“死”这个话题能引发的事情,尝试去做多点“向死而生”的事情。
四、你对于尊严死的态度是什么?你考虑过提前做好《生前预嘱》吗?
想过写遗嘱,在脑子里规划过,没写下来。合适的时候回做《生前遗嘱》。
渣健其实不算渣 :
①死亡这个问题我平常没有跟人讨论过,因为太敏感了,但是我会在脑海中的博弈和交流,我并不认为讨论死亡是可耻的,因为我觉得死亡是回归大自然的一部分。现在的我是惧怕死亡的,因为总觉得自己有很多地方没有去,还有很多有趣的知识没有学会。
②我觉得如何缓和死亡带来的恐惧,就是向死而生,比如我想着能活到100岁,那我现在25岁,我只剩下75年时间,那我就要合理分配我这余下时间,把这个时间的颗粒度堆满了,就不容易有死亡焦虑。
③之前听过一个圣哲的话,一个人害怕死亡主要是因为怕切断和世界的联系,我觉得我可以加入到一些宗教团体,以此用来获得安慰。
④有很多人积蓄的90%都是用在生命最后一刻,这样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失去生活很多乐趣,我自己一直想,到时候只要我得了不治之症,如果用100万只能多活两个月我是不愿意,我宁愿平常多用钱去享受生活,争取边际收益最大化,到生命临走阶段使用安乐死,这样我觉得对我和家人都是最好的选择。
丹丹 :
一、你愿意谈论死亡这个话题吗?你思考过这个话题吗?说说你的想法。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愿意,但是我不回避这个话题。其实我从来没有近距离的接触过死亡,距离我最亲密的死亡应该是2008年的夏天,从小最疼惜我的姥姥去世了,那天我在学校的地下一层整理档案,突然接到表妹的电话,跟我说了一句话:丹姐,我没有奶奶了。
其实当时我是没有什么悲痛的情绪的,等我回过神来,我说了一句:我没有姥姥了。然后眼泪就下来了。接着我跟我妈打电话,问我妈为啥没告诉我?我妈说,暑假的时候想让我回来,姥姥特别想我,但是我偷偷的跑去了深圳找当时的男朋友了,我妈知道但是也没说啥,以为我从深圳回来会回家一趟,结果也没有。
然后家里有人说我妈不孝,说我和我弟也不孝,于是我妈就直接把消息封闭了,我弟也不知道,但是我弟在郑州离家近些,然后立马回家参加了姥姥的葬礼,而我没有,我不知道我当时是没有勇气面对还是被我妈阻止不让面对。至今姥姥已经去世十一年了,今年过年回家跟我妈一起去看姥姥,我甚至依然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死亡?你怕死吗?我们怕的其实是什么?
人活着就是在一天天的走向死亡,我想我不害怕死亡,但是我害怕被折磨的死亡。
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很冷酷,似乎没有什么是值得我牵挂的,那种一大家人相亲相爱的温馨是我一辈子都渴求不到的,所以,我习惯了一个人,没有什么不能失去,也没有什么不可失去,所以,我想渺小如我,既不惊天动地,那么死亡又有什么可怕的。
三、我们该如何缓解死亡的焦虑?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超越死亡?
死亡是生命轮回的方式,就像是一年四季花开花落,叶落归根一般。生命没有什么可超越的,既然活着就好好活着,上对天,下对地,中间对得起自己就行。
四、你对于尊严死的态度是什么?你考虑过提前做好《生前预嘱》吗?
博医生说,生命首先是活着,然后是有尊严的活着,再然后是有意义的活着。
如果不能有尊严的活着,那么我愿意选择有尊严的死去,至少不愿意我的身体被病痛折磨。
目前来看,我这辈子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值钱的遗产,所以压根也没有必要立什么遗嘱啦。
ID-小菜鸟 :
不愿意去谈死亡这个话题,不能接受。
小学的时候,曾在一瞬间面对死去的玩伴,中学期间亲人的离去,总感觉是梦 ,知道该怎么办,无法面对,大学期间,同班同学的突然离世让我感觉死亡与我很近,也害怕失去。但凡有人说什么什么对身体不好,都会立马远离,不管中毒多深。
年龄越大,孤单的同时,也越发的害怕失去。
疼痛康复中心:
一、你愿意谈论死亡这个话题吗?你思考过这个话题吗?说说你的想法。
不是愿意不愿意的事,是到了一定的时期,必须要讨论并且要积极面对的事情。
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死亡?你怕死吗?我们怕的其实是什么?
坦然的面对,在那一刻没有到来之前,活的淋漓尽致,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不怕死,怕的是突然不在后身上的责任让别人承担,压的别人喘不过气来。
三、我们该如何缓解死亡的焦虑?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超越死亡?
没办法缓解死亡的焦虑。慢性病死亡医学上分好几个期,最后是接受期,到那时候也就释然了。
但我想说的不是确定自己必须要走到生命终点的时候的释然,而是自己的人生目标达到了,或者自己死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达到了,这是最好的缓解焦虑的方式,也可以叫做“死而无憾”。
四、你对于尊严死的态度是什么?你考虑过提前做好《生前预嘱》吗?
我接受尊严死,不想用各种管子各种机器维持没有意识的生命。那时候,活着只是对于活人的安慰,而且会给他们很多累赘,自己只有痛苦,那种没有意识的,无法拜托的煎熬。
A广州平安理财师 韩哲:
我是一点都不忌讳谈死亡这个话题 我一直是那种思想,特别能够接受新鲜事物的。
我一直都是向死而生的一个,简单点说就是我现在连我葬礼是什么样的都有规划,葬礼上他们说我的话,我也写好了稿子,我今年23岁。
我的葬礼要是美国式,美国葬礼就是死者是主角,主角过世了以后,他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开心的说主角曾经的故事,说因为有主角,这个世界变得不一样,变得好了一点点,做了哪些哪些贡献。
总觉得好朋友会回忆跟主角的一些趣事,也可能会回忆一些跟他的遗憾,还可能回忆起一些以前跟他的误会 。
这一点启发来自于葛优老师的非诚勿扰电影 里面的那个老板 长了毒瘤,快要过世的时候开了一个追悼会 我希望我有一天也这样结束我的生命。(我认为的中国式葬礼就是孝子是主角 所以我不喜欢这种)。
我真的去世以后,我会捐出我所有能够给别人使用的器官,然后火化了以后在骨灰扬海 ,如果我到时候真的对这社会贡献还不错,那就留一颗骨头安葬。
我给我写的墓志铭是:一个曾经用商业给这世界带来更多美好的韩哲先生。
刘铁 :
一、你愿意谈论死亡这个话题吗?你思考过这个话题吗?说说你的想法。
无所谓
思考过
我认为,活着就是为了“优雅” 得死去。
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死亡?你怕死吗?我们怕的其实是什么?
从容一点,还没到那份上,说怕与不怕好像都有些苍白无力,我们怕的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三、我们该如何缓解死亡的焦虑?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超越死亡?
活在当下,莫想太多,一切都是“造化”。
活着的时候,过得有意义一些,多助人,尽可能的“优雅” ,因为我们都是必死之人
四、你对于尊严死的态度是什么?你考虑过提前做好《生前预嘱》吗?
如果哪天身上插满管子,别,那就来个痛快地,不拖累家人。
想过,应该是一些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对家人的嘱托吧 。
赵建华 :
一、你愿意谈论死亡这个话题吗?你思考过这个话题吗?说说你的想法。
我是挺愿意谈论这个话题。思考过很多次,这是一种必然。甚至隐隐的有种期待,想看看到那个时候一切都化为了虚无,还是另外一个世界呈现眼前。
我不太相信人活一世,仅仅是过眼云烟,它总会留下什么,或者就算是过眼云烟,那么在此背后也应该有一个东西在影响着这些云烟的起落。
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死亡?你怕死吗?我们怕的其实是什么?
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死亡,因为我自己无法准确定义死亡。但是要说怕也说不上,大家怕的应该是自己想像的那种死亡的状态,从此以后没有“存在”这个属性的感觉。
三、我们该如何缓解死亡的焦虑?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超越死亡?
在死之前尽量多的收集关于生死的定义和概念,尽量知道死亡是怎么回事。
践行者 :
关于死亡,我也说两句。前几天有个同学发了一个关于觉者的视频,对我启发很大。结合所学,我相信,我们的灵魂会活很久很久。
所以,死亡只是身体的死去,我们,灵魂还会永生。我对死亡释然很多。最近在看,世界各界精英对生命的感悟,感触颇深。
我深刻明白,活好当下的每一刻,就是对我们躯体最大的回报。接受生命中的各种无常。修炼好自己的灵魂。
袁樱桐4675 :
今天这个话题比较沉重,对于一个死过一次又活过来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幸福;现在还有了孩子,父母年龄也大了,身体不如以前,自己的责任使自己更害怕死亡。所以尽量会避免做一些危险的事情。
吴强 :
以前总觉得自己会不一样,好像死亡和自己没有关系,也有点不敢谈论和思考像死亡、癌症这样的话题。
现在也算是一个“不特殊论者”,我们都一样,该来的总会来的,重要的是在来之前我不会感到非常突然,不会觉得有太多的遗憾,遵从自己的内心,尽量成为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成长长成自己的样子(古典老师),拥有一个说了算的人生(武志红老师)!
肖海香 :
一、你愿意谈论死亡这个话题吗?你思考过这个话题吗?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中国人谈的五福,包括长寿、康宁、富贵、好德、善终。其中善终就是死亡,也是五福之一。中国有个词语叫寿终正寝,说的也是善终的意思。古代的人善终的人很多,今天的人善终的人很少。
第一次看《康熙王朝》时,叱咤一生的孝庄皇后在濒临死亡的时候,她清晰地感觉到死亡的来临,将身边的人全部打发走,然后自己穿上最喜欢的衣服,安安静静的躺在床上离开。
每每想到这一幕,我就觉得孝庄皇后这一生真是生的好看,死的无憾!我希望自己走向死亡的时候,也能像孝庄皇后一样,寿终正寝。如果真有这么一天,死亡又有什么可怕,岂不是人生一大善事,福事?
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死亡?你怕死吗?我们怕的其实是什么?
以前曾无数次的想到过死,当生活太累了的时候,常常站在窗前想象自己离开这个世界的样子,想到万一自己不在的话,有谁会像我一样去爱我的孩子?如果我不在,谁会像我这样去管我那个有些愚痴的父亲?每每想到这些,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好好活下去。只要我的责任还没尽完,我没有理由先离开。
所以不管多累多苦,一边流泪一边奔跑,既不能抑郁,也不能轻生。我怕死,是因为我还留恋着生;我怕死,是因为我还有那么多自己背负的责任;我怕死,是因为我仍心有不甘,因为我还没活出我想要的样子。
三、我们该如何缓解死亡的焦虑?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超越死亡?
出生入死,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老天甚至都不用我们自己选择,早就给我们做好了安排,既然那么多伟大的人都免不了一死,和我殊途同归,我内心多少总有些安慰。我又没钱,没权,还焦虑个啥?伟人们都能放下的,我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趁我还活着,我也希望潇洒地为自己活一把。我的前半生活的有些拧巴,那就从我的后半生来找齐。我想退休后去学习推拿按摩的中医知识,一则为自己调理身体,二则为身边的人服务,提升自己生活的质量,延长自己的生命周期。
四、你对于尊严死的态度是什么?你考虑过提前做好《生前预嘱》吗?
我一直觉得没有尊严的活着不如死去,寿终正寝是最高级别的尊严死,是我这一生追求的至高死法。
以前,我想过要立遗嘱,也曾经和我儿子说过几次,如果有一天我突然发病,病情很重,在我没有意识的情况下,我希望我的儿子不要抢救我,让我有尊严的死去。
我拒绝在我的身体上插上任何的管子,我不希望自己最后的人生旅程是在医院里被剖腹刮肚,更不希望自己被千刀万剐。我希望自己去时如我来时一样完整地离开。
YYQ :
一、你愿意谈论死亡这个话题吗?你思考过这个话题吗?说说你的想法
我愿意讨论死亡这个话题,并且认真思考过死亡。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避讳讨论,导致真的到了亲人死亡的那一天,感觉太多的事情没做,留下一辈子的遗憾。
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死亡?你怕死吗?我们怕的其实是什么?
本质上我是不怕死的,但我怕的是毫无尊严,充满痛苦的死去。
三、我们该如何缓解死亡的焦虑?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超越死亡?
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会死去,我喜欢玩游戏,我会把玩游戏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安排进我的生活。
其次要多读书,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有意义。
给自己,给家人买保险,希望即使我不在,他们也可以生活得很好
四、你对于尊严死的态度是什么?你考虑过提前做好《生前预嘱》吗?
赞同尊严死,且希望尽快立法。
活着 :
人活着就是为了等待死亡这一天的到来,怎么活是不确定性,活成什么样子也不确定,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们都会死。
只有看透了死亡,才能更明白活着的意义。快乐、痛苦、幸福、哀愁…………都不是问题,而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好好活着,不要浪费短暂生命给你的每一秒,生命里任何一个你遇见的人和事都是我们生命中的唯一。
把日子过成你想要的,或者把日子过成你最不想要的,都是生命赋予的体会。在死亡面前生命永远是那么渺小,何必在意死亡,开心的活着就好了,管它明天有没有太阳。
张强:
我是真正想过死后怎么办的,捐献器官,骨灰撒向海洋。也有面对亲人离世的痛心感受。但总觉得死亡离我还遥远,所以并没有考虑过具体的场景或者体会。
但对于当时是否害怕死亡,我觉得只要还能心无旁骛的干事,就不应该害怕死亡,死亡也只是人生最后落幕的演出而已,当面临死亡时我们还能扮演比“等待宣判时刻”更为重要的“角色”,就不应该害怕死亡。
🍂#如何超越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