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陈志强‖散文‖ 父亲的鱼竿

时间:2020-10-18 16:33:21    来源:
作者:陈志强
 
在我家里,收藏着一根钓鱼竿,那是父亲给我的。鱼竿是用家乡产的一种细竹制作的,三段1米多长的细竹,削得溜光,更巧妙的是,那一段细竹稍可以藏进另一段竹子里。多少年过去了,我一直珍藏着这根钓鱼竿。每当我看到它,就会想起爱钓鱼的父亲。
小时候,瘦小体弱的我经常生病。六岁的那年,我得了一种病,大便的时候,时常会发现手纸上有血。父亲知道了,很着急,他领着我来到镇上一位小有名气的外科医生那里。这位医生姓缪,之所以我至今还记得,是因为后来父亲经常称赞缪医生医德高尚,从不糊弄病人。缪医生为我作了一番检查之后,坦率地说:“这孩子的肛门处有一个血瘤,我这里不能做手术,你们到上海儿童医院去看吧。”到市区医院看病需要一笔不小的钱,父亲没有犹豫,很快带着我到市区医院做了手术。
深秋的一天,我看到父亲正在制作钓鱼竿。那天早上,当我来到简陋的饭桌上,我第一次吃到了大鲫鱼,真鲜啊!那是父亲起早贪黑在乡间小河里钓到的,又亲手在灶头上煮熬的浓汤。看我吃得津津有味,父亲笑了。后来,家里的餐桌上经常有鲫鱼,有时红烧,有时熬汤。鲜美的鲫鱼让我胃口大开,饭吃得比以前多了,身体也好了。在那物质匮乏、家境贫穷的岁月里,父亲以他的勤劳能干,让家里的餐桌上时常有鱼。
12岁那年,我拿到了名列前茅的读书成绩单,父亲很高兴。晚餐时我又吃到了鲜美的鲫鱼,那是父亲对我的奖励。
18岁那年,我从学校毕业分配到沿海的一座水闸上工作。父亲特地去乡下钓了好几条大鲫鱼,做了我最爱吃的红烧鲫鱼。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在乡间的一个水闸上工作,偏僻,冷清,单调,令我有点失落感。初夏的一天,突然有人告诉我:“你父亲来了!”我走出值班室一看,父亲是骑着一辆自行车来的,他从车兜里拿出用毛巾包裹着的饭盒,那是父亲骑了1个多小时的路送来的红烧鲫鱼。打开饭盒尝尝,葱香四溢,鲫鱼还有余温。我感到很愧疚,默默无语。也许是我在给父亲的信中流露出来的情绪,对偏僻冷清工作的不适应,对新环境的水土不服,都成了他的牵挂。
父亲知道我爱吃鲫鱼,多次骑着自行车给我送来。他说,你们这里河水清澈,有空时你也可去钓鱼呀。说着,他从自行车上的钓鱼包里拿出一根钓鱼竿送给了我。父亲说,钓鱼能修身养性,你性子急,不妨试试……
我说,我哪有工夫去钓鱼啊,等以后吧。我问他,钓鱼、烧鱼的秘诀是什么?他微微一笑说,是耐心。于是,他给我讲了爱上钓鱼的故事。父亲在一家烟糖商店当营业员,在那割资本主义尾巴年代,他将乡下的鱼虾水产品拿到市区市场去卖,却因此受到批评。父亲心有不平,于是经常独自一人到乡下河边去钓鱼。他说,钓鱼的时候是最开心的。我说,等你退休了,就可以经常去钓鱼了。谁知,父亲退休后不久,竟患了重病。
初春的一个傍晚,接到医院的电话,我如雷轰顶——他住院了,肝硬化晚期,已下病危通知。去医院的路上我泪如泉涌。我简直不敢相信,刚退休时,父亲不肯在家里享清福,又去找了一份帮税务部门开发票的工作,然而才两年他就……
医院里,父亲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脸色蜡黄,双目紧闭。直到这时,我才仿佛突然间猛然发现,他老了,满头花白的头发无言地述说着岁月的沧桑……看到我,他笑了。他说,想再去钓鱼,想尝尝你烧的鲫鱼呀……我的泪水再也止不住,平时忙工作,忙家务,竟然没有觉得父亲已经老了,竟然没有让父亲尝尝我烧的鲫鱼。
父亲病重的日子里,我曾去市场上买鱼,转了好久才买到了几条野生鲫鱼。回家后照父亲教的方法烹调红烧鲫鱼。然而,那时父亲的胃口很差,常常吃了一点点就摇头。
他走了。清明时节,我抛开一切,拿起父亲给我的钓鱼竿,来到乡间小河边,静静地守着钓鱼竿。河水清澈,垂柳倒映,远处桃花菜花盛开,一切都那么美好啊!我突然感悟,父亲要我去垂钓,其实是要我静下心来。一个能静下心来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热爱工作啊。
我终于钓到几尾像样的鲫鱼。回到家里,我学烧红烧鲫鱼。剖鱼,洗净,沥干,备好葱、姜;用旺火将锅子烧热,倒入油,鲫鱼放入油锅煎。然后放入酱油、水和调料,小心地盖上盖子。听着锅里汤汁沸腾时发出的咕嘟声,我静静地坐在灶边,眼前浮现出这样的场景:狭窄的厨房一隅,父亲守着炉子弯腰慢慢地烹调鲫鱼,脸上弥漫着慈祥的微笑……
终于烧好了,我将红烧鲫鱼装入饭盒。然后骑着自行车去给他上坟。打开饭盒的盖子,特有葱烤鲫鱼的香味就弥漫开来。看着父亲的照片,眼泪夺眶而出。父亲,吃吧,这是我亲手钓的,亲手为你做的,对你的口味吗……
多年以来,尽管我平时没有闲暇工夫去钓鱼,但我一直珍藏着父亲给我的这根钓鱼竿。每年清明时节,我会忙里偷闲去当一回“渔翁”。清明给父亲上坟,也总有一碗红烧鲫鱼。
如今,在经历了风雨与沧桑之后,手捧着这根钓鱼竿,我终于读懂了父亲,这份深沉的父爱,弥足珍贵。
 
 
【作者简介】陈志强,上海浦东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